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衛立煌到底是不是共產黨員,到此應該算是有了共論了。
之前很多人都講過個故事,就是衛立煌的秘書趙榮聲撰寫《回憶衛立煌先生》一書,書中明確談到過衛立煌曾詢問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事兒。當時,衛立煌還不知道趙榮聲就是共產黨員。
不過,對這位衛立煌秘書的回憶,衛立煌的子孫卻并不以為然。
衛立煌的嫡孫衛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提到:
“沒有證據。你想,我祖父當時是戰區司令,對待這個問題不可能這么不知輕重,搞得沸沸揚揚。再說,他和共產黨高層,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關系都非常好,這么要緊的事情為什么還通過下級繞圈子,不直接問呢?”
據衛智回憶,祖父衛立煌身邊的秘書很多,多達十數位,趙榮聲當時年紀較輕,不太可能處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他認為,看很多問題過于表面。
不過,衛立煌與中國共產黨人之間的關系非常好,這是毋庸爭議的事實,只是這個關系并不是在北伐時期建立起來的。
一
國共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當時的衛立煌雖然還算不上位高權重,但也是國民黨軍中較為出名的將領,但從來也沒有證據表明,衛立煌與當時的共產黨人有過親密接觸。
土地革命時期,衛立煌還參加過圍剿紅軍,這一點完全不如后來的“和平將軍”張治中“。
西安事變前,衛立煌任陜甘寧邊區總指揮,西安事變爆發后,包括衛立煌在內的南京政府隨員家眷數十人,都被囚禁在西京招待所,直至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要求張學良先釋放四名將領,其中就有衛立煌。
應該說那個時候的衛立煌,對共產黨人而言算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衛立煌與共產黨人關系好轉,應該是從抗戰時候開始的,特別是抗戰全面爆發后,他率部進入山西。
當時,衛立煌負責指揮在山西的國民黨軍、晉綏軍、八路軍。他對八路軍這才有了認識,但也很局限,他將八路軍視為抗戰的力量之一。
這和衛立煌作風謙厚,對雜牌軍不存門戶之見有很大關系。
也因為八路軍作戰勇敢,更兼謀略,特別是時任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這促使衛立煌更加靠近共產黨人。
如果說一開始衛立煌對共產黨人只是糧餉、彈藥上支援,那么到后來去過延安一次以后,衛立煌從思想上就完全傾向于共產黨人。
衛立煌嫡孫衛智也認為,1938年4月的延安之行對祖父的影響很大。
據衛智自己統計,從1939年至1941年的3年中,與毛主席往來電報60多封。
也幾乎就是在這段時間里,衛立煌向中國共產黨提出入黨的請求,關鍵還不是秘密提出,幾乎是等于半公開提出。
二
衛立煌不止一次的向老部下提出過想加入中國共產黨。
除了趙榮聲回憶外,其余將領的回憶,也可以略作參考。
衛立煌的嫡系部隊是1937年8月成立的第十四集團軍,其核心就是中央軍嫡系十四軍,而十四軍的前身則是中原大戰前夕衛立煌在安徽組建的四十五師。抗戰期間也有其他幾個軍先后隸屬于該集團軍作戰。
從1938年下半年以后,衛立煌的思想逐漸發生變化,若有若無的小報告就打到了蔣介石身邊,蔣介石也覺得衛立煌越來越不貼心。
也差不多是同一時期,蔣介石決定分化衛立煌手中的兵權,計劃在第十四集團軍下設軍團一級,調黃埔一期的李默庵出任第33軍團軍團長。
不光是衛立煌心里很不痛快,就連其部下心里亦感到不快。
1939年1月,衛立煌出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當時十四軍整體布防在晉東南垣曲縣、陽城縣同的董封、上登坂山區,與駐扎長治地區的八路軍多有往來,雙方甚至還建立起了密碼通訊。
同年六月,陳鐵升任十四軍軍長后,在衛立煌引薦下也與八路軍有所往來,雙方保持了很好的關系。
陳鐵雖然是黃埔一期畢業,但因為是川軍出身,在派系斗爭的國民黨軍中很受排擠,特別是當年在第一軍第三師時,與時任師長的顧祝同關系不好(當時衛立煌在第三師任團長),后調中央軍校任軍官團團長期間,與衛立煌有頗多往來,兩人時常議論蔣介石用人方面“私心太重”,只重用江浙人,對沒有關系的人不能量才使用。
也就是說,陳鐵本身就對蔣介石有所不滿。
抗戰時期,陳鐵率十四軍軍部駐扎晉東南垣曲縣期間,衛立煌的十四集團軍及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部也駐在垣曲城郊。
一日,衛立煌召陳鐵以及副軍長彭杰如、原85師副師長陳武來垣曲,閑聊之際,衛立煌突然說:
“我的心已經變了,不是從前的衛立煌了。我們當共產黨去。當共產黨你們干不干?”
衛立煌的話令三人大吃一驚,但三人都屬于衛的心腹,因此并沒有聲張。
陳鐵不用多說,彭杰如、陳武本就對蔣介石在十四集團軍安插心腹的舉動不滿,在當時環境下,三人都不約而同的表示:
“愿意干!”
