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西各市GDP已陸續公開。
其中,排行第一名的南寧預計破6000億元。第二名的柳州有多少?據《柳州統計》公眾號發布,2024年柳州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950.67億元。
如果南寧GDP真的破6000億元,那么柳州的GDP還不到南寧的一半。
比較柳州歷年發展數據,2018年柳州GDP3053.63億元。這意味目前柳州的GDP已跌回6年前。
近年來柳州發展失速,究竟為什么?
1月27日,《柳州統計》公眾號發布“2024年柳州市主要經濟指標數據表”。
圖 | 2024年柳州市主要經濟指標數據表
數據顯示,柳州的地區GDP為2950.67億元。如果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
可是,翻開去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柳州的GDP為3115.86億元。
圖 | 2023年柳州GDP為3115.86億元
事實上,2024年柳州的GDP相比2023年“負增長”了165.19億元。
2018年,柳州GDP3053.65億元。并且從2018年到2023年城市GDP都在“3000億”大關。
6年后,柳州GDP反而跌入“2000億”層級。
柳州城市發展為何失速?
大V君翻看柳州市政府官網關于城市GDP發展的資料,也找到了從2010年到2023年的發展數據。
圖 | 2010~2023年柳州GDP增長表現
2010年,柳州的GDP僅有1315.31億元,增速竟然高達15.84%。
從2018年到2019年,柳州GDP從3053.65億元增長到3126.85億元,增速只有2.4%。
也就是從2019年開始,柳州進入了“失速”發展時期。
甚至在2022年,柳州GDP增速為-1.0%。
2019年,為何成為柳州發展的分水嶺?
大V君再翻看《柳州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第一產業農業比較穩定,略過不說。
比較第二產業。2019年柳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了4593.2億元,增速下降了3.9%。
可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只有115.2億元,比上年增長﹣49.7%。
再看第三產業中很重要的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速。
圖 | 2019年柳州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速
建筑業比上年增長了-93.5%。這說明大規?;ㄊ艿搅藝乐赜绊?。
如果從財政角度看更為直觀。2019年,柳州財政收入幾乎與2018年持平,增長速度從8.0%一路跌至0.0%。
圖 | 2019年柳州財務收入和2018年幾乎持平
也就是說從2019年開始,柳州的錢袋子收入增長乏力,這究竟為什么?
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長和利潤收入有很大影響。
在網上,有不少觀點認為柳州城市的“失落”從柳州鐵路局南遷后開始的。
這有多大關系?
圖 | 柳州市鐵路局(來源:網絡,侵刪)
查閱資料,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19日掛牌成立。
營業里程約60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約2000公里。
職工總量65000多人。資產總額3000多億元,下設運輸單位40多個、非運輸企業10個。
不管如何,確實是一大塊“肥肉”送出去了。
可是,從全國全區一盤棋來看以南寧為中心的鐵路網絡逐漸完善,為了更好的統籌全區鐵路管理,總部遷到首府是必然的事情。
普鐵時代的柳州,很輝煌。坐擁湘桂、黔桂、焦柳三大普速干線,柳州成為華南聯系西南、中南地區的鐵路“咽喉”。
圖 | 1992年廣西鐵路線路示意圖(來源: 網絡,侵刪)
真正的原因,是柳州在“高鐵時代”落伍了。
南廣高鐵、貴南高鐵、貴廣高鐵這幾條高鐵大動脈都沒有過境柳州。
2014年貴廣高鐵通車后,桂林一躍成為廣西高鐵的后起之秀。隨著呼南高鐵、南衡(陽)高鐵的建成通車,桂林有望成為僅次于南寧的第二大高鐵樞紐。
反觀柳州,一直缺乏一條東聯珠三角的鐵路干線。2004年柳肇(廣)鐵路被列入國家規劃,然而之后由于各種原因柳廣鐵路一直遲遲未能動工。
圖 | 20 04年柳肇(廣)鐵路路線示 意圖(來源: 網絡,侵刪)
從鐵路交通樞紐地位的失落,也可以看出柳州的區域尷尬。向東,不容易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承接產業專業。
向南,沒有加入北部灣的“朋友圈”,對接東盟大市場。
我們應該看到柳州在區域經濟融入和產業承接上存在的不足,而不應只歸因“柳局南遷”這其中一個因素。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南寧之所以發展很快,因為得到的“補貼”更多。其他城市都為南寧“充電”了。
真實情況如何?中央與地方實行的是“分稅制”,地方城市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是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配收益。
南寧、柳州、桂林……所有地方城市的部分稅收,都按規定“分稅”上交給中央一視同仁。不存在柳州的財稅收入“上交”給南寧的情況。
當然,有“轉移支付”。從中央到自治區層面都會轉移支付給各地方城市,也是一視同仁。翻看近年來數據,南寧轉移收入很多,柳州也不少。
由于南寧市的統計數據還沒有出爐,首先把問題拋給微信的“問一問”AI回答。得到的答案是,2024年南寧轉移支付收入大概在400億元上下,占廣西總量的11.6%。
圖 | 相關回復截圖
大V君再查閱南寧財政部門的官網,從一份《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 2023 年南寧市本級決算的報告》中,了解到2023年南寧獲得上級補助收入427.14億元。
圖 | 2023年南寧獲得上級補助收入427.14億元
其實,柳州作為廣西第二大城市,在2024年得到的上級補助為238.91億元,這也不少了。
圖 | 2024年柳州獲得上級補助收入238.91億元
當然,相比2023年柳州的上級補助收入271.36億元,是少了一點。
圖 | 2023年柳州獲得上級補助收入271.36億元
如果按照人口比例分配。2023年末,南寧市常住人口為894.08萬人;柳州市常住人口415.35萬人。以兩者在2023年的上級轉移支付收入為分母,就可以得到常住人口與轉移收入的“人均收入”。
南寧人均收入為:4777元/人;
柳州人均收入為:6533元/人。
總體看,南寧得到的“補貼”總量最多,但柳州人均收入也不少。
柳州輕軌建設,大家都懂,就不多做討論。
城市債務和大規模新區擴張,是不是造成柳州城市發展的重負?
