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掰著手指頭數日子過 等遠方開來的車 門口的板凳在那從沒挪過 眼神還在期盼著 她生了一個又一個 都被號角的呼聲 吹走了 山那邊是什么 是烈士的英魄 是他們拼死保衛的新中國。
從阿嬤這首歌詞可以看出,當兒女外出參加革命的時候,父母總會在門口拿著椅子等待兒女,期間遠方的某處,能出現那個朝思暮想的人,然而戰爭的殘酷,讓很多人一去不復還,成為了為新中國而犧牲的烈士,再也沒辦法回到父母身邊盡孝,父母很多時候也在等待中走完了生命最后時刻,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依舊沒能等到兒女的歸來,成為了不少父母人生的遺憾。
戰場雖然無情,但是人有情,一些兒女在革命成功后,返回自己的家鄉,探望多年未見的父母,然而這時候父母已經永遠離去,這讓他百感交集不禁落淚,向自己逝去多年的母親請罪。
廖海光少將便是這樣一位傳奇,他在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2年后他返回故鄉探親,當得知母親去世的時候,他跪在母親墓前痛哭流涕并請罪,從而表達自己對母親虧欠。
那么這件事情究竟怎么回事,廖海光將軍究竟有一段怎么樣的傳奇故事,今天來聊下這個事情。
廖海光湖南酃縣一戶偏僻的山村,他的父親雖然是私塾先生,雖然父親是私塾先生,但是一家有八口,所以依靠他那點工資壓根沒辦法養活一家人,所以在沒辦法情況下,只能租種地主的地,從而養活一家人。
廖海光在六歲的時候進入父親的私塾讀書,然而在四個月后,父親病逝,母親癱瘓,這讓一家人的生活,瞬間掉入冰窟,在沒辦法情況下,廖海光被人送去當養子,妹妹成為童養媳,原本安康的一家人,瞬間分崩離析。
到達養父家后,廖海光沒有享受到一天溫暖,這讓他想到了那個貧窮且充滿磨難的家,那里雖然窮,但是有溫暖,他在十二歲的時候逃離了養父家,回到了自己家里。
抵達家的那一刻,他見到了癱瘓在床的母親,不自覺落淚,母親再看到他一刻,淚水也落了下來,畢竟眼前的人可是自己親骨肉,如果不到萬不得已,誰會愿意將自己親骨肉送出去給他人撫養,所以兩人馬上抱在一起痛哭。
造成這一切的悲劇,就是至暗時刻的不公,所以想要改變至暗時刻不公,只能奮起反抗,從而讓光明又一次降臨古老的大陸。
在革命的光芒影響下,廖海光決定離家參加革命,為自己和無數窮人的命運努力。
1930年11月,十五歲的廖海光參加了紅軍,參軍后的廖海光很快憑借自己勇敢機智脫穎而出,成為了班長,第二年的時候成為王震警衛員,加入了共青團,并成為一名黨員。
在之后的歲月里,他多次立下功勛,紅軍長征的時候,他作為先遣隊,入廣西、過湘江、爬雪山、過草地、歷經千辛萬苦抵達陜北。
長征結束后,廖海光已經從一名普通戰士晉升為紅二軍團直屬隊總書記、第十七團步校政委。
抗日戰爭以后,廖海光先后被任命為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校部指導員,抗大總校六大隊二支隊協調員等職務,在抗大的幾年內,他為部隊輸送了2000多名軍政人才,這些人中有不少人都成為了部隊高級指揮員。
1943年4月,廖海光被調到膠東軍區擔任16團政委,在這里他指揮了海陽縣祁格莊的攻堅戰斗,以很小的代價圍殲敵人一個團八個營,取得了重大勝利。
在之后的歲月里,日寇對廖海光所在牙山地區發動了猛烈攻擊,面對氣勢洶洶的日寇,廖海光堅守牙山,采取靈活多變的戰術,成功一次次打退了日寇進攻,由于廖海光在牙山取得不錯成績,他被許世友上將稱之為“牙山王”。
解放戰爭時期,廖海光已是華東野戰軍十三縱隊政委,期間他指揮部隊參加解放萊州、濟南等戰役,由于他的高光生涯都在山東,所以廖海光也被稱之為“齊魯名將”。
