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春快樂#,
我一直覺得“恐懼”是一種人類共同的情緒,因為恐懼帶來的敬畏,導(dǎo)致了全球各地都有關(guān)于蛇的神話傳說,從中國吞象的“巴蛇”、長著九個頭的相柳、福建人信仰的蛇神,到日本的八岐大蛇、南美洲的羽蛇神、古希臘的銜尾蛇、北歐神話中環(huán)繞中庭的塵世巨蟒耶夢加得、古埃及神話中的冥蛇阿波菲斯,它們都有著令人敬畏的實力。
這些神話中的蛇,其實就是自然力量的象征,它們代表著遠古時期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敬畏的投射。
1,神話的共性是因為恐懼而敬畏;
蛇的神話在全球各地都有其獨特的版本,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因恐懼而敬畏。無論是中國的相柳、日本的八岐大蛇,還是北歐的耶夢加得,這些蛇的形象都充滿了破壞力和神秘感。它們的存在不僅是對自然的象征,更是對人類內(nèi)心恐懼的具象化。
《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中記載了一條名為“相柳”的大蛇:“共工有一個臣子名叫相繇,長著九個腦袋,身子像蛇一樣蜿蜒,能夠自己環(huán)繞起來,而且在九片土地上覓食。他吐出的東西,或者他停留過的地方,就會變成水源或沼澤,這些地方的水味不是辛辣就是苦澀,百獸都無法在那里生存。
大禹在治理洪水的時候,殺死了相繇,但他的血又腥又臭,使得那片土地無法種植谷物。那片地方因為水多,也無法居住。大禹嘗試用泥土填埋那地方,填了三次,卻塌了三次,最后只好把它挖成一個大池子,眾天帝就在這個池子的邊上修筑了一座高臺,這座高臺位于昆侖山的北邊?!?/p>
這條蛇“食人無數(shù),所到之處,盡成澤國”,妥妥的水中毒蛇,符合水神共工的氣質(zhì)。
在西方神話中,蛇往往象征著毀滅與混沌。古埃及的冥蛇阿波菲斯是黑暗與混亂的化身,每天試圖吞噬太陽神拉,讓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北歐神話中的塵世巨蟒耶夢加得環(huán)繞中庭,象征著世界的終結(jié)。這些蛇的形象充滿了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人類只能通過神的力量來對抗它們。
而在中國神話中,蛇雖然強大,但并非不可戰(zhàn)勝。大禹斬殺相柳的故事,正是中國人“人定勝天”理念的體現(xiàn)。我們敬畏自然,但更相信人類的力量,在我們中國神話中,神可以因為強大被敬畏,但如果它無法服務(wù)于人,即便是神,也要將其斬殺。
這種文化特質(zhì)不僅體現(xiàn)在神話中,也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不像西方那樣把神明毀滅人類當作救贖人類的病態(tài)觀念。
2,敬畏背后是蛇類強大生存能力帶來的羨慕;
蛇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物種,在我的印象中,各種小說和恐怖電影里都少不了蛇的身影。
蛇的生存能力是讓人驚嘆的,它們能在極端環(huán)境中生存,從濕熱的熱帶雨林、酷熱的沙漠,到環(huán)境惡劣的沼澤,都有它們的身影。
在《圣經(jīng)》中,蛇是智慧而狡猾的,它誘惑亞當夏娃吃下了好吃的蘋果。
在中國神話中,造人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她不僅用泥土創(chuàng)造了人類,還煉石補天,拯救了蒼生。女媧的形象融合了蛇的靈性與人類的智慧,象征著生命的力量與創(chuàng)造力。古人將蛇與創(chuàng)世神聯(lián)系在一起,正是對蛇強大生存能力的羨慕與崇拜。
蛇的生存能力讓古人敬畏,也讓他們試圖模仿。比如,古人觀察到蛇的蛻皮現(xiàn)象,認為這是一種“重生”的象征,于是將蛇與長壽、永生聯(lián)系在一起。一些方士甚至將蛇視為靈藥的重要成分,認為蛇能夠幫助人延年益壽。這種對蛇的模仿與崇拜,正是古人對其強大生存能力的向往。
即便是現(xiàn)在,一些歐洲人、東南亞人,還有生吃蛇膽、喝蛇血,來提升自己男性能力的習慣,也不怕寄生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