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精選不靠譜
撰文/孟會緣
編輯/李覲麟
排版/Annalee
自從DeepSeek在全球爆火后,一股智能化升級的浪潮幾乎席卷了各個行業。
云計算廠商、芯片廠商、軟件和眾多終端廠商、車企、券商……當人們密集討論并逐一驗證這些行業在宣布DeepSeek上線后的種種變化時,相親交友這個更早與AI結緣的賽道,早就瞄準急于脫單的適婚人群,開發出了另一種更加隱形卻非常直接的掘金方式。
通過付費的高級搜索功能或增值服務,或許可以讓用戶借助智能匹配找到那個“命中注定”的他,但“AIGC+婚戀交友”所帶來的不僅AI海選后為用戶推送的“完美戀人”,也可能是被算法精心編織的“愛情陷阱”。
AI真能為脫單提速嗎?
“要求越多,推得越準”“大海撈針到精準匹配”“極速匹配”……
正如這些相親交友軟件的最新版slogan,與市面上常見AI產品的智能助手、接入AI大模型相關應用的智能搜索等呈現方式有所不同,眼下相親APP們與AI技術的融合,更多要體現在AI算法與信息認證、交友匹配等功能的深度結合上。
鋅刻度在體驗過世紀佳緣、珍愛、青藤之戀、soul、牽手等多款主流相親交友APP后發現,它們基本沒有為AI功能設置專門的入口,能在其平臺上體驗到與AI功能最直接的關聯只有AI陪聊機器人,如世紀佳緣APP的情感顧問小宇和晚晴、Soul APP的電子朋友AI茍蛋,但與AI陪聊們對話時的真人感不強,尤其是在和情感導師尋求幫助后,其給出的回復模板化十足。
而綜合公布的相關信息來看,AI技術在相親交友這個賽道上,最主要的應用方式是經過AI加持的智能匹配算法。
如牽手APP的AI智能匹配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等多維度信息,自動推薦最合適的對象;尋緣相親采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科技手段,對用戶的個人信息、興趣愛好、擇偶標準等進行全面分析,實現精準匹配;世紀佳緣則宣稱其AI技術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全面了解用戶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等多維度信息,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匹配建議。
即AI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在后臺快速分析海量用戶數據,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生成并為其推送匹配列表,輔助用戶完成初步“篩選”工作。此外,部分智能匹配系統還宣稱具備動態調整功能,可以隨著用戶的使用和互動,讓AI不斷學習用戶的偏好和行為模式,實時調整匹配策略以提升準確性。
若是想要得到更準確的結果,不僅需要用戶提供己方更全面的信息,還需要用戶通過更多維度的高級搜索,來找到與自己數據相符的那個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相親平臺的高級搜索功能或增值服務通常需要額外付費。收費標準因平臺和服務內容不同而有所差異,從幾十元到數千元不等,如世紀佳緣和珍愛網通過會員等級劃分不同的收費標準。
也就是說,有相親交友平臺早在好幾年前,就聲稱自己已經在探索AI能為用戶帶來更好服務的可能性,但問題是,從當前各平臺的實際服務體驗結果來看,除了獲得一堆難辨真假的線上資料外,AI技術所帶來的實際速配效果往往令用戶難以察覺。
畢竟,當用戶被告知通過平臺的AI算法和大數據已經找到那個“命中注定”的他時,是騾子是馬只有在雙方真正接觸過后才會知道。
算法更擅長編織“完美愛人”
在AI技術的輔助下,當一個滿足所有婚姻幻想的“完美愛人”出現在眼前時,用戶大概率會覺得自己支付的會員費是值得的,但前提是這樣的對象在現實中真的存在。
事實上,比起期待AI能從現實社會的萬千人海中,為自己篩選出一個完美的另一半,算法更容易做到的,或許是通過數據造假來為用戶一比一定制“虛擬人”。
前段時間,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七起網絡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其中之一就是深圳市珍愛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虛假宣傳案。
根據案情細節,深圳市珍愛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提供婚戀居間服務中通過捏造符合客戶心意的“虛擬人”形象,向潛在客戶“拋誘餌”,再根據客戶的消費習慣、存款等信息,利用年齡焦慮、生育焦慮、離異后小孩的感受等痛點,讓客戶把婚戀平臺當成唯一希望,從而誘導消費者購買價格動輒上萬元的會員服務。
被營銷出來的精準匹配概念、制造出來的脫單焦慮、虛擬出來的結婚對象……這幾乎就是在對標前文中所提到的AI速配規則。
經查,該平臺通過后臺管理系統自動推送預先編輯的固定模板信息,在營銷中存在夸大會員人數、向注冊用戶發送虛構信息以及宣傳虛假案例等違法行為,以欺騙、誤導的方式增強用戶對該征婚平臺的認知度及客戶黏性,構成采用虛假或引人誤解方式進行商業宣傳,對消費者造成利益侵害。
而該案件的最終結果是,涉事平臺被處170萬元罰款。
隨著這則典型案件的多次曝光,不僅再度加深了外界對婚戀行業普遍存在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問題的刻板印象,還帶來了一個更加不容忽視的嚴重后果——AI技術正在成為新的行業漏洞。
婚戀交友普遍存在的問題 圖源:人民投訴
為了追求宣傳中“精確速配”的效果,平臺往往要求用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聯系方式、收入狀況、生活習慣等大量的個人信息,甚至為了調整匹配策略,讓AI隨著用戶的使用和互動不斷學習用戶的偏好和行為模式,相當于用戶會被實時監控言行,這些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對用戶本身而言卻通常缺乏透明度和安全性,消費者的隱私權也因此處于高風險中。
更重要的是,與傳統婚戀模式下,用戶自己對比個人標簽和數據,或者通過紅娘一對一的服務,往往需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能找到合適的伴侶,婚戀交友平臺們的智能匹配系統通過算法簡化的也只是接觸前期的“篩選”流程,且在可能根據用戶需求定制相關數據的前車之鑒下,能匹配的不一定是對的人,甚至在這個過程中還伴隨著信息泄露、合法利益受損等風險。
從這個角度來講,不管平臺們的宣傳口號喊得再響,“AIGC+婚戀交友”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