陳鐵多年之后起義,也在回憶中提到了一件往事,即1939年春某天晚上,衛立煌把他叫到寓所談話。
衛:“有人要我們入黨(中國共產黨),你看怎樣?”
陳:“蔣的特務得知,報告蔣,很危險。等將來時候到了,行動時再說。”
衛:“我們化名,不用真名就不要緊。”
陳:“蔣的特務很厲害,化名也不保險。”
聽了陳鐵的話,衛立煌的臉色很不好看,陳鐵為了安慰老長官,出主意道:
“這樣好不好?我入,你暫時不入,出了問題時,由你保護我,在蔣的面前堅決否認,替我擔保。”
衛立煌臉色這時才好轉,但也沒接著往下談:
“現在都不入,以后再說。”
不過在1939年時,鄧小平、楊尚昆到河北時,衛立煌還是當面向兩人提出了入黨的請求,他們兩人雖然感到奇怪,但也沒有回應。
三
衛立煌之所以敢在陳鐵三人面前提入黨這件事,除了因為三人是他的老部下,更重要原因在于幾人心意相通。
特別是陳鐵。
陳鐵長期對蔣介石不滿,衛立煌是心知肚明的。
1938年初,陳鐵就曾向衛立煌提出辭呈,他對老長官有過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
“蔣介石沒有良心,太惡毒,對我很不好,我決心不再當他的走狗了,特來向你請長假回鄉種田。”
衛立煌當然不可能同意他的辭呈,還寬慰他:
“你不要離開部隊,我們同共產黨一道來整垮他。蔣對你不好,對我更不好,你是知道的。我們不能消極不干,應該積極對付。”
也許是出于對老長官的信任,陳鐵沒有離隊。
只是陳鐵對衛立煌這番言論,還是感到心驚肉跳,畢竟他們還是在蔣介石麾下,四處都是特務。
出乎意料的是,是陳鐵當時的選擇。
1940年11月22日,陳鐵密報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的胡宗南:
“衛長官俊如,自忻口以后,即閱讀共黨書籍,并為共黨分子掩護工作。去年之春,王明、劉公俠(共黨中委河北負責者)同在衛寓,衛于深夜以自己汽車,召十四軍長陳鐵到寓,介紹入黨,并謂共黨力量雄厚,地位特殊,且有蘇聯幫助,可以成功,而我們加入,可以自重,陳鐵當時勸衛緩參加,衛遂作罷。”
1940年11月24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
“注意:陳鐵報稱,衛在忻口戰役后約陳同入共黨,于情理太不合,必有另故。”
陳鐵之所以向胡宗南密報此事,當然也不是為了害老長官,而是一種另類的保護,他希望通過此事來告訴蔣介石,對衛不宜“督責太嚴”,而要“選擇另一態度”。
不過陳鐵在公開場合維護衛立煌,是無可爭議的事實,這也源于他對國民黨當局的悲觀失望。在衛立煌的影響下,陳鐵自己也與中共關系十分密切。
當時,衛、陳的舉動早已引起蔣介石不快,只是沒有實質性證據,只能密令胡宗南暗中調查。
大約也是在1940年,胡宗南借口兩戰區成立師級將領共建一個團結抗日小組織,陳鐵被衛立煌委派為第一戰區代表赴西安,期間幾次被胡宗南召見,胡有意無意的詢問陳鐵,衛在延安時的情況以及衛與八路軍關系,都被陳鐵搪塞過去。
胡宗南心里雖然很不愉快,但雙方關系畢竟擺在那里,也不好完全撕破臉,此事就此作罷。
1941年5月,蔣介石借口中條山之戰失利,免去衛立煌兼職河南省政府主席,1942年1月洛陽形勢穩定后,蔣介石又將衛調離第一戰區,解除本兼各職,調任軍事委員會西北行營主任,并派人暗中監視。
直至1943年秋,衛立煌重新起復,任遠征軍司令長官。
1948年1月,蔣介石任命衛立煌衛東北“剿總”司令,陳鐵任副司令,直至東北戰事完全失利。
衛立煌先是被軟禁在南京,后又到香港,至1955年回國。陳鐵則是在1949年11月率部起義。
這里插一個題外話。
據歷史學家何新撰文稱:
“此前關于衛立煌的政治身份有過許多猜疑,皆無法確證。張老九,中共元老張鼎丞之女。她對我說:我一直看衛立煌在東北戰場的表現太離奇草包,有一次在楊尚昆主席家飯桌上說起這事。楊尚昆主席親口告訴我,衛立煌是共產黨員,他是衛立煌加入共產黨的三個介紹人之一。于是我才恍然大悟。楊尚昆對張老九說:‘衛立煌是共產黨員,衛是我、葉帥和李克農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
據說此說法在楊尚昆日記中有過確切記載,但后來被刪除,據中央文獻出版機構的相關負責人答復的說法是,楊說沒有確切根據,所以在出版時將有關說法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