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原八路軍抗日將領、共和國上校劉竹溪在南京軍區總醫院病逝,享年90歲,自此結束了72年的軍旅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72年的軍旅生涯,其中有45年的時間,這位老軍人都在休養,他從1965年45歲時離休,此后整整休息了45年。
這是怎么回事?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
劉竹溪出生于北京,祖籍山東,兩歲時跟隨父親回到祖籍地定居。
抗戰全面爆發時,他已秘密加入了我黨領導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3月,他又帶領山東益都(今青州市)車站鐵路護路隊的部分人員到臨淄縣,加入了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冀魯別動縱隊第二梯隊第三大隊”。
彼時,山東首府濟南已然淪陷,山東軍閥韓復榘挾10萬大軍不戰而退,聽任日本侵略軍在山東境內長驅直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抗日武裝對山東抗日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8年4月,劉竹溪正式入黨,并參加了破襲膠濟鐵路淄河至益都段的戰斗。
同年7月,“三大隊”奉命整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十團,劉竹溪先后任連司務長、營軍需員。
此時,我黨領導的山東抗日武裝已經發展到4萬多人,各路起義部隊名稱不一,有用“抗日聯軍”、“抗日游擊隊”、“抗日救國軍”、“抗日自衛團”的,也有直接用八路軍番號的。
同年12月,中央決定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標志山東的抗日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起義武裝已由若干分散的游擊隊成為在戰略上統一指揮的游擊兵團。
“三大隊”這時又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十團,劉竹溪任團司令部秘書。
1939年,劉竹溪到連隊任指導員。由于八路軍山東縱隊是一支剛組建的年輕隊伍,缺乏黨員和戰斗骨干,大多數農民戰士都處于文盲半文盲的狀態,像劉竹溪這樣的屬于是難得的人才。
到連隊后,戰士們對這位指導員的第一印象便是白面書生,一表人才,但戰力未知。
同年5月、8月,劉竹溪即先后參加了著名的劉家井子抗擊日軍的戰斗及淄河流域反頑軍秦啟榮部的戰斗。
幾場仗打下來,劉竹溪憑實力證明了自己不是那種鐵嘴豆腐腳、能說不能行的人。
戰士們終于服他,并坦言,“指導員作戰勇敢、指揮聰明,是好樣的”。
1941年,21歲的劉竹溪升任營教導員。此后一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劉竹溪以大隊長(營長)兼政委的身份在濱縣敵占區同時也是他的家鄉開辟新區工作。
三年半時間,新區工作取得顯著成就,劉竹溪所帶的部隊從70多人發展到1000多人,斃、傷、俘日偽頑軍千余人,獲得領導的充分肯定。
后來時隔多年,濱縣當地老人依舊津津樂道,濱縣誰人不知,當年勇敢打鬼子,在左臂負傷、創口如雞蛋大小、滿袖是血的情況下,還親手斃死兩名日軍,其中一個是日軍小隊長的人,就是我們的劉營長。
1945年8月,濱縣獨立營擴建為獨立團,劉竹溪任獨立團副團長。之后,他即率獨立團參加圍殲關子珍、劉景良、韓兆坤、杜孝先等偽頑殘部的拉網戰,斃俘偽頑軍2000多人。
1945年冬,劉竹溪由副轉正,任獨立團團長,率獨立團參加“百日大練兵”,后編入野戰部隊,并任渤海軍區特務二團副團長。
1948年9月,身為副團長的他參加濟南戰役,帶隊穿插時,被對面幾十米外敵樓上守敵扔過來的3個手榴彈炸傷臉部,他的右下頜骨和7顆牙齒當場被打掉。
血肉混合碎骨渣,堵住了他的喉嚨,令他無法說話。但戰斗還在繼續,他就躺在擔架上寫字指揮,直至失血過多徹底昏死過去。
戰士們見此狀,無不傷心欲絕,都以為副團長活不下來了,甚至還為他準備好了棺木,后來在縱隊醫院,是縱隊衛生部副部長左英為他做人工呼吸,將他喉嚨部的膿和血全部吸出,他才悠悠轉醒。
兩個月后,重傷未愈,在只能靠喝流質維持生命,且喝一半漏一半的情況下,他即奔赴淮海戰役前線,繼續指揮全團作戰。
淮海戰役后,他又陸續參加了渡江戰役、解放上海、福建的諸多戰役,如此,從山東渤海之濱向南一直打到福建武夷山下,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后,他長期從事炮兵的訓練和組建工作。
1950年春,經上海整形專家為他做了矯形整形手術后,他才恢復了右側的咀嚼功能,能張口喝水。
同年9月,他任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八軍第八十四師參謀長,此后又陸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八軍炮兵主任、炮兵司令、炮兵副軍長。
1955年,人民解放軍大授銜,他被授予上校軍銜,1957年又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
之后到了1959年,中央軍委針對部隊中的校級軍官進行軍銜調整,為校級軍官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和晉升機會。
然而,在戰爭年代立下赫赫戰功,落下傷殘的劉竹溪卻錯過了這個機會。
其中緣故很簡單,因傷病太重,和平年代他也始終深受其擾,而無法正常工作。
1965年,劉竹溪離職休養,此后他整整休養45年。期間,他因肝硬化二度病危,又患結腸癌、肺癌,帶癌生存8年。
2010年,劉竹溪病重住院,臨終之際,他召集子女留下遺言,喪事簡辦,不開追悼會;捐獻遺體,骨灰分三份,一份留南京,一份交給坐落于山東濱州的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那里是他的家鄉,也是他22歲到25歲當營長和大隊長兼政委浴血奮戰開辟新區的地方,另一份送上海弟弟處;最后是希望子女照顧好妻子,讓她活過90歲。
3月25日,在距離90周歲華誕之前不到兩個月,劉竹溪老人于南京軍區總醫院駕鶴西去,自此走完了老軍人頑強的一生。
死后,他的子女從他的骨灰里用吸鐵石找到了28粒彈片,其中大的如花生,小的如米粒,有的還深嵌在骨頭上,足見他生前身體所受之苦。
軍銜雖未至,但精神永流傳!如老人生前最后所說,他的一生無怨無悔無愧無憾,真正對得住自己的良心,也對得住黨和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