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說到了,咱們現在開發商的數量已經是比全世界都要多了,而接下來大多數的開發商都會消失了,可以看出,后續這種現象正在加速進行中,因為開發商的壓力可以說不會比樓市壓力小了,大家都在等著25年樓市能夠完全止跌企穩,還在硬熬的開發商能夠喘息一口氣,但是實際情況大家都看到了。
從千億房企的層面來說,去年的時候已經只剩下到11家了,但是在四年前卻有高達40多家,可以說直接縮水了近80%了,因為現在已經不是高增長的樓市時代了,三高模式可以說行不通了,整體市場的蛋糕已經縮水了,就拿去年百強房企的銷售總額來說,只有4.35萬億了,同比下降超過了30%了,但是樓市高峰期的2021年卻有近9萬億了,所以去年的蛋糕連高峰期額一半都沒有達到,也可以看出來開發商要賣房回收資金的難度是呈現直線上升的,過往出個海報搞個看房團就能很輕松的賣掉房子,還得收各種茶水費或者手續費,買個房還得連夜搶購,但是現在基本很難看到這種場景了。
而這幾年為什么開發商頻繁的出現暴雷,其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銷售回款的收入減少導致的,因為百強房企的銷售總額跌幅都超三成了,開發商的造血能力必然是出現減弱了,所以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來源去支持,那像很多民營開發商只能走到暴雷、債務展期或者爛尾的局面了,還有的混合制房企都走到了比較被動的局面了,甚至有的控股房企的集團直接放棄房地產開發業務了,當然,如果賣房困難的話,只要融資能夠持續回血也還能撐住,但是包括金融機構現在也不敢輕易貸款給到這些房企了,就像房企爛尾這種情況,如果房企還不起錢了,拿到這些爛尾樓也沒啥價值了,房企建好的房子都賣不出去,更何況爛尾樓這種了。
當然,上面一直在說要給房企白名單,讓銀行等加強給這些房企融資,但是實際情況咱們看看,從中指研究院的數據來看,去年房地產行業共實現了債券融資5600多億,同比也是下降了超18%,因為借錢出去的前提是要這些房企有償債的能力,所以融資金額是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的,因為大家都不是傻的,你都賺不到錢了,怎么奢求融資機構愿意借錢出來呢。
當然,大家現在談的比較多還是曾經的樓市好學生萬科了,作為混合制房企,大家都把它當做樓市暴雷的底線了,現在萬科是沒有暴雷的,但是虧損方面確實很明顯的,去年凈利潤的虧損就達到了450億元,同比都下降了4倍多,而且已經由深圳地鐵國資進入接管了,高管基本都換了一圈了,后續的各種動作基本都會有國資的決策在了,以前是經理人的方式,萬科賺錢分給深圳地鐵就行了,也不會過多插手日常經營,后續就不一樣了,日常的采購、銷售、營銷等方方面面都會直接管起來了,可以說完全掌握話語權了。
所以今年樓市還是追求止跌企穩的一年,債務方面的風險還需要時間去出清,現在大家可能聽的比較少房企暴雷了,但是不意味著房企不會暴雷,因為接下來就是大量房企重組和整合的時間點了,誰能活下來可能才能最后的勝利者,因為資源和蛋糕是非常有限,內卷之后大家都快撐不下去了,而且一線還沒有出臺完全松綁的政策,其實也是表面觸底還在進行中,今年還是樓市政策的相對大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