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終于來了!
2月9日,民政部在官網發布了《2024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公布了2024年的結婚人數,為:610.6萬對,同比下滑了20.5%!
這個數據創下了45年(1978)以來的最低紀錄!
1978年,中國(內地)的結婚人數為597.8萬對,結婚率為12.4‰,創下了一個低點。
1979年,結婚人數反彈到了637.1萬對。到了1981年,結婚人數急劇上升到了1014.7萬對。
1978年到1981年結婚人數的戲劇性變化,跟“大躍進”那幾年出生率急劇下降,以及1962年以后的嬰兒潮有密切關系。
從1982年到2007年,中國每年結婚登記人數都未能超過1000萬對,徘徊在765萬對到991萬對之間。
改革開放之后結婚高峰,出現在2008年到2018年之間,每年結婚人數均突破了1000萬對,并在2013年達到了1346.93萬對。
從2019年開始,每年結婚人數再次跌破1000萬對,并逐年走低,在疫情最嚴重的2022年砸出了一個低點——683.5萬對。
2023年,隨著疫情結束,結婚人數一度出現反彈,達到了768.21萬對,但到了2024年,再次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跌到了610.6萬對。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2024年結婚人數大幅下滑,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我的看法是:這里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最大的偶然因素是:2024年是農歷甲辰龍年,全年(農歷)沒有立春,被民間稱為“兩頭無春”,被一些人認為不宜結婚,是“寡婦年”。
對此,民政部專門辟謠,做了相關解釋工作。但這仍然難以扭轉民間的風俗,所以部分原來準備在2024年結婚的人要么提前了,要么推遲了。
更主要的原因是年輕人結婚、生育的欲望都在下降。
尤其是在經濟調整期,工作不穩定、收入預期下降。大家不僅不愿意買房、消費、貸款,也不愿意結婚、生孩子。
近年來平均結婚年齡在上升,等等看的人越來越多。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讓每年結婚人數不斷走低。
那么各地2024年結婚情況如何?很多省市尚未公布數據。我查到了上海和深圳的數據:
2024年,上海結婚登記90167對,比2023年的104210對下滑了13.5%。2024年,深圳結婚登記91926對,比2023年的108536對下滑了15.3%。
至于全國總人口,也連續三年出現了下滑:
每年新出生人口也在趨勢性走低:
2024年新出生人口略有反彈,是疊加了兩個因素:
第一,疫情是2023年春節之后結束的,疫情中很多人不敢懷孕,擔心自己染病,所以推遲了生育。部分生育需求推遲到了2024年。
第二,2024年是農歷龍年,雖然因為“無春”被民間認為不宜結婚,但生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中國人喜歡孩子屬龍,所以有部分家庭提前要了“龍孩”。
2025年可能出現兩個現象:
第一,新生兒可能比2024年大幅下滑,直接跌破880萬,甚至更低一些。
第二,2024年推遲的結婚會在蛇年完成,所以2025年結婚人數可能會反彈到650萬對以上。
但整體來看,新生兒未來幾年將跌破800萬;結婚人數也將再次回到600萬關口,而且幾年之后未必能守住。
結婚、生孩子,這些數據都直接關系未來中國樓市的走向,也將深刻影響經濟的走勢。
少子化、老齡化的時代不可逆轉地到來了,中國總人口持續走低也是可以預期的。
雖然國家不斷加大對結婚、生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但大趨勢很難逆轉。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東亞儒教文化圈,都出現了出生率快速下滑的態勢。就連經濟尚不發達的越南,出生率也在快速下滑。
年輕人的婚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家越來越關注個人幸福、個人體驗,傳宗接代的意識越來越弱。
未來的勞動力短缺,將通過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來解決。危險工作、單調重復的工作,正在逐步被取代。所以,人口下滑的問題是有“解藥”的。
人口趨勢對房地產的影響是深遠的。
絕大多數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子將失去投資價值、金融屬性。就連半數二線城市,也基本如此。
如果你還想繼續投資房地產,一定轉向經濟最發達、人口最集中的10到20個城市的中心城區。
現在,就連一線城市都出現了鶴崗化片區,比如上海的金山、崇明,北京的懷柔、延慶,深圳的大鵬、深汕合作區,廣州的從化、增城。更不用說其他城市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