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關系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關稅大棒的陰影,已經籠罩了整個歐盟,隨時可能落下。
關鍵時刻,法國總統馬克龍又扯上中國說事,甚至還喊話特朗普,提醒他“別總是盯著歐盟了,中國才是當務之急”。
馬克龍和特朗普
馬克龍此舉,大有一副搬出中國做“擋箭牌”的意味。從歐盟的角度來看,這似乎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除了炒作中國話題,展示美歐“價值觀同盟”之外,歐盟幾乎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談判籌碼了。
尤其是在特朗普已經放話稱,要對所有出口到美國的鋼鋁產品,無差別征收25%的對等關稅之后,歐盟更是回憶起了2018年的那場交鋒。
當時,特朗普以所謂“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鋼鋁產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就連歐洲盟友也不例外,成為了美國關稅大棒下的受害者。
直到拜登上臺后,美歐重啟談判,盟友體系才得以修復。如今特朗普卷土重來,又使出了老一套的招式,中方已經做好了接招的準備,宣布了對等的反制措施,而歐盟還在苦苦哀求,甚至想要將禍水東引。
從這里其實就不難看出,歐盟之所以被美國當做“軟柿子”捏,也不是沒有理由的。特朗普還沒出手,僅僅只是恐嚇了幾句,歐盟的膝蓋就先軟了,又如何捍衛自身主權和尊嚴呢?
前幾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一邊放話稱,要以“更加強硬的姿態”跟美國談判,一邊又喊話中國,稱相信中歐能夠達成協議,進一步拓展雙邊投資與合作。
歐方之所以急著調整對華立場和態度,是因為擔心同時跟中美兩個經濟體升級貿易摩擦。還記得去年早些時候,歐盟無視中方反對,執意跟隨美國行動,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
歐盟原本的設想,是跟美國聯手將中國電動汽車排除在歐美市場之外,結果沒想到2024年美國大選,民主黨落敗,特朗普重回權力之巔,奉行“美國優先”主義的他,將盟友也視作為“收割”對象。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后知后覺的歐盟,這才察覺到情況不對,開始降低對華批評的聲調,希望通過跟中國修復經貿關系,來對沖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沖擊。
然而歐盟的“求和”僅僅只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采取實際措施表達對華合作的誠意,對中國商品加征的不合理關稅依然沒有取消,所以自然也沒有等到中方的回應。
于是歐盟就又轉頭向美國示好,面對特朗普步步緊逼的關稅威脅,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蘭格就坦言,歐盟愿意將其對美國汽車征收的進口關稅,從10%降至2.5%左右,以避免與美方升級貿易沖突。
但以特朗普的胃口,歐盟開出的這點條件,恐怕很難讓美方滿足。畢竟相比于美國出口到歐洲的汽車來說,歐盟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顯然要多得多,歐盟想讓特朗普手下留情,只怕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總而言之,主權是靠實力爭取來的,妥協和退讓換不來真正的尊重。歐盟對美國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距離實現真正的“戰略自主”還路途尚遠,但凡事總要邁出第一步,歐盟若是總在原地踏步,只會錯失良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