之后,組織他又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渡江戰役后,他又奉命北上解放青島和長山島。
在二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廖海光參加了200多次戰斗,先南后北,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出生入死,是一位當之無愧的人民英雄。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大授銜的時候,廖海光被授予少將軍銜,隨后他又人選了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并在隨后不久,被任命為福州軍區副政委。
這時候他再也不是當年那個窮小伙,如今的他完全有資格榮耀歸鄉,所以總想著有機會還是要回趟家,看看母親。
1957年底,廖海光剛好要到北京參加一場重要會議,會議結束后,他對警衛員小張表示:“小張你知道嗎,我已經整整27年沒有回過家鄉了,真想回去看一看啊。
小張直接表示:“每逢佳節倍思親,將軍過去軍務繁忙,無暇回家,現在也該回一次家了?!?/p>
確實如此,建國后,廖海光被派到福州軍區工作,福州軍區和臺灣益一海之隔,這讓老蔣數次指揮部隊騷擾福建,廖海光也沒有慣著老蔣,而是重拳出擊,一次次化解了老蔣攻擊,為福建的穩定,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經過七八年的努力,整體局勢已經穩定,所以廖海光打算趁著這次機會回趟老家,見到警衛小張沒多說什么,便決定第二天回到故鄉酃縣。
第二天一早,小張開著吉普來到酃縣縣政府,隨后廖海光下車,走進縣政府,隨后辦公室秘書接待了廖海光,接著廖海光笑著從口袋拿出工作者:“這是我的工作證”。
秘書隨后翻開了工作證件,隨后大吃一驚,因為他想象不到眼前的軍人,居然是開國少將,于是他第一時間撥通了書記和副書記等人電話。
沒等多久,酃縣縣委書記郭步書、副書記鄧存良等人紛紛前來迎接廖海光。
郭步書書記緊緊握著廖海光的手,熱情的表示:“將軍重返家鄉,我們有失遠迎?。?/strong>
廖海光笑著表示:“離開家鄉20多年了,這次從北京開完會,繞道回來,就是想回老家看看。
歡迎將軍回來,給我們地方工作多作些指示!
廖海光則是謙虛表示:“我不了解情況不能瞎指揮。
隨后,所有人都開懷大笑起來。
隨后,郭步書匯報了酃縣的一些情況,讓廖海光了解家鄉這幾年的發展情況。
廖海光則是向這些為家鄉服務的干部表示感謝。
幾位南下的干部則是爭先恐后表示:“將軍南征北戰,爬雪山,過草地,抗日寇,打老蔣,更是功勛卓著啊!
這時候郭步書書記十分愧疚表示:“我們工作沒有做好,縣城到您家鄉至今還沒有公路”。
之所以沒有修建公路,根本原因就是新中國雖然已成立,但是在新中國建立前后,歷經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及抗美援朝,這時候全國范圍內百廢待興,不少地方都沒有公路。
廖海光也沒責怪郭步書,而是笑一笑表示:“走一走,沿途還可看看家鄉的山山水水,這多好啊。
第二天一早,廖海光在縣委書記等人陪同下踏著土路返回了家鄉田螺寨。
一路的風景,都是那樣的熟悉,不自覺間就抵達了田螺寨。
家鄉人民早就知道廖海光將軍回來的消息,不少人都來到村口迎接將軍,廖海光看到前來迎接的鄉親,含淚表示:“離開家鄉20多年了,今天才回來看望鄉親們,我心中有愧啊!
隨后廖海光和家鄉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之后他來到了堂弟廖光玉家里,這時候他想起了小時候的好友廖春光,于是便向周圍人詢問:“廖春光比我早一年參加革命,他現在還活著嗎?
