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該由著孩子天性成長,還是指引他們走一條我們認為正確的道路?這是一代代家長探尋、摸索的世紀難題。前兩天我讀了作家池莉記錄自己陪伴女兒成長的隨筆集——《和女兒一起長大》,感悟頗深。
池莉曾獲魯迅文學獎,當年新書可以賣幾十萬冊,暢銷程度令王蒙羨慕不已。即便你沒有讀過池莉的書,也應該看過她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來來往往》和《生活秀》等。
這樣一個作家,做了母親會怎么育兒呢?她養育出來的孩子如今是什么樣的呢?在《和女兒一起長大》這本書中,她分享了從女兒出生,到24歲考取研究生的心路歷程……
作者:西貝;本文來源:公眾號“孩子教育”(ID: haizijiaoyu001)”
從女兒出生那一刻開始
我就開始了“反內卷之戰”
“雞娃”現象不是近幾年才開始興起的,池莉的女兒呂亦池出生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就已經開始流行,可以說池莉算是第一代被教育焦慮裹挾的中國父母。
不過池莉幾乎沒有在女兒呂亦池身上傾注過一點點焦慮,這個厲害的母親幫女兒擋去了絕大部分成長中的陰雨,由著女兒野蠻生長。
從《和女兒一起長大》中可以看出,池莉算得上是第一代“反內卷先鋒”。
1988年,呂亦池出生。對一個新手媽媽來說,還沒來得及享受養育子女的幸福和滿足,焦慮的陰影就來了。
孩子一歲時,池莉樂呵呵跟朋友分享,女兒抓周時抓了一把鍋鏟,將來有可能是個廚師!不過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身邊的朋友認真地提醒池莉:廚師是什么好職業?孩子學習一定要抓上去。
“現在大家就看,誰有本事把小孩的學習抓上去,以后要是能考上一個全國重點大學,那才算是父母的本事!”
是的,你沒看錯!上個世紀80年代末,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從孩子周歲就開始了,因為“周歲不小了,已經學會走路會說話了,就應該抓起她的學習了。”
池莉,當代著名女作家。曾獲魯迅文學獎、等50余項獎項
多部小說被改編為影視作品
剛開始,池莉確實有點“驚慌”,畢竟是新手媽媽懵懂得很。她去打探了青少年宮、幼兒早期開發班。
越打探越心涼!高昂的費用先不去說,這些培訓班上的孩子被嚴加管教的模樣實在可憐。
學齡前孩子,有些甚至還在穿著尿布,正是肆意放飛天性的時候,卻被要求像大人一樣,在教室坐一節課,整整45分鐘!做不到還會受到老師的羞辱,那時候的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比較強硬。
這絕不是孩子應該承受的,孩子理應好好享受童年的快樂,為何要被送去備受折磨?面對此情此景,池莉決定走一條自己的道路——遵循孩子天性。
上幼兒園的時候,別的孩子奔波于各種培優班、補習班,呂亦池卻在玩。
小學階段,學校外遍地都是輔導班,無一不在提醒他們:別的孩子都這么優秀了,你的孩子也別玩了,趕緊來學習吧!
池莉也焦慮了,周圍別的孩子都如此優秀,都在起跑線上爭先恐后。迫于形勢,女兒小學的時候,池莉也問她:“你想學習一些特長嗎?你要不要放學后去上課外培優班,跟別的同學一樣?”
女兒堅定得回答:不喜歡,不愿意。我就喜歡玩。
池莉決定尊重女兒的想法,即便她只是一個小學生。即便在很多親戚朋友眼中,自己是個溺愛孩子的,不負責任的媽媽。
但她認為,所謂父母的責任,并非是把自己的焦慮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遵循父母的意愿去學習,這不尊重科學,也不尊重孩子。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要重要。
池莉說服自己尊重孩子的選擇,堅強地扛起了一切壓力,選擇了和女兒一起“反內卷”——喜歡玩,那就玩吧。
畢竟生活中、在玩中,孩子能獲得的成長一點都不比坐在教室里少。
為了溺愛孩子
曾“威脅”小學校長
池莉對女兒的“溺愛”并非由著孩子的心思胡來,她是有自己的理念和章法的。
“我并沒有幫孩子找到什么, 我只是和孩子建立了一種我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孩子在這種生活方式里非??鞓罚⒆又灰鞓肪蜁勇斆?,她自己就會擁有戰勝現實困難的力量。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每個家長也就都有可能從自己孩子的特點出發,去營造最適合孩子的生活環境?!?/blockquote>
快樂是生命的本能需要
“絕大多數父母似乎都無法從流行的腳步觀念和模式中突圍出來。潮流的力量太強大了,幾乎人人都被潮流裹挾,身不由己地跟著跑?!背乩蛎翡J得發現父母“焦慮”背后的心理困境。
相比讓孩子背誦ABCD,池莉更愿意讓女兒在自然和玩耍中建立對世界及生命的理解。
呂亦池
在呂亦池讀中學之前,池莉認為“玩,是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她任由呂亦池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抓石子、溜旱冰、參加戶外活動上,陪著種花、養蠶,親近自然,感受造物主的神奇魔力。
無論學校的作業有多少,在呂亦池10歲之前,池莉堅定實行“9點半就寢主義”,保證孩子長身體時候的充足睡眠。10歲以后,睡覺時間推遲到10點,無論作業寫沒寫完,必須睡覺。
正是因為自己跟大環境對著干,呂亦池小升初最關鍵的那一年,池莉被副校長約談。校長批評呂亦池“玩心太大,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前途不利,對周圍學生影響也不好?!?/p>
池莉又一次站到了女兒這邊,當面懟了副校長:快樂是生命的本能需要,它與學習知識并不沖突。
在池莉眼中,呂亦池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在人們所謂“不正經”的玩樂上,但她內驅力逐漸被喚醒,她主動學習游泳、練鋼琴也發自內心,在唱歌中她還了解了不少地理知識。
比起那些被父母老師逼著學習不快樂的孩子,呂亦池眼里有光,心中有熱情,池莉覺得自己的女兒才是孩子該有的模樣。
其實,玩樂并沒喪志,這個見多識廣的女孩有非常敏銳的觀察能力,她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也很強大,隨著年級提升,呂亦池的后勁越來越足。
在池莉的行文中,她毫不掩飾自豪心情,回憶女兒七歲炒雞蛋,八歲養狗,九歲洗衣服,修理音響、電腦、門鎖,甚至馬桶都不在話下……在她眼中,女兒有生活的感受力,認真生活,就是母親教育的成功。
有一個不吝嗇肯定自己的母親,呂亦池的真的很幸福!
