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全面滲透醫療行業的浪潮下,有醫生在網上爆料,稱所在醫院將AI系統嵌入醫生工作電腦,沒曾想這一旨在提升醫療質量的技術,反而成為了醫生們在日常工作中的負擔。
該醫生稱,求求病歷系統里的AI了,別再提醒我了好嗎?90%都是無用內容,不但婉如智障一般,甚至還用拖累電腦的運行速度,本來2分鐘就能開完的醫囑,現在卡卡卡卡10分鐘都不一定提交的出去。遇到病人搶救的情況真是能急死人。
在評論區,該醫生補充道:這玩意兒就是在不停地檢索我們開的醫囑、寫的病歷文書、電子系統里的檢驗檢查報告等等,醫院的電腦系統都很舊很破,這玩意兒運行起來大大影響了電腦運行速度而且天天亂提示,99%都是沒用的,還不得不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告訴ta它的提示是錯的根本不能幫助我們發現錯誤,還消耗了大量精力。
這條內容也引來了有類似遭遇的其他醫生的吐槽。大多都反饋,醫生的工作電腦本來就十分老舊,運行現有的系統都十分困難,如今加上了AI后,工作效率反倒下降了。
檢索網上資料也不難發現,讓AI系統嵌入醫生日常工作不是個例,已經有不少醫院都進行或者進行過嘗試,但都沒有收到較好的反饋。
究其原因,除了會拖累醫生工作電腦運行速度之外,還比較主要的一點就是大多數情況,這是“外行在指導內行”。畢竟AI系統的研發人員并不具有醫療背景,很多時候不會了解醫生們的需求,與此同時看病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比如有報道稱,醫生的術語縮寫或個性化表述會被AI誤判為“不規范”,甚至還對合理用藥建議提出錯誤警告。此類問題暴露出AI在語義理解和診療邏輯上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復雜病例和多模態數據整合中。
但也必須承認,這一階段也是AI介入醫生工作當中的必經陣痛,醫院領導的想法是好的,只不過除了想法之外,不但硬件設施要跟上,同時也要在平衡技術創新與臨床實用性上找到平衡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