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很多人走親訪友都會帶上一盒橄欖油,健康又體面。
盡管歐洲產地連續幾年收成不佳導致價格上漲,但橄欖油在中國市場仍然受到青睞。
隨著經濟收入的提高和健康觀念的普及,中國百姓的飲食和用油習慣發生了變化;橄欖油作為地中海飲食方式的重要角色,成為健康生活的象征及潮流。
國際油橄欖理事會(IOC)的數據顯示,過去16年來,中國橄欖油年消費量已從2008/09年度的1.2萬噸增加到2021/22 年度的5.8萬噸高點。
此后受疫情和成本上漲、進口量減少影響,中國橄欖油消費出現回落,2023/24年度驟降至2.7萬噸。
好消息是,持續兩年多的全球“橄欖油危機”終于結束。
據IOC最新預測,2024/25年度全球橄欖油產量將攀升至338萬噸,比去年增長32%,比五年平均水平高出13%;全球橄欖油消費量將隨之回升,預計超過300萬噸。
中國橄欖油市場的消費量也將復蘇回暖。IOC初步預測2024/25年度中國橄欖油消費量為5.3萬噸,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不僅是橄欖油最具潛力的消費大國,而且還是令人矚目的橄欖油新興生產國。
我國引種油橄欖已有60年,橄欖油主產區集中在甘肅、四川、云南、重慶、湖北5個省(市)。目前全國約有初榨橄欖油加工企業51家、總加工能力超過6萬噸,年產橄欖油可達1.1 萬噸。
其中甘肅隴南地區是我國最大的橄欖油產區,初榨橄欖油產量占全國總量的60%以上。該地區的“祥宇"、 "田園品味”、橄欖時光”等橄欖油品牌多次獲得世界級橄欖油大賽獎牌,在北京、上海、廣州、青島、長沙等城市建立專賣店、體驗店,國內外市場影響力不斷上升。
不過,目前我國消費者對橄欖油產品認知不足,往往不會區分特級初榨橄欖油與其他等級的橄欖油,源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地中海國家的進口橄欖油品牌在國內市場具有更高的信任度和市場占有率,知名及市場領先品牌包括“歐麗薇蘭”、“貝蒂斯”、“翡麗百瑞”等。
相比菜籽油、花生油等大宗食用油,橄欖油在中國家庭廚房及餐館中還扮演著小角色,并不能完全適配傳統的中式烹飪習慣,而且價格相對昂貴。中國消費者仍然將橄欖油視為一種特色食品和新奇的禮物,而不是廚房必需品。有從業人員估算,進口橄欖油約80%的銷量都是作為禮品及企業福利。
總體而言,我國橄欖油消費量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但這也意味著機遇。
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我國居民食用植物油年消費量在3400萬噸以上。如果按1%-2%的消費占比測算,我國橄欖油年消費總量可達30至70萬噸左右,而目前的年消費總量剛超過5萬噸,具有可觀的提升空間。
中國橄欖油市場正從“進口依賴型增長”轉向“進口、國產雙循環驅動”新格局。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品牌,都需在供應鏈把控、產品場景創新和消費者教育方面持續發力,通過“高端樹品牌、大眾拓規模”的雙軌策略,在“液體黃金”賽道占據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