溺愛孩子虛弱的地方
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池莉的名氣越來越大。但坦白說,相比起母親的光芒,小時候的呂亦池天分平常,甚至有些敏感、自閉。
在家庭聚會上,呂亦池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快樂活潑、伶牙俐齒,更別提表演什么特長了 。
膽小、怕人、隱忍、什么事都悶在心里。這樣一個呂亦池,倒令池莉感到為難:這么一個性格的女兒,將來如何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但池莉并沒有在女兒身上找原因,這一點特別難得,池莉開始檢討自己的強勢:是不是自己的強,導致了女兒的弱。
池莉開始在孩子面前盡量克制與忍讓,適當的示弱來引出孩子內心的強大。但遭遇那些欺負女兒的人和事,哪怕得罪人或者威脅人,池莉都會沖出來護犢子。
女兒初上小學時,池莉找小學校長抗議,她警告他如果再在學校大會上諷刺女兒是因為媽媽有名才進來的,她就會告狀告到底。
她的“溺愛”最終使得呂亦池的性格發生了變化:她不再害怕社交了,她敢于向欺負人的小朋友說“不”了,她變得更自信。
呂亦池的變化,母親呂亦池功不可沒。
把自主權交給孩子
或許是母親給了足夠多的自由空間,或許自己從小就不被限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呂亦池比同齡人更早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更會拿主意。
這個讓母親沒少操心的女兒,越來越獨立,越來越令人刮目相看。從幼兒園到研究生,她都自己決定在哪兒讀,讀什么。
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強勢的池莉往往就退居二線,給予呂亦池支持和尊重,讓她自己做決定。
當年,呂亦池小升初只剩下半學期,新方案出臺了。就近入學的規矩忽然被取消,擇校已成定勢。
池莉倒不想給孩子施加壓力,考不到高分那就隨便搖號吧,但女兒卻說自己想考武漢外國語學?!吓浦攸c,非常難進。
離小升初只有半學期時,呂亦池第一次踏入了補課班。區別是,這次是她主動要求補習,因為她有了想要實現的目標。
高中時,呂亦池決定去海外留學,那時候低齡留學的咨詢還特別少,也幾乎沒有代理機構。年僅15歲的呂亦池愣是一手包辦了申請和簽證,孤身一人去了英國,漸漸在異國他鄉站穩了腳跟。
呂亦池本科畢業于倫敦大學學院(UCL),碩士畢業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如今在倫敦從事市場活動策劃工作。同時,她也是一位青年譯作者,雖沒有母親才華橫溢的文筆,但呂亦池過上了自己喜歡的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普通人。
清華教授劉瑜曾在演講中談到:一個社會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那么多馬云、那么多朗朗,那么多姚明?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耙獔孕抛约旱暮⒆訒L成一個普通人?!?/p>
回頭再看看池莉的教育也是如此。她們都從虎媽的戰車上解綁自己,獲得了做母親的自由。
最后的話
池莉教育孩子的方法未必適用于我們每個家庭,畢竟由于她的才華和名氣,能帶給孩子的紅利,不是普通家長能匹配的。但我們可以借池莉的養娃經歷去寬心,像這樣快樂、信任、松弛地教育方法,最終養成的孩子是什么樣的。
在《和女兒一起長大》中,池莉對孩子的“自夸”甚至達到了一種讓讀者懷疑這究竟是一本教育心經還是一本高調秀女兒的贊美集的地步。
但從另一個方面看,確實是這樣啊,每位家長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的獨一無二的,毫不吝嗇對孩子的夸獎,這對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未來是一個需要創造力的時代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當下環境下培養出應有的創造力?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在老師陪伴下建立屬于自己文化的歸屬?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老師
與孩子一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尋找有緣家庭,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