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美媒對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美國天眼,還是真的有點“關懷”了,1月中旬的時候。
居然再次發布了關于它的成就說明,這一篇名叫“阿雷西博天文臺:一個巨人的崛起、遺產和悲慘崩潰”的消息,引發不少人感慨。
這是干什么?是被中國天眼的成就刺激到了?感覺到自己的天眼沒了,有點“惋惜”了?的確,如果從成就上來看,還真的有點“惋惜”,畢竟發現的不少。
而且,美國天眼就這樣沒有了,那對自己未來的探索也會帶來巨大的沖擊,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詳細看看。
曾經世界最大的天眼被放棄!
阿雷西博天文臺就是曾經最大的天眼,也號稱美國天眼。
不過在中國天眼建設完成之后,它的地位也就被顛覆了,變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也就是世界第二大天眼。
同時,由于它在2020年徹底崩塌了,世界上也只有中國存在“唯一的天眼”了,并且也是世界最大的。然而呢?在崩塌之后,美國也放棄了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的確,在2020年11月的時候,美國天眼出現了一條大型電纜故障,并且留下了一個大口子,是因為鋼纜斷裂,望遠鏡反射盤被砸出了30米長的裂痕。
過后,蘇日安是存在一定的希望,但是在還沒有修復的時候。
在同年的1月,又出現了一個電纜線的斷裂,導致了其非常不穩定,以至于塔和平臺不穩定性出現了,最終在連續兩次的電纜事故后,望遠鏡懸掛的接收設備平臺當天墜落并砸毀了望遠鏡反射盤(天線)表面,使得望遠鏡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
過后,在進行確認之后,發現,的確已經沒有辦法使用了,因為三座吊塔上的殘余鋼纜無法支撐重約900噸的儀器平臺,導致整個平臺墜落在直徑為305米的反射面板上,至此阿雷西博徹底結束了觀測壽命。
過后,雖然科學家們仍然希望建造一個新的天文臺出現,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沒有資金,那這也只能說,徹底可以關閉了,所以,也就這樣,曾經世界最大的天眼,徹底被放棄了,已經完全沒有辦法使用了。
當然,雖然沒有辦法使用,運行,但科學家們還是期待將其變成一個“教育基地”,只不過還沒有明顯過的進展。所以,到底結果會變成什么樣子,的確是未知。
只是從現階段的情況來說,這一座“天眼”的變化,的確是讓人驚訝。
曾經世界最大的天眼變成垃圾場,但成就卻留下來了,有哪些?
的確,從公布的圖片來看,這一座曾經最大的天眼,已經是破破爛爛的了,變成了垃圾場的模式,只不過話說回來,沒有進行修復,維護等情況之下,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就算是耗資2.6億美元打造,這這么放棄了,的確也是比較可惜,在沒有將其變成一個教育基地前,可能也會一直維持這樣的模式了,就是一個垃圾場的模式。
但對于它曾經的研究,曾經實現的一些突破成就,這一點是避免不了的,并且是永久性留下來了,推動了世界科學的發展,有哪些成就呢?比如:
- 1974年,發現一種新型的脈沖星,在1993年的時候,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赫爾斯(Russell A.Hulse,1950— )和小約瑟夫·泰勒(Joseph H.Taylor Jr.,1941— ),以表彰他們發現了這一種新型的脈沖星,這一發現為研究引力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 1992年,發現已知的第一個系外行星系統。
- 2016年,第一次重復快速無線電爆發的發現。
除此之外,美國天眼還支持了支持小行星監測、對金星等行星的雷達繪圖,以及對地球電離層的分析等等。
所以,美國天眼創造的這些成就,是留下來了,推動世界科學的進一步發展,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只不過呢?由于它沒有辦法繼續使用了,而全球也只有中國唯一的天眼了,那未來更多的成就,可能就是中國來創造了。
只不過現階段,中國天眼的突破,主要就是脈沖星上,可能很多人還沒有看到其他什么,但這個脈沖星的發現,也是創造了世界奇跡了。
“中國天眼”發現脈沖星數量突破1000顆,它有什么用處?
上面也看到了,脈沖星的價值非常高,而1974年的諾貝爾獎,就是脈沖星的發現,所以,我國天眼發現的脈沖星數量突破1000顆,也凸顯了我國在這方面成就是非常不錯的,相對其他國家來說,其探索完全是超負荷了。
最為關鍵的是,我國的這些發現,已經超過同一時期國際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數量的總和,包括大量毫秒脈沖星和脈沖星雙星,豐富了脈沖星的種類和數量,那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對于理解脈沖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個、也是脈沖星最大的特點,那就是脈沖星具有不間斷釋放脈沖信號的能力,而未來人類要想走向深空,就需要它來對航天器進行引導,以免出現“迷路”的情況,所以,在大規模的脈沖星支配之下,就可以通過它繪制出宇宙地圖,從而推動我國深空探索的實力,這就是好處。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也還有其他的功能,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主導國際低頻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網。
獲得天體超精細結構,探測星際分子,研究恒星形成與演化、星系核心黑洞一級探索太空生命起源等等,都是推動給我國未來深空探索的關鍵模式。
所以,也期待我國的天眼可以發現更多,早點完成更多的成就探索,讓大家目睹一樣,創造中國航天職中探索的新奇跡,這就是基本的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