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已經離職啦!哦,對了,不僅我,還有本書的封面設計師、營銷……總之,這算是一份“團隊遺產”。
上面這段話來自我給《遇見小王子》這本書寫的手卡,在寫這篇文的時候,做書的老師建議保留,說是感覺很心酸。
(《遇見小王子》手卡)
出版,一個看似很穩定的行業,一年到頭老換同事,有人說是因為這個行業很包容,有人說是因為太快就攢夠了失望。
怎么拿到這么好的選題的?
這個選題好嗎?當然好了,這可是小王子,上億的讀者群,看以往,但凡是小王子的選題就少有賣不好的,更何況,這本可是作家傳記加原書設定集的結合,外版原書還是小王子的官方出品,十年才出一本,而且每次的主題和內容都不一樣。以至于在它還沒上架前的一年里,我總會忍不住向其他人炫耀,我拿到一本超棒的選題,這和當爹媽的心思,怎么不算一樣呢。
(《遇見小王子》效果圖)
這么好的選題,怎么就落到我手上了呢?要說我當時剛從封面設計師轉崗成正式編輯不到半年,連報考中級出版資格考試的門檻都沒達到。
說起這塊大餅,就不得不再次感謝《遇見小王子》的翻譯,法小珂老師。我在一場圖書市集與她相識,互加了聯系方式,在偶然聽飯搭子同事發愁找不到合適檔期的法語譯者時,我興沖沖的推薦了她,并在征得同意后分享了聯系方式,結果當然是試稿異常順利。當時的部門領導聽聞譯者是我推薦的,確認我此前便與她相識之后,一句“這選題給你做,能不能做?”“能!”就這樣,《遇見小王子》歸我了。
過后想想,這難道就是,手握資源的感覺嗎。
現在讓我回憶做它的過程,早已模糊,只記得策劃方案通過時的興奮和拿到成書的自豪感,獨留文檔里63.6GB的備份在默默提示著我,一年的制作期過的多么艱難。
可那一點點成就感,足以覆蓋一切來時的痛苦。
(《遇見小王子》備份文檔)
什么人都能轉行做編輯嗎?
以我舉例的話,可能是的。我大學專業是視覺傳達設計,入行做了封面設計師,后轉崗童書編輯,還是全流程編輯。要問我轉崗成功的感受,怎么形容呢,像是籌備了很久終于到達備受宣傳的旅游景點,結果發現它遠沒有想象中美好,去了后悔,不去也后悔。一直到現在還經常有同事問我,當初怎么想不開要轉崗做編輯的,我只能苦笑。
我曾經在火車上遇到過一位出版專業的大學老師,為什么我能辨別出她是教出版的呢?因為她當時在火車上加班。
我主動上前攀談,表達了自己對她這樣掌握專業出版知識的人士的崇敬和自己由設計成功轉為編輯的經歷,張嘴前的我,是抱有收獲大佬分享經驗的期待的,但是談話的內容并不是我所預想的那樣。老師像是終于找到了合適的傾聽者,訴說了她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出版專業畢業竟然成了被出版行業拒絕的理由,不解為什么編輯崗位更愿意招收非出版專業,甚至非文學專業的畢業生。
我很尷尬,感覺像是自己搶占了他人的東西,好在老師最后還是肯定了我能成功轉崗,一定是自身能力很厲害,讓我相信自己。老師眼中的肯定是真誠的,疑問也是切實存在的,火車到站,我覺得自己長舒一口氣,算是落荒而逃。
我身邊的同事(出版專業畢業的確實很少),大都不為錢、不為名,大家熱愛文字、熱愛圖書,熱愛到每做一個選題都能掌握一個新技能,做《兔言兔語》的養了兔子,做《雞尾酒圣經》的學會了調酒,做“暗黑歷史”的,寫總結寫的就差自己開播客號了,我呢,力爭把每本書都策劃成文創產品,有內容、有顏值、有情懷、有更多的用法,沉浸式工作可能就是這樣吧。大家把各自的愛好、專業或者之前行業的經驗融合進出版的工作里,試圖嘗試出不一樣的道路,妄想解決一點圖書市場的困境。
