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止2月10日9時,上映13天的《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票房達到81.3億元。上映第9天時便超過了《長津湖》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上映11天《哪吒2》票房(含預售)突破80億,成為全球影史第39部票房超過80億(人民幣)的影片,打破了80億票房俱樂部好萊塢影片的壟斷,由于該片還未在海外正式上映,此成績再度刷新單一市場票房冠軍紀錄!
圖源:燈塔專業版
此前,票務平臺AI預測,《哪吒2》的最終總票房將達到95億元。作為影片的導演和主要出品方之一,餃子(楊宇)也有望成為中國最賺錢的動畫導演之一。
據界面新聞報道的媒體測算估計,若《哪吒2》票房達到95億元,餃子個人至少可從《哪吒2》中獲得1.35億元的凈利潤分成。據網上的大致數據分析計算,《哪吒1》取得的50億票房成績也能讓餃子導演大約分到的1個億左右。
那么多票房究竟進了誰的口袋?
圖源:Pexels
據界面新聞報道的票務平臺測算,若最終票房為95億元,在扣除相關稅費和專項資金后,電影的分賬票房約在85億元。其中各地的影院會率先瓜分掉約52.27%的利潤,根據“拓普數據”公布的《2024中國電影行業年度市場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1.33萬家影院。作為辛勤勞作在電影一線的團隊,“捆綁”著各大影院的房租水電等巨額支出,分走大頭的利潤屬實應該。
此外,作為片方的分賬比例為39.43%,可分得約33億元。除去制作宣發成本后,片方的凈利潤約為27億元。根據藍鯨新聞獲悉的業內消息,導演一般能從片方的凈利潤中獲得5%至10%的分成,按最低5%的比例,餃子導演的收入約為1.35億元。
除此之外,餃子的收益還可能包括公司股權分紅、衍生品銷售、網絡版權等收入。《哪吒2》共有5家出品公司,其中3家為光線傳媒關聯公司,另外2家為餃子持股。其中,光線傳媒在《哪吒2》的投資比例在60%左右,餃子所持股的兩家公司投資比例在40%左右。據此測算,光線傳媒預計可分得約20億元收益,餃子持股的成都可可豆動畫和成都自在境界兩家公司可獲得約13億元的收入。
圖源:企查查
餃子在成都可可豆動畫中持股比例為56%,在成都自在境界文化傳媒中股權占比達51%。上述兩家公司的持股分成或使其個人收益進一步增加。
我命由我不由天
早些年就聽說,影視圈存在不成文的鄙視鏈,科班的看不起非科班的。不過,在與朋友閑談時,有一種說法更得我們的心,“文科的科班似乎沒那么重要,學過一些方法論固然有優勢,但具體能不能用好還是要看‘靈性’。”
餃子導演,就是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半路導演”,他的身上讓我們的觀點得到了印證,在熱愛面前,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餃子本名楊宇,四川瀘州人,和許多80后一樣,他從小就對動畫感興趣,還曾一度夢想當個漫畫家,上學時就常在課本上涂鴉。在那個年代,像餃子一樣把動漫當興趣的人有很多,但當成終身職業的人卻很少。
興許是他們選擇就業時,剛好趕上了中國動漫的低谷。199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上映了經典絕唱《寶蓮燈》,而后淡出了歷史舞臺,彼時的中國動漫已經在被日漫、美漫瘋狂“吊打”。“沒有出路”、“不穩定”等各種標簽,伴隨了中國動漫行業很長的時間。
可是盡管如此,卻總有人在逆風前行。那一年,就讀于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的楊宇正值大三,一個本該白袍加身的醫者決定救一救中國動漫。他棄醫執筆,啃老三年八個月,硬生生自己做出一部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
圖源:豆瓣電影
16分鐘的短片,沒有一句臺詞,但每一幀畫面卻又都將故事交代的很清楚,戰場的殘酷和戰士對和平的渴望,在一張張撕裂的紙牌中被表達的淋漓盡致。2008年,這部短片一經出世,斬獲大獎無數。
第26屆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委會在頒獎詞中稱:“這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影片,它擁有的視覺風格,其利用現代流行文化與幽默元素將作者對人類生活環境,和平與戰爭的看法傳達出來,整部電影非常好笑,和平與戰爭主題表現得恰如其分。”
當被問到做這個短片想要表達什么時,楊宇說:“人活著,總會與周圍環境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常常感覺到身不由己,陷入迷茫。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些頓悟,跳出選擇,還心靈一片純凈之地。人們往往只是牌桌上的工具,該片就想告訴大家,人在困惑的時候需要掙脫束縛自己的那張塵網。”
