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不是簽署政令“退群”、對別國發起制裁,就是發表一系列驚人言論,沒少引發美國內部與國際局勢動蕩。
因此,對于特朗普的一系列出招,不僅白宮官員感到“疲憊”,就連美國媒體都感到目不暇接,紛紛發出“特朗普能不能休息一天”、消停一會的懇求。
然而,白宮官員與美媒的懇求還沒得到回應,又發生了3件與美國密切相關的大事,特朗普這回可能失算了。
第一件事,美國“退群”失敗?特朗普這回鬧笑話了。
2月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白宮時,特朗普簽署政令,宣布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據悉,這次特朗普第二次退出該組織,上一次是在2019年,“退群”理由是認為人權理事會對以色列存在“區別對待”。因此,這次特朗普當著內塔尼亞胡的面宣布“退群”決定,還是旨在增進美以兩國的關系。
但沒想到,特朗普宣布“退群”沒幾天,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7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表示,由于美國在該組織的任期早在2025年1月1日就到期了,因此美國已經不算是人權理事會成員了,所謂的“退出該組織”的決定,并不具備效應。
也就是說,美國其實早在2個多月前就已經“被動退群”了,這次特朗普簽署的“退群”政令,實際上是無效的,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算是“退群”失敗了。
并且,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此番表態來看,顯然也接受了美國“退群”的結果,并且已經不再對特朗普政府重新“加群”抱有期待了。
畢竟,這已經不是特朗普第一次“退群”了,此前退出的“群聊”,幾乎都沒有重新加回去的先例,并且這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了。
或許,等到特朗普的總統任期結束后,下一任美國總統上臺,美國才有望重新“加群”。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不論美國是否“退群”成功,其與聯合國的關系也將進一步降溫。
尤其是,聯合國此前還表示,美國至今還欠聯合國大約28億美元的款項沒有支付,按照特朗普一貫主張的“美國利益優先”政策,這筆錢大概率是不會還了。
屆時,聯合國會不會根據規定,取消美國在聯大的投票資格,也將成為一個未知數。
可見,特朗普上臺不足一個月,就引發了國際局勢劇烈動蕩,接下來的總統生涯里,估計會做出更多“出格”的舉動。
然而,正當美國持續“退群”之際,美伊關系也迎來了新動向。
第二件事,敏感時刻,伊朗公布新航母,美伊發生全面沖突的風險上升?
7日,伊朗軍方為該國第一艘無人機航母舉行了揭幕儀式,該航母名叫“沙希德·巴蓋里”,起降跑道長180米,可搭載數個不同功能、不同型號的無人機編隊,同時還配備戰斗艦艇和直升機,并且該航母作戰半徑為2.2萬海里,可進行遠洋航行,并在海上駐扎一年無需加油。
很顯然,在當前如此敏感且緊張的背景下,伊朗突然亮出新航母,即便只是無人機航母,也是一個很不尋常的舉動。
在這之中,至少3個觀察點不容忽視。
1,伊朗此時“亮劍”,顯然矛頭直指美國。
就在前幾天,特朗普表示,他已經簽署了關于恢復對伊朗“極限施壓”政策的指令,得到國會通過后,就將正式實施。
而在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美國不僅退出了“伊核協議”,還啟動對伊朗的全方位“極限施壓”,雙方甚至一度爆發沖突。
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宮,又重啟對伊朗的極限施壓,而伊朗則做出了“亮劍”之舉,無疑加重了美伊兩國之間的火藥味以及爆發沖突的“風險”。
2,這并非伊朗近期第一次亮劍。
2月3日,伊朗宣布成功試射了一枚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新型反艦巡航導彈,并強調該導彈具有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如果發射,將給中東地區的美軍艦艇“帶去噩夢”。
并且,當時伊朗還宣布了一個新的地下導彈庫,強調其中儲存了大量不同型號的導彈。
更別提,伊朗還擁有了高超音速導彈,而此類武器,美國至今一款也沒有,如果伊朗使用該導彈對中東地區的美軍航母、軍艦發動襲擊,美軍將很難抵御。
可見,如今的伊朗,已經不是4年前的伊朗了,特朗普若恢復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不僅難以取得成效,還可能適得其反,給美國帶去更大的威脅和損失。
尤其是,特朗普上一次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措施,也沒有取得成功。
3,對于特朗普重返白宮一事,伊朗在“亮劍”之前,其實多次釋放了緩和信號,例如伊朗強調不尋求擁有核武,并愿意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對話。
但直到現在,美伊雙方都沒有進行接觸。這對當前美以關系來說,顯然是一個很不樂觀的信號。
因此,在伊朗不斷“亮劍”的情況下,美國究竟還要不要繼續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措施,加劇美伊關系的劍拔弩張,特朗普的確得三思了。
然而,正當伊朗向美國頻繁“亮劍”之際,默克爾突然重出江湖了。
第三件事,特朗普或要失望了?默克爾罕見替拜登發聲,俄烏局勢或再生變數。
6日,法新社報道稱,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出席一場公開活動時,就俄烏局勢發表了言論,提到“西方應確保俄羅斯不會贏得俄烏沖突”,并支持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關于不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導彈的決定,同時還稱拜登政府在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時,關于“提供哪些裝備”和“不提供哪些武器”的過程是非常謹慎的,她對此表示支持。
從默克爾表態來看,她與以往一樣,依舊支持西方援助烏克蘭,并且對拜登政府的援烏決定表示肯定。
而與默克爾主張相反的是,特朗普多次強調,拜登向烏提供先進的遠程武器并允許烏軍使用這些武器打擊俄本土目標是一個“糟糕的決定”。
如今,特朗普上臺,主張“快速平息俄烏沖突”,并且可能會暫停或大幅減少對烏軍援,相當于是對拜登政府此前的援烏政策“推倒重來”,而默克爾此時替拜登發聲,很可能會給俄烏局勢增添新的變數。
而這,又何嘗不是美歐雙方對俄烏局勢存在分歧的體現之一呢?
不難料到,在西方內部存在分歧的情況下,俄烏局勢要想順利、平穩落幕,恐怕并非易事,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何時能平息,依舊存在未知數。
但不論如何,還是祈禱俄烏沖突能早日平息,和平盡早歸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