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先生是家里的老三,上面有一個哥有一個姐,他跟哥哥關系特好,可就人生來說,哥哥和盧先生選了完全不同的路。
哥哥比盧先生大五歲,讀了一個相當于國內大專的文憑,畢業去了一間做滑雪索道設備的公司實習,地點在阿爾卑斯山里的一個小城里,也是在那里認識了嫂子。
那是家奧地利公司,實習結束正式聘用了哥哥,還調他去了奧地利總部,不僅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工資比法國高很多。
這時哥哥和嫂子的關系也很穩定了,一起去了奧地利,結了婚,懷了老大,可只住了兩年,哥哥就辭職回法國了,定居在阿爾卑斯山里的一個小城市,在一間大型重工廠里,做了工業繪圖員。
山里工作崗位少,上升空間小,幾十年,哥哥也不過是從普通繪圖員做到資深繪圖員,進不了管理層,工資跟在奧地利時,沒法比的。
嫂子在當地市立圖書館做管理員,城市太小,每周只做幾個半天,很輕松,但工資就不能多談了。
幸好法國十八線的小城,房價很低。
最初他們買了個底層,采光不太好,但帶一點小院的公寓,后來,在小城中心,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了一個十三世紀,破到跟歷史遺跡差不多的石頭房子。
那時,我剛跟盧先生在一起,記得特別清楚,哥哥給我們算了一筆“大賬”。
因為買了這個“房子”,他們每月要:付兩份貸款+購買建筑材料+一家四口的日常開銷,尤其兩個孩子都已經上了小學,導致他們每月都是負數。
哥哥把他們的積蓄,平均分成若干份,每月拿一份補貼家用,這樣大概能堅持19個月,所以他必須要在18個月內,把那堆墻修成一個可以四面不漏風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先搬進去,內裝慢慢搞,然后把他們現在住的公寓租出去,就可以緩解危機。
再過些年,公寓貸款還完了,他們還有一套收租的公寓,否則就只能把公寓賣掉,可他們小城的房子也沒那么好賣,若賣不掉,就只能破產了,前功盡棄了。
法國裝修人工費很貴,周圍有挺多朋友也這樣做的,畢竟人一輩子,房子都是大事,若能倒騰出一套房子來,自然皆大歡喜。
然而哥哥那番話,讓我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是:金額。
無論是他們兩個房子的貸款,還是他們十幾年的存款,都出乎我意料的低,為了幾萬塊,就開口閉口說破產,這日子真的挺拮據。
法國的好處是,家人之間不會開口借錢的,我們也就聽聽罷了。
那幾年,我們看著哥哥宛如一只螞蟻,天天日日,奔波勞苦,咬著牙拼命干。
周末和節假日,全年無休,即使工作日,也是每天五點半起床,六點到工地,做到八點洗澡換衣服上班。
反正不是管理層,一周就工作35小時,每天16點打卡下班,四點半回到工地,繼續做到晚上八點。
就這樣他們四口在第16個月的時候,就搬了進沒有墻面,沒有地板,比毛坯還毛坯的房子里,然后繼續干。
整個工程大概持續了兩年半,除非個別一個人實在做不來的,比如吊大梁,老丈人會來幫下手,其他所有的:水電泥瓦木匠,全是哥哥一個人做的。
可惜當時網絡沒有那么發達,否則干活時,支臺手機在旁邊,估計可能變成改裝博主吧,真的很能干。
可即使公寓保住了,哥哥和嫂子也沒有很寬裕,畢竟貸款還沒有還完呢,我們在國內住了十年,邀請了很多次,他們一直都沒有來玩。
他們并不是不喜歡旅行,這些年也去過越南,印度這種龐大的目的地,但他們去國外旅行,一定要跟廠里工會買旅行票。
這也是法國工會的一大福利,本來折扣就低,然后工會還能給每個員工家庭,再補些錢,所以說來說去,還是為了錢。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無論是我還是盧先生,包括婆婆,大家都不怎么贊同哥哥的選擇!所有人都覺得,當初他應該留在奧地利!
畢竟,在過去普世的認知里,大家都覺得人生應該像盧先生那樣子:認真讀書,做工程師,進大公司,去國外工作,步步攀升,成為管理層……才是更加成功和輝煌的正途。
婆婆不止一次地給我們講,當年哥哥辭職時,不僅他的頂頭上司,甚至上司的上司還專門找他談過話,說是工資可以再討論,還許諾,先踏踏實實在奧地利干幾年,然后會找機會把他派回法國,生活一定比現在好多了!