根據《柳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 關于柳州市全市與市本級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2024年末,全市政府債務余額1042.72億元?!?/p>
圖 | 相關數據報道
再翻看數據,“2023年末,全市政府債務余額885.78億元?!?/p>
圖 | 相關數據報道
債務增長有點快。
根據東北證券等機構數據,2023~2026年是柳州債務到期償還的高峰期。這也可以在側面了解2024年的債務對柳州城市發展有多大影響。
圖 | 近年柳州市債務到期結構
柳州為何借這么多債?
搞輕軌建設是其中一個原因,更為重要的是在2016年后柳州開展大規模新區開發建設。
2016年以來,柳州市逐步形成并明確了構建“一主三新”的發展格局,即主城區、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和柳江新區。
圖 | 柳州“一主三新”的發展結構
柳東新區規劃面積230平方公里,是廣西自治區層面重點發展的三大城市新區之一。
北部生態新區成立于2017年,規劃面積550平方公里,圍繞“生態、智能”兩大核心,以培育智能、綠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
柳江區系2016年柳江縣撤縣設區而來,定位為柳州市的城市副中心,致力于打造成為集濱水休閑、娛樂購物和生態宜居為一體的低碳、綠色、環保的和諧生態新城。
在“一主三新”的城市發展格局下,柳州市形成了大量的服務于各區域發展的城投平臺,主要包括柳州投控、柳州東城、柳州城建和柳州軌道的四大集團。
其中柳州投控集團本部及下屬部分子公司主要負責北部生態新區;
柳州東城集團主要負責柳東新區;
柳州城建集團和柳州軌道集團及下屬子公司主要負責主城區。
據統計,柳州市發行過債券的城投企業數量達到10家,城投企業數量、債券發行只數及規模均遠高于南寧市及其他地市,存續城投債券規模一度達到全廣西城投債的四成。
圖 | 柳東新區(來源:南國今報)
現在可以看出,柳州通過“一主三新”擴大城市版圖,然后引入輕軌、城市配套和產業規劃,造就一個“新柳州”的預期。這期間,城投舉債撬動資本。最后通過土地出讓,發展房地產業等產業發展收回投入成本。
邏輯是完美的閉環。
可是,一切在2019年戛然而止。
為何是2019年?
2017年懂王登上大位。
2018年“毛衣戰”開始打起,傳統產業向東南亞、印度和墨西哥等區域轉移,我們的經濟發展開始降速。
柳州的工業和出口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2019年~2022年“口罩”,柳州也受到很大影響。
再加上房地產業急速下降,導致財政收入受到影響。
可以看出,柳州近年來發展失速,是區域樞紐地位、區域經濟融合發展融合、傳統重工業轉型艱難、新區擴張太大、城市債務過高等問題的綜合。
而不是一兩句“充電寶”、“柳局南遷”所造成的。
當然,近年來柳州的工業正在轉型升級,推進“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制造強市”發展戰略,力爭到2027年工業總產值超5000億元。
文旅成為柳州的一張新名片,特別是柳州的螺螄粉不但享譽全國,還走向世界。
還有柳州的“山青水秀地干凈”,綠水青山正變為“金山銀山”。連續5年,柳州水質獲得全國冠軍。
圖 | 柳州近年來每年舉辦水上摩托車比賽
限于篇幅,不一一列舉。
近年來柳州在積極化債,再過幾年債務壓力減少了,產業結構轉型了,城市發展升級了,柳州的未來大有可為。
圖 | 紫荊花海下的柳州(來源:南國今報)
柳州和廣西“一切皆有可能”
敲這么多文字,重點只有一個:廣西各地方城市團結起來,多看看外邊的世界,學 習發達城市拼經濟的精神和格局。
這個春節,DeepSeek橫空出世,成為“國運級”產品,(由于現在DeepSeek太卡,用KiMi更順暢)“杭州六小龍”備受矚目。
江蘇省委機關報連發三問:為什么南京發展不出“杭州六小龍”。
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也在廣西的“新春第一會”上提出:
人工智能時代一切皆有可能,廣西不能妄自菲薄、行動遲緩,而是要站在時代前沿去捕捉機會。
希望以后廣西的網絡上不再爭什么“充電寶”這些無聊問題,八桂城市皆兄弟,團結起來一起拼經濟,一切皆有可能。
【文章轉自廣西地產大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