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人愛吃爐包,如今隨處可看到“高密爐包”,回想只是二十幾年前,青島就有好幾家口口相傳的著名爐包鋪,受歡迎程度簡直是沒法形容,用現在的話說,哪一家都是絕對的網紅店。
遵義劇院舊影,正大門的對面就是“大嘴爐包”老店址。(毛衛東攝影)
曾經小港的莘東爐包,至今仍是許多人難忘的回憶。之前也曾專門回顧過,就不再贅述了。今天要說的是另一個滿是記憶的老牌子——東鎮的“大嘴爐包”。
作為老東鎮人,當年臺東福寺路遵義劇院旁邊的“大嘴爐包”,應該是印象深刻,他家的爐包被很多人贊為一絕。我90年前后在臺東三路工作的時候,離著店鋪也就一百多米,去吃過,也有印象,但真沒特別在意,那時臺東的美食是真多,臺東八路、威海路、豐盛路到南山郭口路這一方,隨處可見的小飯店,各有各的特色,那個時候真值得懷念。
“大嘴爐包”在臺東東二路和福寺路拐角,也就是老市場樓底的東門外,遵義劇院大門對著就是。這是一排一層的臨街房,爐包鋪的大門朝北,沖著臺東三路。遵義劇院原來的大門在市場樓里邊,改造后才直對著“大嘴爐包”的店。
2002年,臺東“聚福樓”左邊的“大嘴爐包”。(毛衛東攝影)
“大嘴爐包”到底什么意思?怎么叫起來的呢?很多人都說是老板的嘴大的緣故,所以給起了這么一個外號,后來人家直接就把店名改成“大嘴”了。記得當年上班的時候,也因為這個,給我的一個同事也起了個“李大嘴”的外號,這么多年來愣是改不過口了。
據論壇老網友回憶,“大嘴爐包”的老板叫孫義成,高密人。1988,著名川菜館進入島城,“天祿園”老板傅泰就在“大嘴爐包”的原址開了青島第一家店。
離開福寺路后,“大嘴爐包”搬到了當時還沒拆遷的”聚福樓“一樓開了張。1998年,“聚福樓”因被列入臺東三路拆遷改造項目而被拆除,“大嘴爐包”再也沒有見到了。
前幾年在網上看到一條“市南區大嘴爐包美食店”的工商信息,位置是在八大湖街道新田路,不知是否有關聯,也不知還有沒有了。
網絡圖片
莘東爐包,大嘴爐包,如今幾乎成了傳說,以前的貨真價實的食品也成了永遠地懷念了。
你還記得當年的“大嘴爐包”嗎?還有它的消息嗎?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