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游客朋友:
云岡研究院擬開展第1、2窟洞窟考古調查工作。為保證游客與文物安全,經研究決定,于2月11日起對第1、2窟采取臨時封閉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復開放。
封閉期間給您參觀考察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感謝您的理解和配合。
云岡研究院
2025年2月10日
洞窟介紹
第1、2窟是云岡石窟最東端的洞窟,為一組雙窟,開鑿于公元471—494年。兩窟外壁東西兩側各殘存一座單層方形佛塔。洞窟上開明窗,下開窟門,平面為方形,平頂,中心塔柱直達窟頂,四壁開龕造像,可供僧人繞塔參禪禮拜,為典型的塔廟窟。據考證,第1、2窟遼代以前窟前曾建護國寺,為云岡十寺之一,明清號曰“石鼓寒泉”,屬云中八景之一。
第1窟
第1窟俗稱“石鼓洞”。外壁明窗東側保留了清代朱廷翰題刻的《游云岡石佛寺》詩句。洞窟平面呈長方形,中央方塔為仿木構屋頂塔檐,分上下兩層。下層四面各開圓拱龕,龕內雕坐佛;上層四面均開三間盝形帷幕龕,南北雕坐佛,東西雕交腳彌勒菩薩。塔頂處蛟龍盤繞,須彌山逶迤。北壁開大型三間式盝形龕,明間主像為高3.15米的交腳彌勒菩薩,左右梢間為對稱設置的舒相坐勢思惟菩薩。東壁下層是反映孝道《睒子本生》的佛經故事浮雕,大部分風化嚴重,現僅存2幅。南壁窟門、明窗兩側屋形龕內,雕刻了《維摩詰所說經》的“文殊問疾品”佛教題材造像。
門拱頂部雕刻二龍纏繞,這種雕刻在門拱上的雌雄雙龍造型,明顯體現了佛教的護法思想,在云岡石窟中獨此一例。頂部南側雕刻直徑1.4米的三朵淺浮雕大團蓮。窟頂飛天曼舞環繞團蓮,富麗而莊嚴肅穆,嚴謹而巧麗活潑,在宣示了一定佛教意義的同時,也為洞窟增添了強烈的藝術動感。
第2窟
第2窟俗稱“寒泉洞”,因其北壁西端常年有細泉流出。窟外壁明窗上方及西側題刻“山水有清音”、“云深處”。洞窟內三級方形浮屠塔居中,塔面上刻出瓦筒、檐椽、斗拱等仿木建筑構件,層層瓦壟出檐,上層四角鏤空雕刻八角棱柱,形成了周匝回廊,為研究北魏建筑提供了實物依據。
洞窟四壁分層分段布局,最上層雕刻天宮伎樂列龕,龕內的伎樂天人手持篳篥、琵琶、琴、排簫等各種樂器呈演奏狀。壁面依次雕刻禪定坐佛帶、大型列龕、長卷式浮雕故事,最下層為供養人列像。北壁主像為交腳佛,風化嚴重。東壁下層雕刻太子“箭射鐵鼓”佛傳故事,描述了釋迦牟尼為太子時與他人張弓射箭比武的場面。
來源|云岡石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