面對這種現實,畢業專業,似乎成了最不被考量的因素。
(《遇見小王子》禮盒版策劃周邊)
預告了一年終于離職了。
我是在2024年12月31日離職的,結局的時間點選擇的很完整,不過早在上一個12月31日時我就起了離職的念頭,為此還邀請了眾多好友吃飯談心,預告自己決定離職離開這個行業甚至結束北漂生活的決定,可笑的是,這個決定一年以后才完成,并且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為什么拖了一年,問就是——
“《遇見小王子》還沒下印,這可是我計劃內的職業代表作啊……”
“《遇見小王子》還有一場線下活動要我來主持,再等等……”
“公司就我一個童書編輯,得等六一宣傳期結束……”
“之前我自己選定的選題簽下來了,這可是第一次,把它做完我就走……”
“這幾本書就等下印了,不然一分提成都拿不到,等它們下印我就……”
“我閨蜜畫插畫的那套書的流程被卡了,這可是我倆合作的唯一一套書啊,交給別人我不放心……”
像是在清醒地經歷一場垃圾戀愛,卻還是難以擺脫沉沒成本效應。
更可笑的是,直到我正式離職,這些與我有羈絆的選題,在種種編輯不可抗的原因下,流程沒走完的還是沒走完,沒下印的還是沒下印,關系好的同事甚至笑稱“公司不想讓你走吧,不然咋總有問題,哈哈哈哈”,我只能“呵呵”,回一個白眼不能再多了。
至于不可抗的因素是什么,從我的角度總結一下,都是money的鍋!
(可用額度為零)
編輯離職和離婚沒什么區別。
有人說把家庭當作職場處理,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心理不平衡。那職場怎么辦?編輯的職場困境和家庭糾紛無甚區別。我時常懷疑自己,到底是因為討厭婚姻而不想上班,還是因為討厭上班而不想步入婚姻。
身為一個編輯,公司領導每天催我生崽(下印),生完之后他們又不常管(沒營銷資源也沒營銷預算),沒能成龍成鳳(賣得不好)又怪我沒盡夠心,身負設計師的技能仿佛成了“原罪”,最常聽到的就是“這點事能花多少時間,你自己一下子不就做完了”,我一度恍惚,想吼出那句“什么都要我自己做,我有三頭六臂嗎,孩子(選題)又不是我一個人的”。
四年下來,活越干越多,錢越掙越少,頭發越掉越多,開心越來越少,眼看熱愛不夠熱了,我痛定思痛,還是拋棄了我那些還沒成人的崽(沒上架的選題)。
(邁出一步就是好事)
主動離職等于凈身出戶,崽(選題)的撫養權自然給對方(公司),雖然不用支付撫養費,成長過程(后期的營銷活動)還是要配合參與的,心態嗎,也是一樣的,總是擔心沒了自己這個“親媽”,對方會不夠重視它,走之前,忍不住千叮嚀萬囑咐:
孩子身體不好,出門前要按照說明書盯緊它吃藥(色稿顏色不準,下印的時候記得拿原版書對照校色)。
之前的衣服小了,盡快給孩子做套新的(封面方案否了,要催設計師給新方案)。
下個月是孩子的生日,能慶祝慶祝一下(這些時間節點,別忘了做些營銷推廣)。
離開之后,還總忍不住視奸,書什么時候上架的,封面選了啥,營銷活動做沒做……之前被前同事詢問的時候,我還腹誹“離都離了,還管那么多”,現在算是理解了。
最后,只能在此奉勸大家,還沒入行的請慎重,尋思轉崗的多摸摸頭發,已經是編輯的,那就祝你做策劃時創意無限,看稿子時慧眼如炬,設計思路一秒get,宣傳賣點共鳴多多,下印順利,熱愛不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