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食物不要“二次加熱” - 聽老廚師聊聊食品安全那些事
我是老張,在社區采訪時碰到了張師傅。他是一位有著40多年烹飪經驗的老廚師,聊起食品安全話題格外來勁。
“小區里不少居民存了個壞習慣,做多了的菜就往冰箱一扔,想吃了再熱熱。”張師傅搖著頭說。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數據顯示,約65%的家庭有食物二次加熱的習慣。這個數字讓人擔憂。
跟著張師傅的思路,我們一塊看看哪些食物真不能“回鍋”。
菠菜 - 亞硝酸鹽超標隱患大
“菠菜最怕二次加熱!”張師傅說這話時表情特別嚴肅。
上海市食品檢驗所的研究表明,菠菜二次加熱后,亞硝酸鹽含量會暴增10倍以上。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能轉化成致癌物質亞硝胺。
張師傅建議:菠菜最好現買現做,按照食用量準備。實在吃不完的建議做成涼拌菜。
蘑菇 - 蛋白質變性有風險
“很多人喜歡炒蘑菇多做點留著吃,這個做法不對。”張師傅說。
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專家解釋,蘑菇在二次加熱過程中,蛋白質會發生變性,產生對肝臟有害的物質。
張師傅提醒:蘑菇類食材最好現炒現吃,不建議存放過夜。
海鮮 - 細菌滋生風險高
“海鮮最怕放,越放越不安全。”張師傟說。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海鮮在室溫下4小時后,細菌數量會增加近百倍。二次加熱還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張師傅建議:海鮮要現買現燒,按量準備避免剩余。
土豆 - 加熱產生致癌物
“土豆炒熟了放一晚上再熱,營養全沒了。”張師傅說。
食品安全專家指出,土豆二次加熱時,淀粉會分解生成丙烯酰胺,這是一種潛在致癌物質。
張師傅建議:土豆類食材最好一次做完一次吃,避免反復加熱。
米飯 - 存放不當易中毒
“米飯最普遍,也最容易出問題。”張師傅說。
中國疾控中心提醒,室溫下放置的米飯容易滋生致病菌。冷藏后的米飯要加熱到70度以上才安全。
張師傅支招:米飯最好按量煮,剩飯要及時冷藏,24小時內食用完。
“做飯還是要適量,寧可少做點,也別留著再熱。”張師傅說這話時語重心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強調,新鮮食材現做現吃最有營養。剩菜剩飯雖然可惜,但健康更重要。
對于這些食物,請記住:不能吃完就別留著,該扔就扔。健康總比省錢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