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六八屆高中畢業生,林廣庭老師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時正處在動蕩時期,國家取消了高考,應屆高中畢業生不能參加高考,也無法安置工作,這是他的不幸,也是林廣庭最痛苦的事情。令林廣庭欣慰的是,他當時在學校沒荒廢學業,基礎知識扎實,恢復高考后如魚得水,最終榜上有名,林廣庭又是幸運的。
征得林廣庭老師同意,根據張靜老師提供的素材,我把他大半生的生活經歷整理成文字,分享給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據林廣庭老師回憶,他在高中部讀書時,學校的局面就一片混亂了,好多學校都停課鬧革命,學校的老師也都如驚弓之鳥,難以安心教書。幸運的是,林廣庭的班主任李老師是一位老革命,當年在延安,他就當過教員,學校停課鬧革命的時候,這位老師還不忘叮囑自己的學生:“鬧革命可以,但不能中斷了學業,就算不來學校,在家也要看書學習?!?/p>
斷斷續續停課半年多,1967年夏季,林廣庭他們班級率先復課鬧革命,好多學生都回到了課堂,李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學生們要好好學習。當年高中部有四個班級,三個班的班主任遭到了批斗,李老師因為根紅苗正,兩個哥哥是烈士,還有跟周總理和朱老總的合影,造反派沒敢開李老師的批斗會。
高中畢業時,李老師正好到了退休年齡,和同學們道別時,李老師淚流滿面地說:“同學們,我從教幾十年,你們是我教的最后一屆學生,你們要畢業了,我也要退休了,咱們師生就此作別,你們的人生道路還很漫長,不論什么時候,都要看書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嘛……”
過了幾十年,林廣庭說當年恩師的話還時時回蕩在他的耳畔,可惜恩師已經不在人世了。
畢業后,林廣庭他們這屆高中畢業生也沒能安置工作,在家待業幾個月,街道干部多次到家做工作,希望他到廣闊天地去接受再教育。當時因為有人匿名舉報林廣庭的父親包庇反革命分子已停職反省,林廣庭就成了所謂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連到兵團當兵團戰士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只能到農村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圖片來源網絡
1968年12月下旬,林廣庭跟隨一大幫北京知青乘坐知青專列離開了北京,到山西省運城地區的聞喜縣薛莊大隊插隊落戶當了知青,那年林廣庭剛過完十八歲生日。他們十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薛莊三隊插隊落戶,大家暫時分散開借住在老鄉家中,也和老鄉家一起搭伙吃飯。
薛莊大隊地處黃土高原的丘陵地帶,地勢起伏較大,溝壑縱橫,耕地多為坡地,平坦的川地只有五分之一。薛莊大隊的自然條件雖然不算好,可那里人均耕地相對較多,再加上鄉親們都勤勞能干,鄉親們的衣食溫飽還是有保障的,嚴重的自然災害除外。
在老鄉家借住了半年多的時間,等麥收過后,上級為知青下撥的安家費也都如數分到了各個生產大隊,三隊的李隊長就帶領社員們為知青打了三孔土窯,用石塊接了窯口,門窗也是新式門窗,三隊知青居住的這三孔窯洞,算是薛莊大隊最闊氣的住宅。
等窯里的土炕燒干了,李隊長為知青們置辦好了一應生活用品,成立了三隊知青點,借住在老鄉家的知青都搬到知青點居住了。
在三隊插隊落戶的十名北京知青中,林廣庭的年齡最大,他還是高中畢業生,李隊長就想讓他擔任知青小組的組長。林廣庭有些自卑地說:“隊長,我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不適合擔任這個組長?!薄翱梢越逃玫淖优?,就是沒有什么大問題的子女嘛,我是隊長,我說適合就適合,這個小組長就你來當,誰有意見就來找我?!?/p>
就這樣,不善言辭甚至有點木訥的林廣庭擔任了三隊知青小組的組長。他當組長從不發號施令,只是默默地干活,水甕沒水了,他就去挑水,該推磨磨面了,他就推磨磨面,知青點的油鹽醬醋,也都是他操心。他覺得當組長就得帶頭多干活,多為大家服務,要不然的話,這個組長還有啥用。
漸漸地,知青們都喜歡上了這個不善言辭默默付出的知青小組的組長,不管男生還是女生,都喊他林哥,誰有什么難處,也都愿意找林廣庭商量,大家都把林廣庭當成了知心哥哥。
在生產勞動中,林廣庭特別積極,從不偷懶?;?,不會干的農活就虛心向社員們請教,他還跟李隊長學會了幾句方言。每當社員們在田間地頭歇歇時,林廣庭就一個人默默看書。后來大家才發現,他看的不是閑書,是高中課本。
1971年秋天,薛莊小學需要增加一名民辦教師,大隊書記就來找林廣庭,讓他去學校當老師,林廣庭有些難為情地說:“薛書記,我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讓我去學校教書不合適吧?!薄斑@有什么不合適的,只要能把學校的娃娃們教好了,就是好老師嘛?!?/p>