大家也都知道,離開奧地利,是嫂子的意思,她也不是針對奧地利,只不過她是那時法國不多見的獨生女,堅持不住在離自己父母太遠的國家里。
我也問過哥哥,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家庭是我最看重的東西,所以我選了另一條路,也許沒那么精彩,但比較寬,容得下兩個人一起朝前。”
好吧,不得不說,法國男人還是懂得浪漫的。
這樣一晃大半輩子就過去了,去年,因為侄子參加了一個全馬比賽,哥嫂一家都來了巴黎,可這次再見,讓我們沒了審視,全是羨慕。
有什么比住在阿爾卑斯山里,更適合運動的地方呢?
冬天滑雪,春夏秋三季徒步,攀巖,騎自行車……他們全家不僅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而且都練到了專業水平。
哥哥愛騎自行車,已經參加過幾次Paris-Brest1200公里無間斷自行車大賽了。2023年的那次,他連續騎了七十多個小時,在六千多個參賽者中,他能排進前800。
2023年巴黎,哥哥剛騎完76個小時的自行車
更厲害的是侄子。喜歡跑步,尤其百公里越野,現在法國比賽,他能跑進前30名!歐洲比賽,能跑進前50,要知道,百公里的黃金年齡是在30歲之后,26歲能跑出這成績,相當亮眼。
這年輕,這帥,這成績,居然沒贊助,最大的壓力就在于,平均每月要磨平一雙兩百歐的專業跑鞋,怎么辦呢?
好吧,此處打個小廣告,定期參加法國,歐洲,包括全球各大頂級跑步賽事,想投廣告,來私我啊,畢竟咱自家的孩子,嬸嬸我要支持。
雖然,從財富累積,社會地位這些世俗角度上來說,哥哥嫂子看起來是不如我們。
當年如果留在奧地利,工作的確會有更大的發展,賺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住更好的酒店,坐更高的艙位……然而這些,也都意味著更加忙碌,更多的壓力和更少自我的時間。
回到法國,他們日子雖然緊,但不焦慮,除了修房子那兩三年,哥哥這輩子過得悠閑極了。
這么多年,他們無壓力有運動,那身體狀態,那精氣神,真的比我們好太太多了!讓我羨慕不已。
所以人生的一切,都自有價格,取舍自需。
尤其,這幾年,哥哥嫂子的孩子都大了,住在十八線小城里,他們從沒卷過教育,一路公立學校散養到大,從沒給教培付過一分錢,更別說什么國外的夏令營了。
從沒有父母的死命托舉,兩個孩子自然沒上什么精英名校,兒子讀了一個跟技術有關的專科,女兒在體育大學考了攀巖教練證,后來又考了法國鐵路局的管培生,工作的確有點無聊但獨立,業余時間會去帶個攀巖課,也挺開心的。
現在總聽人說,工作不好找,其實,不好找的,那是光鮮亮麗,一個月幾萬塊的金領高薪,一路雞上來的娃,擠破腦袋,卷到原地蒸發,可若只想找份普通工作賺份普通工資,再有點技術加持,并不是太困難的事,這道理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總有人在問,為什么歐洲,法國人這么有松弛感,其實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社會已經基本定型,每個人都已經客觀且明晰地認命:“自己不過是個普通人的事實”。
認命之后,會過得每況愈下,很不好么?
并不會。
看哥哥和嫂子就知道了,社會發展的結果就是,普通人們雖然不再會有大富由天的機會,但卻還有小富由儉的可能。
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健健康康,三餐四季,平平安安地度過自己一輩子,又誰能說這不幸福呢?
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想要跨越自己出生時的階級,其實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所出的國家或地區的整體性經濟騰飛,譬如二十年代的紐約,九十年代的中國,就像前一陣大火的《小巷人家》演得那樣,時代的紅利,最最好吃。
第二,新的行業橫空出世,比如幾個世紀前的工業革命,上世紀的互聯網,或現在的人工智能……不僅是大的類目,甚至包括每個類目中,再分出來的細目,都會帶出一批吃到紅利的人。
如果沒有這兩種前提,僅靠自己的努力,就想逆天改命,真的非常困難。
滄海一粟,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體力,精力,能力,毅力,都很有限,究竟是孤注一擲,全部用來去卷去雞,嘔心瀝血地去成就自己,還是做一份平淡工作,粗茶淡飯,然后默默無聞,自由自在,恣意妄為地活著呢?
也許很多人覺得,這是兩種在根本上對立的價值觀,然而現在我終于明白孔子說的:“五十知天命”,所謂“知天命”,就是明白究竟有哪些是不能被人力所控制的事情。
在能夠努力的時代,努力;在只能躺平的時期,躺平;人生選任何一條路,都是充滿了遺憾與艱難,然而智者會選擇順勢,讓一切變得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