這時候有人回答:“1933年,國民黨王東原部來酃縣圍剿游擊隊,廖春光在和敵人的一次戰斗中犧牲了,解放后被評為烈士了。
后來,根據民政部門統計,坂溪一個鄉現在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20多個。
廖海光心情沉重地說:“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啊多少同志犧牲了,我能活到今天,也是無數戰友用鮮血換來的,想到這里,我沒有理由不為黨和人民奮發工作,所以我回來得遲了!
回到家鄉后,廖海光受到了家鄉人民熱烈歡迎,這讓廖海光覺得自己應該擺下酒席,隨后他自費擺了酒席,感謝相親們,和相親們的相聚,減緩了他對家鄉的思想。
除了見見鄉親外,還有就是要要祭拜母親的墳墓。
從參加革命那一刻,廖海光一直在外奮斗,沒機會在父母面前,這讓她十分虧欠,總想著可以在自己功成名就的時候照料自己母親,然而母親并沒等到他功成名就那一刻就離他而去,這一離別,成為了她永遠的傷痛。
第二天一早,廖海光準備了祭拜用的貢品和香燭,祭品來到母親墳墓前,跪下痛哭:“娘,兒子不孝啊,既沒有贍養您老人家一天,也沒有為你送終盡孝,今天特向您請罪來了。
多少無奈和愧疚,還有曾經的過往,都在這一刻徹底爆發。
1933年的12月的一天,廖海光和2名戰士來到酃縣執行任務,完成任務后,他順道回到了一趟家,回到家后,他看到正在田里干活的母親。
母親在見到廖海光后,不禁老淚縱橫,接著抱著廖春光說:“我相似你了,這次回來就多住幾天吧?!?/p>
面對母親的挽留,廖春光一百個心想要留下來,然而這時候局勢讓他沒辦法留下,于是他十分不舍對母親留下了眼淚:“兒子,這次來酃縣是執行一項任務,時間緊迫,不能久留,望娘多多保重,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把您接到我的身邊,永遠陪伴著您。
母親在看到兒子沒辦法留下來,于是找了三個紅薯給兒子和其他兩個戰士,讓他們填飽肚子。
廖海光看著母親不禁落淚,父親的早逝,讓母親含辛茹苦的將幾個孩子撫養長大,可以說為了這個家庭,母親付出了這一輩子,身體早已經透支,所以他十分希望,能在革命成功后,能讓母親過上好日子,然而母親并沒有熬到革命成功那一刻,就早早離開人世,而這一見,想不到是最后一面,這讓廖海光的內心十分痛苦。
這時候,堂弟廖玉光將廖海光扶起來,并對廖海光說:“自從那次分別后,伯母就一直在貧病交加中生活。你隨紅軍長征不久,伯母就溘然去世。臨死之前,她一直喊著你的名字。后來多虧鄉親們幫忙,選了這塊好地方安葬了她老人家。
接著廖海光起身,將周圍的雜草除掉,然而再次和母親三鞠躬,含淚表示:“娘,您就好好安息吧!兒子來日有閑,一定再回來看您老人家。
祭拜完母親,廖海光又在田螺寨住了幾天,幾天后便離開了家鄉,返回部隊。
回到福州軍區后,廖海光指揮了我軍炮轟進門的作戰經過,在這次作戰行動中,給與國軍七千多人傷亡,隨后他繼續留在福州軍區,特殊時期的時候,他意志堅定,顧全大局,確保了大批福建同志免受到迫害。
在之后的歲月里,廖海光一直在福州工作,可由于工作忙碌,讓他不能經常回到家鄉,一直到1993年,廖海光在福州病逝,享年78歲,廖海光去世六個月后妻子也與世長辭。
廖海光去世后,他的遺體被送回家鄉,陪伴在自己母親,了卻了生前不能孝順母親的遺憾。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引用于:抖音百科:廖海光。
《齊魯名將廖海光》_吳清成
《鄉情縈繞,廖海光回故鄉》_王錫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