就這樣,林廣庭當上了薛莊小學的民辦教師,因為不善言辭,起初他有一種被趕鴨子上架的感覺。教書一個多月,林廣庭就像變了一個人,他變得愛說愛笑了,也不像以前那樣拘謹自卑了,好像比以前有自信了。
圖片來源網絡
第一個月領到了民辦教師津貼,林廣庭跑到公社供銷社給學生買了鉛筆橡皮和本子,人人都有份,他還對學生說,以后誰的學習成績好,就給誰發本子發鉛筆橡皮。林廣庭的這個辦法還真管用,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也都認真學習了,學校的其他老師也都跟效仿林廣庭的做法,以此來鼓勵學生娃好好學習。
1973年秋收的時候,有一名叫張靜的女知青在挑谷子下山的時候崴了腳,在家歇了好幾天還不能出山勞動,林廣庭就對她說:“張靜,要不咱倆換一下工,你替我去學校代課,我替你出山勞動,省的你著急上火。”
張靜覺得這樣不合適,林廣庭說這有啥,我干農活怎么也比你有力氣。張靜很感動,千恩萬謝,暫時跟林廣庭換工到學校代課去了。
幾天后,張靜的腳傷好得差不多了,她就想出山勞動,林廣庭覺得女生在學校教書更合適,他就把民辦教師這個職位讓給了張靜,張靜感動的一塌糊涂,眼淚汪汪,她發自內心地感激林廣庭。
第二年春天,縣里要在插隊知青中抽調一名高中生去縣里當文教干部,主要是下鄉蹲點。大隊書記推薦了林廣庭,林廣庭順利通過了文化課考試,結果沒能通過政審,從北京發回的外調函不光說林廣庭的父親包庇反革命,還說林廣庭的舅姥爺是資本家。
沒能去縣里工作,林廣庭倒不覺得意外,他早就想到了自己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可他沒想到,不知哪里又冒出了一個資本家的舅姥爺。雖然心里不舒服,林廣庭并沒氣餒,每天晚飯后他都堅持看書學習,讀完了毛選四卷,也讀了幾本小說,但多半時間還是復習功課,他總覺得多學一些文化知識肯定有好處。
到了1977年秋天,在薛莊三隊插隊落戶的北京知青還剩下三個人,一個是在學校當民辦教師的張靜,一個是林廣庭,另一個也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叫王洪成。王洪成是初中生,他和張靜同歲,比林廣庭小兩歲。
李隊長看林廣庭的年齡也不小了,就開始為他的婚事著急。挑來選去,他覺得小隊會計家的二女子薛紅梅能配得上林廣庭,一是薛紅梅初中畢業有文化,最關鍵的是薛紅梅漂亮,她很想找一個有文化或城里的男人,只是到了二十四歲還沒找到合適的對象,她父母天天為她的婚事犯愁。
圖片來源網絡
李隊長來提媒,林廣庭卻不愿意,他苦笑著說:“謝謝隊長的關心,我現在前程未卜,哪有心思考慮婚姻問題啊,要是真在農村當一輩子農民,我就不找婆姨了,免得婆姨娃娃跟著我受苦?!?/p>
王洪成看林廣庭不同意這門親事,就勸他:“林哥,薛紅梅可是薛莊大隊最漂亮的女子,打著燈籠都難找,錯過了機會,你一準會后悔?!薄安皇俏也幌胝覍ο?,我是擔心人家跟著我受苦。再說了,現在招工政審也不那么嚴格了,一隊的趙立偉也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不也去鐵路段當了工人嗎?以后咱們也有可能招工當工人……”林廣庭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王洪成卻不這么想,他看林廣庭不同意這門親事,就求李隊長幫他介紹對象,他說他喜歡薛紅梅。結果薛紅梅不愿意,她說想找一個高中生或民辦教師。
后來,張靜向林廣庭表白了心跡,林廣庭還是說暫時不考慮個人問題,想等一等再說。林廣庭看王洪成和張靜倒挺般配,就給他倆當了介紹人,結果張靜不愿意。
那年冬季,恢復高考的消息就如一聲春雷,響徹大江南北。突然得到了恢復高考的消息,林廣庭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他說他早就料到肯定會有這一天的,他一定要圓自己的大學夢。
1978年春,林廣庭接到了北京農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說高考時太緊張了,錯了兩道不該錯的大題,要不然的話,他很有可能進北大。這件事,令他后悔自責了幾十年。
那年夏季的高考,張靜也考上了大學,她考上了北京師范學院,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商業局工作。參加工作不久,張靜就跟林廣庭領取了結婚證,一對有情人最終走在了一起。
張靜考上大學后,王洪成頂替張靜的位置到學校當了民辦教師,他當上民辦教師不久,李隊長就來給他介紹對象,介紹的就是薛紅梅。
1979年夏天,王洪成跟薛紅梅領取了結婚證,兩人還沒舉辦婚禮,國家就下發了知青可以回城的文件。王洪成糾結了好久,最終還是跟薛紅梅舉辦了婚禮,留在了薛莊,后來轉成了公辦教師,至今他還生活在聞喜縣。
圖片來源網絡
這段知青往事是張靜老師講述的,她說知青歲月已漸行漸遠,把曾經的這段往事講出來,就算是對那段知青歲月的一個回顧吧。正好也借此機會向林廣庭說一聲感謝,她說謝謝林廣庭當年對自己的關愛和照顧,謝謝林廣庭大半生對自己的呵護和疼愛!這輩子能做林廣庭的妻子,是她最幸福的事情。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張靜老師提供素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