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李小冉在綜藝里哭上熱搜時,筆者正被甲方第五次要求改方案。看著手機里40多歲的李小冉抱著70多歲的劉曉慶痛哭的畫面,突然覺得電腦壁紙上的“打工哪有不瘋的”格外應景。
不出所料,李小冉和劉曉慶果然上演了冰釋前嫌、皆大歡喜的一幕。
綜藝節目《一路繁花》第三期,劉曉慶終于在鏡頭前解釋了上一期里遲到的原因。并非之前網傳的“家中被盜、接受問詢”,而是去處理官司了。“突然來五個律師函,如果不表態就會錯過……”劉曉慶說,甚至節目錄制那天早上還來了一個官司。
節目組這波操作堪稱教科書級狼人殺。
劉曉慶遲到被全網扒皮時憋著不解釋,硬是拖到下期才甩出“五個律師函”的悲情劇本。李小冉更絕,前一秒還冷臉掛相,后一秒直接淚灑全場開啟懺悔模式——這劇情轉折比我家樓下炒飯攤老板翻鍋還絲滑。
在當下的綜藝制作環境中,流量與熱度是節目生存的關鍵。節目組深諳此道,并不在第一時間澄清,而是利用網友的好奇心和輿論壓力制造話題,等到熱度接近峰值時再拋出 反轉劇情,這種操作本質上是對流量密碼的精準把控。
當下的綜藝行業過度依賴話題營銷,往往將嘉賓的真實生活片段當作吸引眼球的工具,卻忽視了節目內容的真正價值和對嘉賓的尊重。
熱搜評論區堪稱當代互聯網人類觀察樣本。
有人感動得連夜重刷《金枝欲孽》,有人直接甩出放大鏡截圖論證“李小冉假睫毛都沒哭掉”。要我說,這年頭看內娛真人秀就得拿出鑒寶節目的覺悟——當所有人都在高喊“這次絕對是真的”,通常離翻車只剩三秒。
觀眾對真人秀真實性的執著追求,實際上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尋找真實情感共鳴的體現。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接觸大量的娛樂內容,但真正能觸動內心的卻很少。所以當真人秀節目打著 “真實” 的旗號出現時,觀眾便寄予厚望,希望從中看到真實的人性和情感交流。
然而,綜藝節目的娛樂屬性和商業目的又使得這種真實變得難以捉摸,這就形成了觀眾與節目之間的信任危機。
劉曉慶不愧是熱搜包年用戶,連處理官司都能卡著綜藝錄制時間。建議下次直接在法院門口開直播,標題就叫《老戲骨的自我修養:上午打官司下午錄綜藝,晚上還能發九宮格精修照》。
至于李小冉教科書級的道歉三連,建議納入北影教材,章節就叫《如何用30秒哭戲扭轉全網差評》。在這場狼人殺游戲中,李小冉的眼淚就是最純的金水。
說到真人秀的“真”,現在連路口煎餅攤都開始搞“真人秀式經營”了。大爺攤煎餅時必喊:“老鐵們,這可是祖傳十八代的手藝!”——雖然他可能是上個月才看著短視頻現學的。
所以,當明星在鏡頭前掏心掏肺時,筆者總忍不住腦補導演舉著提詞器:“現在該你扇情了,注意鼻涕別蹭到贊助商衣服上!”這時,李小冉的眼淚又仿佛天賦勃發的演員的悍跳。
觀眾現在人均列文虎克,李小冉道歉時耳環晃動的頻率都要被分析微表情。要筆者說,不如開發個"娛樂圈測謊儀"APP,原理就是掃描明星說“我們是真朋友”時的瞳孔變化——保證比瑞士鐘表還精準。
說到底,這屆觀眾早就不吃“姐妹情深”的過期糖了。與其看她們在鏡頭前演《小時代5.0》,不如直接攤牌:“這季KPI還差三個熱搜,大家配合哭完就能收工。”至少這份坦誠,還能讓觀眾們在加班之時笑出聲。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