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在直播江湖的風云變幻中,2025年2月的抖音“帶貨一姐”張蘭母子賬號被永久封禁一事,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深刻的行業反思。
張蘭,曾經憑借一系列操作,在直播界聲名大噪,一躍成為眾人矚目的帶貨一姐。她巧妙地運用家庭私事,尤其是汪小菲與大S的離婚風波,構建起了一個獨特的流量收割矩陣。在那個充滿戲劇性的輿論風暴中,張蘭以其敏銳的流量嗅覺,將每一個細節都轉化為帶貨的機會。
從汪小菲婚變開始,張蘭聯系床墊廠家,在直播間賣鹵蛋、綠茶、煲仔飯暗諷大S的婚后生活。她以護子母親的人設出現在直播間,回答關于汪小菲和大S的各類提問,吸引著無數吃瓜群眾的圍觀。那種好奇與圍觀的心態,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了她的直播間。蟬媽媽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的一周內,張蘭創下了1億元的銷售額,麻六記酸辣粉更是成為爆款,在抖音電商酸辣粉榜單上位居榜首,將一場家庭風波成功轉化為酸辣粉經濟。
2024年大S被曝離世后,這場流量游戲似乎被推向了更為瘋狂的境地。張蘭母子的一系列操作,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大S去世沒多久,張蘭用大號點贊汪小菲包機送大S骨灰回家的視頻,盡管小S及包機公司當日辟謠,但汪小菲包機話題仍以2.8億閱讀量登頂熱搜。隨后,發布視頻的所謂爆料人被扒出是麻六記員工且自稱張蘭干兒子,相關賬號均被無限期禁封。
在這過程中,張蘭直播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一部分網友刷屏抵制,指責她借大S離世的話題引流,消費逝者。另一部分則繼續支持。這種撕裂的景象,反映出公眾對流量與道德邊界的敏感與堅守。
2月6日那場只維持了一小時就被叫停的直播,更是將矛盾激化到了頂點。短短數十分鐘,直播間吸引了超過350萬觀眾,卻因點贊不實新聞等問題導致封禁。張蘭在直播中并未再講家庭私事,而是分享創業史和品牌麻六記,然而網友對她的不滿已積重難返。這場直播創下了一定銷售額,但封禁后,麻六記抖音店鋪GMV驟降73%,品牌曝光度暴跌,代工模式與產品力短板暴露無遺。
抖音此次的永久封禁,給張蘭母子帶來了沉重打擊,也釋放出明確信號。平臺對黑紅營銷的容忍度歸零。張蘭的賬號,曾經以驚人的節奏,一年內直播二千七百多場,累計場觀達15億次,預估創下超過10億元銷售額。她躍升為頭部直播帶貨IP,形成了強大的個人IP直播矩陣。然而,當人設崩塌時,信任危機直接沖擊了銷售,曾經依托個人IP構建的流量收割矩陣瞬間崩塌。
這一事件,不僅僅是張蘭個人的挫折,對于整個行業都有著深遠的警示意義。從商家角度來看,過度依賴個人IP是一顆定時炸彈。麻六記70%線上營收靠張蘭直播間,封號后暴露出諸多問題,這提醒商家要構建獨立于個人的品牌價值,不能將命運系于頂流主播。
同時,分散渠道與危機預案也顯得尤為重要。麻六記在視頻號的續命式開播雖然提示了多渠道布局的重要性,但臨時切換平臺難以挽回銷售頹勢。企業需建立常態化風險應對機制,避免將雞蛋放在單一流量籃子里。
在流量至上的時代,流量就如同一把雙刃劍,既能為品牌和個人帶來巨大的利益,也可能在不經意間成為毀滅的利刃。張蘭的案例,便是一個生動的寫照。她深諳流量帶貨的密碼,巧妙地利用家庭的八卦和熱點事件,實現了流量的快速聚集和商業變現。但當她觸及到道德和公序良俗的底線時,流量的反噬便如暴風雨般洶涌而來。
如今,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紅和主播成為了無數人追捧的對象,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可能引發廣泛的關注。然而,在追求流量和熱度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思考,流量背后所承載的道德責任和社會價值究竟是什么。
張蘭從帶貨一姐到被永久封禁,猶如一場戲劇性的反轉,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訓。她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在直播江湖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舞臺上,只有堅守道德底線,尊重他人的權利和感受,才能真正贏得公眾的尊重和信任。當流量的光芒漸漸褪去,唯有良知和正義,才是能夠讓人長久立足的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