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成立之初,有三個師,每個師兩個旅,每個旅兩個團。因此,一共有12個團。那這12位團長自然也都是紅軍時期優秀將領中的佼佼者。其中有“三楊”之一的楊得志,獨臂將軍賀炳炎等等。
而說起副團長,其實他們在紅軍時期也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將。其中,有兩位也在后來的授銜中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一位是楊勇
楊勇是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很多人有疑問,他怎么會僅擔任副團長呢?其實還真的是。楊勇是湖南人,在里仁學校讀書時,參加了勞動童子軍,任隊長。參加紅軍后,長期在彭老總的紅三軍團任職,參加了五次反圍剿以及長征。紅軍到達陜北后,他擔任過紅1師、紅4師政委。
其實,從時間上看,楊勇擔任師級干部的時間太晚,因此在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時候,他并沒有擔任正職,而是做了686團副團長。團長是誰呢?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天佑。后來主席還得對李天佑說道:“能讓楊勇給你當副手,這可不簡單喲!”等到第二年李天佑升任代旅長,楊勇才接替李天佑擔任686團的團長。
此后,楊勇率部由晉西到達魯西,領導開辟魯西抗日根據地。隨后呢,楊勇又先后擔任任第115師獨立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第343旅旅長兼魯西軍區副司令員、教導第3旅旅長、魯西軍區司令員兼魯西專署專員。
解放戰爭期間,楊勇成為了劉鄧麾下的愛將,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司令員,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大西南的作戰。
新中國成立后,楊勇曾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并成為最后一任志愿軍司令員。回國后,他擔任了大軍區司令員,并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二位就是韓先楚
韓先楚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戰將,他是湖北省紅安縣(原黃安縣)人。他是紅25軍出身,徐海東的老部下了。參軍后,他先后擔任排長、副連長、營長,直到隨軍長征到陜北一直都是營長。紅軍西征的時候,韓先楚已經是師長了,盡管這個時期也已經很晚了。
抗戰開始后,紅15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徐海東),韓先楚任該旅688團副團長。當時的團長是誰呢?他就是陳錦繡。這同樣是一位猛將,可惜的是在1938年初,他犧牲在了戰場上。不久,韓先楚隨第129師主力南下太行,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他也調到新組建的689團任團長。
1939年起,韓先楚歷任115師344旅副旅長、代旅長。1940年4月,韓先楚擔任新3旅旅長兼冀魯豫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成為獨當一面的人物。
解放戰爭期間,韓先楚去了東北,在東北戰場上他率領3縱隊勇猛迅速,攻無不克,打出了“旋風司令”的名氣。
此后,他更是一路從白山黑水打到了天涯海角,解放了海南島。因此,在1955年授銜時,才有了“韓有功,中晉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