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開春,中國新茶飲市場就迎來了戲劇性轉折:
行業龍頭喜茶突然宣布暫停加盟申請,公開表態拒絕價格戰與規模內卷。
2月10日,喜茶發布了主題為《不參與數字游戲與規模內卷,回歸用戶與品牌》的內部全員郵件。
在各大新茶飲企業還在忙著圈地跑馬,大打價格戰的時候,喜茶卻主動按下擴張的暫停鍵,這對行業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
3000+個品牌、近42萬家門店、近1500億元的市場規模。
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中國新茶飲市場用年均30%的增速,從一個不起眼的品類成長為投資領域的主流賽道。
但表面的繁榮下,是暗流涌動。
僅三年的時間,新茶飲就從一杯30元左右的定價,變成了各大品牌開卷“9.9元”,甚至有品牌靠檸檬水這一單品,將價格帶一度拉低至4元左右,就連高端的奈雪也被迫推出9.9元專區。
整個行業陷入了典型的“囚徒困境”。
某餐飲機構內部數據顯示,價格每降低10%,需增加30%的銷量才能維持利潤平衡,但實際轉化率僅有15%。
這種賠本賺吆喝的策略,導致新茶飲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率暴降,從一些新茶飲上市企業的財報看,情況很不樂觀。
比如奈雪2024年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營收為25.44億元,同比下滑1.9%,經調整凈利潤由去年同期的7020萬元變為虧損4.37億元。
從行業的整體情況看,近三年的新茶飲關店增速,已經高于開店增速。
據GeoQ智圖的調研,2024年,行業整體閉店數甚至超過20000家,單店日均訂單量下滑18%,閉店率連續三年超過25%。
星巴克在中國用23年開設6000家門店,但中國的新茶飲卻在10年內開出幾十萬家。
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商業街,300米內聚集5、6家不同品牌茶飲店已成常態。
瘋狂開店帶來的不是規模效應,而是自噬效應。
據美團研究院調查顯示,2023年新茶飲門店日均有效服務時長不足8小時,坪效同比下降22%,部分加盟商投資回收周期從1.5年延長至3年。
在此情況下,中國新茶飲市場又在2024年以慘烈的價格戰拉開帷幕,喜茶、奈雪的茶兩大頭部品牌競相推出“9元奶茶”,蜜雪冰城加速下沉縣域市場,CoCo都可、書亦燒仙草等腰部品牌推出“第二杯半價”狙擊戰。
數據顯示,去年新茶飲頭部品牌單店日均訂單量在價格戰期間增長30%,但凈利潤率從12%腰斬至5%,行業整體毛利率跌破了50%警戒線。
價格下去了,但行業也快被卷死了。
這種“增量不增利”的困境,正是喜茶痛斥的“無意義內卷”的真實寫照。
這場以犧牲利潤換取市場份額的戰爭,該停止了!
喜茶的戰略轉向絕非臨時起意。
早在去年9月,喜茶在內部郵件中強調“極致差異化”。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在《什么是戰略》中指出:
“企業唯有建立起一種可長期保持的差異化時,才能勝出競爭對手。它必須向客戶交付更大的價值,或者以更低的成本創造出相當的價值,或者兩者兼具。”
當價格戰遭遇行業天花板時,轉向差異化的競爭,是企業轉型的必然選擇。
喜茶差異化的突破口,在于產品。
過去一年,喜茶推出的“超級植物茶”系列堪稱行業現象級的單品。
首款產品羽衣纖體瓶一上線,就在首月就售出超350萬杯,復購率更是位居行業單品榜首。
隨后推出的“去火纖體瓶”也同樣表現出色,上新僅1周銷量突破165萬杯,單日最高銷量近30萬杯,還在全網引發了復刻熱潮。
盡管新茶飲市場的產品很容易復制,但最先推出新品的玩家,總能最先嘗到甜頭。
數據上看,喜茶的紅菜頭美顏瓶、暗黑纖體瓶、補水纖體瓶、能量纖體瓶等在小紅書創造了13億+的曝光量。
截至2024年12月底,“超級植物茶”系列,也累計售出超3700萬杯,成為了行業的標桿產品。
從新品的研發方向看,喜茶的重點是:
產品健康化。
