今天,廣西百色男教師涉嫌性侵女學生,上了熱搜。
凌晨的時候,百色市教育局通報:針對2月10日下午網上關于百色祈福高級中學教師唐某某涉嫌師德失范行為的舉報信息,百色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公安等相關部門已組成聯合工作組開展調查。目前,已對百色祈福高級中學唐某某予以停職處理。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
是時候反思校園中結構性的權力性暴力了。
1
此次事件中,舉報材料揭示的并非單純的“師生戀”,而是一場以教育權力為外衣的性暴力。
教師唐某某以“補課”為由制造獨處機會,涉嫌通過長期PUA手段操控受害者符月華,利用師生地位的不對等性實施性侵,甚至通過解散班級群壓制其發聲。
如果舉報屬實,則這種權力關系下的“情感操控”本質是制度性暴力的體現。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禁止教職工與未成年學生發生性關系,但現實中,部分教師通過模糊“自愿”與“脅迫”界限規避追責。
這個案件也折射出教育系統的監管漏洞。涉事教師曾獲“嘉獎”榮譽稱號,暴露出師德考核流于形式,學校更傾向于維護聲譽而非保護學生權益。
此案的核心是權力壓迫。
2
符月華的悲劇,揭示了性暴力對受害者心理健康的毀滅性影響。
據舉報,2017年性侵發生后,符月華在日記中反復出現“無法擺脫陰影”、“覺得自己臟了”等表述,2019年被確診重度抑郁癥,直至2025年自殺,長達8年的心理折磨暴露了性暴力后遺癥的系統性忽視。
盡管符月華多次接受心理治療,但學校未建立有效的危機干預機制,甚至在2023年其公開指控時,僅以解散群聊應對,加劇了孤立感。
此案凸顯我國校園心理支持體系的薄弱——僅靠個體治療無法對抗結構性傷害,需建立從性侵預防到終身心理援助的全鏈條機制。
3
事件發酵過程中,網絡輿論展現了雙重面相。
值得肯定的是,圍觀推動了公權力介入,展現積極力量。舉報信息在2月10日下午曝光后,地方政府于次日凌晨即宣布停職調查,反應速度遠超常規流程,可見輿論壓力對官僚系統的倒逼作用。
但也需要警惕隱私泄露與污名化風險。部分網民對受害者生前日記細節的獵奇性傳播,以及對其“為何不早舉報”的質疑,可能對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這種矛盾要求公眾在行使監督權時保持邊界意識。既要通過關注推動正義,也需避免將受害者隱私作為談資,更應警惕“完美受害者”邏輯對真實創傷的消解。
媒體應避免過度渲染細節,轉而聚焦制度反思,推動社會共識從“獵奇圍觀”轉向“系統性變革”。
當然也要防止群眾審判。唐某在此案的角色,最終還是要以證據為依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