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茶之心
茶覺先生,食茶交友。
穹起的武夷山脈一片蒼翠,秀麗的丹霞地貌給福建山水留下縷縷紅暈。在小紅書上,許許多多福建的國風愛好者po出了自己中意的打卡點,用一張張國風大片,講述著福建的歷史故事。
自晉唐以來,南漸的中原文化和閩越文化相融衍生,此后先后有朱熹等閩地學者啟沃的豐厚人文積蘊,以及門戶敞開后受到的海洋文化的浸陶,這些都構筑了絢麗多姿的八閩本地文化。
讓我們一同走進“國風福建”,感受那古老的閩越魅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跨越千年,朱子余音猶在。燦若星河的文化遺產,恰如“有源之水”,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朱熹生在福建,在武夷山、建陽、政和、建甌、延平等地成長學習、著述講學、立說授徒長達50年。因此,朱子理學在這片閩土上生根發芽,并向海內外傳播。
以上圖源:@五夫鎮
福州可謂是近代名家輩出的城市,單是從中國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里走出的,就有諸多聲名遠揚的大人物:
領導“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洋務運動重臣沈葆楨,被稱為“中國船政之父”;
譯著《天演論》的嚴復,為中國近代思想啟蒙家;
“鐵血丈夫”林覺民,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國近代著名的海軍將領薩鎮冰;
文學巨匠冰心,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
林則徐
嚴復
薩鎮冰
沈葆楨
林覺民
冰心
時光如梭,再回首已過百年。新的發展、新的進步每一天都在這里上演,但那些遍布街頭巷尾的古跡,見證著福州城的滄桑與巨變,警醒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以上圖源:@遇見福州
福州鼓山,是閩都山水文化的典型代表。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積淀,觸動了許多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他們以山石為紙,鑿錘為筆,在天地間揮灑詩情畫意,留下了一批富有藝術價值的摩崖石刻。
以上圖源:@鼓山風景名勝區
如果說福州鼓山的摩崖石刻是為了抒情,那么泉州九日山的摩崖石刻則是世界上僅存的有關海外交通祈風儀式的記載,也是世界唯一的祈風石刻,見證著12至13世紀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的歷史。
以上圖源:@南安文旅
中國是茶的故鄉,從遠古神農氏發現茶至今,歷史的發展也孕育了中國厚重的茶文化。《中國貢茶》記載,商周時期,周武王“伐紂會盟”時就有南方八小國獻茶之事,而生活在閩北的閩濮族所進獻的正是武夷茶。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產自“碧水丹山”的武夷茶,歷史幾經起伏。它傳頌于漢,興盛于宋,貢御于元,改綠于明,創烏龍、紅茶制法于清。靜水流深,沉潛剛克,成為今天獨具特色、聞名天下的茶葉。
以上圖源:@武夷山旅游
福建博物院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集博物館、自然館、積翠園藝術館、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中心、國家級水下考古研究基地 “六合一”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院擁有館藏文物和各類標本28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3萬余件。
以上圖源:@福建省博物院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景觀廣場由館名臥碑、倒影池、音樂噴泉、九龍柱、七彩燈柱等組成,以極富閩臺建筑特色的紅色為基調。九龍柱和臥碑構成一組寓意深遠的景象,以“九龍吐珠”象征海峽兩岸同胞都是龍的傳人,海峽兩岸關系堅如磐石。景觀廣場中間的倒影池的水由里向外源源不斷地流動,象征著海峽兩岸關系源遠流長。
以上圖源:@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閩越王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又稱古粵城、城村漢城,位于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它是一項集世界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遺址等多重保護身份于一體的重要遺產,被譽為“文化國寶”。
以上圖源:@福建博物院
福州軟木畫,又稱木畫,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工藝品,也是中國在國際上獨有的雕畫結合工藝品。除了國際上的盛名,福州軟木畫也是“榕城三寶”之一,以栓樹皮(俗稱軟木)為材料,快刀作畫,雕鏤粘結成亭臺樓閣、樹木花草、小橋流水、回廊曲徑以及人物鳥獸等掛屏、屏風、大小擺件,被稱為“民間藝術精品”。
以上圖源:@遇見福州
漆線雕是中國古代佛像雕塑藝術的遺脈,受宋元時期的線雕工藝,特別是瀝粉和泥線雕等工藝的啟發而產生的,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漸成熟。廈門漆線雕技藝主要流傳于福建閩南地區,至今,廈門蔡氏已將漆錢雕技藝傳承了十三代。
以上圖源:@廈門理工非遺學院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以燒制白釉瓷器聞名于世,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潔白透明的胎體、溫柔雅靜的釉色以及優美的造型和裝飾藝術,使德化瓷器成為工藝美術史中的瑰寶,享有“中國白”“中國瓷器之上品”等盛譽。
以上圖源:@瓷都德化
莆田木雕,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崛起于當代,系“中國四大名雕”之一,極富地域特色和文化韻味。莆田傳統木雕多為宗教題材造像,開臉獨特、神情肅穆、形態莊嚴,產品遠銷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以人物居多,主要采取圓雕手法,從不同角度看都是栩栩如生。
以上圖源:@莆田文旅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坐落于福州這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三坊七巷起于晉,成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存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里坊制度活化石”。
以上圖源:@福州日報
以上圖源:小紅書@Gretchenyz
古厝是閩南一帶最具有代表意義的傳統民居建筑,“厝”在閩南語里是“房子”的意思,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閩南古厝主要分布在廈門、漳州和泉州等地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獨樹一幟。閩南的每一處古厝都有自己獨特的形式與美感,歷經百余年風雨的洗禮,依然散發著特有的魅力。
以上圖源:@研學建筑
以上圖源:小紅書@叫我ouyang就好
福建土樓,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作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筑形式,福建土樓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住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因此,一部土樓史,便是一部鄉村家族史。
圖源:@研學建筑
以上圖源:小紅書@一顆
帶上好心情,在福建尋找國風韻味的美妙旅程!傾聽福建的聲音,感受歷史的回響,讓你的旅行充滿古韻國風!
圖源:@遇見福州
文字綜合整理自閩聲傳媒、人民網、鳳凰網等
來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聲
商務合作約茶微信:744373898(主營福建茶,以烏龍茶、紅茶、白茶、綠茶、花茶為主,品類覆蓋全面。同時提供定制禮品服務。)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同時也感謝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權,請與我們及時聯系!
— END —
福茶之心
微信 | fuchazhixin
茶覺先生,食茶交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