2024年,喜茶邀請德國的網絡紅人帕梅拉·萊孚擔任“喜茶健康推薦官”,為品牌的健康形象背書,推出“果茶·控糖計劃”,主打水果茶產品“真0卡糖”。
此外,還上線了行業首個“咖啡因紅綠燈”健康標識,對產品咖啡因含量進行分級公示并提供飲用指引。
7月,又發布了“史上最嚴”的健康茶飲標準,明確規定健康真茶飲以“真茶、真奶、真果、真糖”為原料,全線產品符合“0奶精、0香精、0果葡糖漿、0植脂末、0氫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0速溶茶粉”的要求。
在越來越同質化的新茶飲賽道中脫穎而出的,往往是能給自己貼上明確標簽的品牌。
比如蜜雪冰城的低價,霸王茶姬的國潮,而喜茶現在則是給自己貼上了“健康”的標簽,通過“大單品+技術壁壘”的打法,正在重構行業的價值競爭維度。
除此之外,喜茶還以“茶禪”為主題設計和打造了多家門店空間,營造出獨特的消費氛圍。
同時攜手《上城士》《慶余年》等IP,以貴州梵凈山的首個自有茶園為起點,追尋茶源脈絡,展現了品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
別出心裁的是,喜茶還抓住“90后”新人婚宴“以茶代酒”的新習俗,推出婚禮“囍茶”,全年累計超20萬杯,讓新茶飲開辟了消費新場景。
種種動作的背后,是喜茶對于行業的再思考——從規模驅動到價值重構。
當資本熱潮退去,消費復蘇不及預期,新茶飲行業需要更多的玩家站出來,從“規模為王”向“價值制勝”的范式進行轉移。
至少在消費分級加劇的當下,喜茶的破局之路已經為行業的轉型提出了三個關鍵方向:
產品差異化:建立原料研發壁壘(如喜茶首創的“綠妍茶底”);
體驗差異化:打造“第三空間”的茶飲版本(如“茶禪”空間模式);
文化差異化:挖掘茶文化現代表達(如茶葉源頭采風)。
如果說,產品價值的重塑是對用戶的負責,那么暫停加盟的宣言,則是對商家的保護。
在最新的公告中,喜茶稱將繼續堅持「不做低價內卷」,不玩「數字游戲」。
喜茶明言︰“行業普遍內卷式低價的現狀,讓任何品牌都不可能只憑價格戰就可以贏得消費者。真正離不開低價內卷與折扣行銷的,是片面追求營收與規模數位,而無法做出產品創新和內容創造的品牌。”
喜茶同時還強調:
“在產品品牌高度同質化、門店數量供大于求、經營效益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行業繼續加密擴大規模,可能更多的是對增長、對資本的執念,這既不是用戶的需求,也不是合伙人的需求,甚至是一種對合伙人的傷害。所以,這不會是我們的選擇。”
如今,國內還有包括古茗在內的不少新茶飲品牌正在港交所申請IPO,為了讓數據好看,正在加速跑馬開新店。
而喜茶的這番宣言,如同一記警鐘,給了行業不一樣的思考。
暫停加盟申請背后,是喜茶對現有4300多家門店的深度整合,是對加盟商的盈利負責。
因為從行業數據來看,新開店并不能保證加盟商的利益,品牌和加盟商之間更多的是伙伴關系,而不是賣加盟費的關系。
當資本泡沫退去,新茶飲需要回歸商業本質:不是比誰跑得更快,而是看誰走得更遠。
在這場價值重構的革命中,能夠穿越周期的贏家,必定是那些把加盟商變成“事業合伙人”,把價格戰升維為價值戰的企業。
其實破除內卷,不僅僅是新茶飲的內在需求,也是國家經濟層面的強烈呼喚。
近期決策層多次強調,要整治“內卷式”競爭,禁止大型企業濫用優勢地位,損害中小企業權益,禁止低于成本的銷售。
某種意義上說,喜茶就是在新茶飲領域打響了反內卷的第一槍——主動停止跑馬圈地,讓消費者收獲更多元的價值,要讓伙伴有錢可賺。
從卷價格,回歸到產品方面的導向。
2025年開局,已經有很多企業從產品創新端拿出了傲人的成績,從哪吒登頂,到DeepSeek的爆火,無一不說明:
依靠產品本身的創新所帶來的紅利,要比卷價格更有價值。
無相君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反內卷”的隊伍,中國的創新產業爆發還會再提升一個維度。
真正的競爭,不在競爭對手的報表里,而在消費者的心域中。
新茶飲的下半場,注定屬于那些敢于打破內卷、重塑價值的破局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