2009年到2013年,楊宇一直在溫飽線上掙扎,期間他接過游戲公司的項目也做過廣告片,但此間他一直不溫不火,才華沒有被充分重視。
時間來到2014年,這是楊宇開始大展拳腳的時刻。這一年,光線傳媒想要進軍國內原創動漫領域,26歲的易巧主動向總裁王長田請纓,成立光線傳媒旗下的第一個創業公司——彩條屋。
對于中國的動畫電影行業,易巧說:“我們想做動畫電影,但是哪里有動畫電影導演呢?沒有這個職業。動漫領域放眼望去,大家都在做短片、做游戲,導演從哪里來?所以我們當時就堅定了一條路,要做自己本土的作品,要去培養處女作導演。”
易巧開始在心里羅列出有可能拍動畫電影的導演,然后一一聯系、見面、交流,最后一一甄別后,進行投資立項。這時,易巧想起了五年前憑一己之力完成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的楊宇,于是他親自來成都找到了餃子,邀請他制作一部長篇動畫作品。對楊宇來說,這是給他送來機遇的幸運之年,他終于有機會做他一直想做的原創動畫電影了。
2015年《大圣歸來》在國內上映掀起了滔天巨浪,“國漫崛起”的聲音席卷網絡,為了做出區別,楊宇選擇了哪吒。
圖源:豆瓣電影
《哪吒1》在籌備時,楊宇的團隊僅有幾十人,劇本改了66版,哪吒形象迭代100多次,特效鏡頭占比80%。為了4人搶神筆的2分鐘鏡頭,團隊耗了2個月;哪吒與敖丙牽手的幾十秒特效,換了5家特效公司,打磨5個月才過關710。這種近乎偏執的“死磕”,最終在2019年換來了50億票房奇跡。
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讓楊宇內心深處的聲音,響徹互聯網。
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哪吒2》的上映比第一部更加瘋狂,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下午17點44分,《哪吒2》票房達到72.51億元(含預售),超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67.92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新晉冠軍。
圖源:燈塔專業版
4000人的團隊、1900個特效鏡頭、耗時五年,《哪吒2》的制作陣容更加強大。從《哪吒》系列的種種細節能看出,楊宇導演是一個有“強迫癥”的人,他曾說過:“我們做作品,就不能給自己留后路。”
看過電影的觀眾,一定對開場的“陳塘關大戰”印象深刻:四海龍王攜億萬海妖殺向人間,鎖鏈遮天蔽日,虛空裂口吞噬天地。但據主創團隊透露,“上萬條鎖鏈糾纏在一起,像耳機線繞成毛線球,怎么動都不對!” 特效團隊曾哀求導演改成“魔法鎖鏈”,但被楊宇否決了。
圖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博
為何小哪吒有著黑眼圈?看到楊宇的近照和團隊的加班情況,就能明白了。某次訪談中,楊宇指著黑眼圈笑稱:“我們團隊人均哪吒,天生反骨,專克成見。”
電影里有一場戲是申公豹變身豹子頭的特效鏡頭,這個短短幾秒鐘的鏡頭,背后所付出的制作過程卻著實讓人崩潰。楊宇的外包公司特效師硬磨了兩個月,反復修改出的畫面結果還是達不到他的要求。
特效師被折磨得幾乎崩潰,最后干脆選擇了跳槽,特效師找到新公司的同時,楊宇也找到了新的外包公司,跳槽之后的特效師,拿著新公司老板遞來的新項目“哪吒外包,申公豹變身”當時就懵了。兜兜轉轉,申公豹的頭還是找到了他,無語凝噎之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干,又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終于把這個幾秒鐘的鏡頭搞定了。
楊宇“死磕”作品,“死磕”自己,也“死磕”團隊里的每一個人。對于這樣的評價,餃子覺得委屈,但是他也坦言:“我也沒辦法。要做出好作品來,只能承受,后面我已經很仁慈了。”
楊宇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我也發現以往我們所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實也是‘死磕’出來的,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只不過(我們)以前帶了這種畏懼感,不敢走上這條道路。所以,最后發現自己還是有這種潛力。天下之事都不新鮮,所有難做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就慢慢死磕吧。”
所謂國漫崛起,不過是無數凡人把夜熬爛,硬生生闖出一條天梯。圈內人士曾這樣評論餃子導演:“餃子這錢賺的我們一點也不眼紅,他的兩部作品讓整個市場看到了堅持匠心的成果,對國漫做出的貢獻,社會意義遠大于經濟收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