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都在關注比亞迪的智能駕駛戰略發布會,比亞迪以“智駕平權”為核心戰略,計劃通過全棧自研、供應鏈垂直整合及算力分級布局,在2025年前實現高價智能駕駛(100TOPS以上算力,在2025年實現高速NOA的全面覆蓋)車型占比超60%。
也就是比亞迪智駕系統不再局限于高端的方程豹、騰勢、仰望U8,還將包括海鷗、海豚等平價車,直接把智能駕駛系統拉到十萬級別的車型。
要知道比亞迪24年銷量427萬輛,25年目標銷量500萬輛,如此龐大的基本盤,從芯片、算法到線控底盤的全棧自研能力,可以攤薄自研成本,支持其“智能化不加價”策略。
所以,2025年,將是中國全面進入智能駕駛的元年,智能駕駛這種高科技的東西,可以提升車主的價值感和科技感,體驗感飆升,你可以不用,但是車企不能沒有。
我們先了解下國內目前的智能駕駛技術和水平。
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的標準,智能駕駛級別分為L0-L5六個級別。
L0-L2級別都是以駕駛員為核心,系統僅提供輔助功能,L3-L4級別系統在特定條件下可以自主駕駛,但駕駛員仍需在必要時接管,L5是完全自動駕駛,無需人類干預;
目前大多數量產車型處于L2級別,部分車企正在向L3和L4級別邁進,而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仍然面臨技術、法規和倫理等多方面的挑戰。
智能駕駛的環節大致可以分為:感知、算法、決策和執行。
其中感知系統主要有兩種核心方案:視覺方案和激光雷達方案。這兩種技術各有優劣,且在智能駕駛領域形成了不同的技術路線。
視覺方案的原理是通過攝像頭捕捉周圍環境的圖像,利用計算機視覺算法(如深度學習)識別物體、車道、交通標志等。
特斯拉是視覺方案的堅定支持者,優點是攝像頭成本較低,易于大規模量產,能夠捕捉顏色、紋理等細節信息,適合識別交通標志、信號燈等,模擬人類駕駛員的視覺感知方式,符合直覺;
缺點是依賴算法,也就是對圖像識別算法的要求極高,容易受到光照、天氣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在強光、雨雪、霧霾等惡劣環境下,性能可能大幅下降。
激光雷達方案的原理是通過發射激光束并接收發射信號,生成高精度的三維點云圖,精確測量物體距離和形狀。
代表企業有華為、百度Apllo、小鵬、蔚來等;
優點是能夠精確生成三維環境模型,測量距離和形狀的精度極高,而且不受光照影響,能夠快速生成環境地圖,適合實時決策;
缺點是激光雷達的硬件成本較高,盡管近年來有所下降,但仍比攝像頭昂貴,生成的點云數據量龐大,對計算資源要求較高,難以識別顏色、紋理等細節信息,對交通標志、信號燈的識別能力較弱。
為了彌補單一技術的不足,融合方案是將視覺+激光雷達方案融合,許多企業選擇將視覺和激光雷達結合,形成多傳感器融合方案。
例如:小鵬:采用攝像頭 + 激光雷達 + 毫米波雷達的多傳感器方案;
華為:在ADS 2.0系統中結合視覺和激光雷達,實現無圖模式下的高階智能駕駛;
蔚來:通過激光雷達增強視覺系統的感知能力,提升復雜場景下的安全性。
所以特斯拉堅持純視覺路線,代表了技術極簡主義的追求;而大多數中國車企(如小鵬、蔚來、華為)選擇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更注重安全性和場景適應性。兩種技術路線各有千秋,未來可能會長期共存。
特斯拉、小鵬、華為、蔚來、理想、比亞迪、小米等品牌的智駕水平到底如何?
以下是DeepSeek通過硬件配置、軟件算法、數據積累和道路表現等多個維度進行評估,排名如下:
排名第一的是特斯拉,其智駕水平達到L2-L3級別,其中FSD Beta接近L3,硬件是自研的芯片,算力強大,依賴攝像頭為主的視覺方案,軟件是FSD(Full Self-Driving)系統在全球范圍內表現領先,具備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能力,數據積累方面:擁有全球最大的真實道路數據,持續優化算法,實際表現:在北美地區表現優異,但是在中國等市場受限于法規和數據本地化尚未完全落地。
特斯拉的智駕技術在超車和變道等場景中表現優異,但在復雜城市環境中的表現不如小鵬和理想。
第二的是小鵬,智駕水平也是L2-L3(城市NGP接近L3),硬件是搭載英偉達Orin芯片,配備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軟件:XNGP系統在中國市場表現突出,支持城市和高速NOA。數據積累:深耕中國市場,積累了豐富的本土化數據。實際表現:城市NGP在廣州、上海等城市表現優異,接近L3水平。
小鵬是中國市場的智能駕駛標桿,本土化能力強。
小鵬重新超越理想,重返造車新勢力第一名的核心就在于兩大爆款,一個是小鵬MonaM03,另一個是小鵬P7+。放眼整個細分市場,10萬級的車型帶智駕的也就小鵬Mona M03,小鵬P7+是中國20萬以下唯一搭載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純電車型,一經推出,就月銷量迅速破萬。
第三是華為,智能駕駛水平也是L2-L3(ADS 2.0接近L3),硬件采用自研MDC計算平臺,配備激光雷達和高精度地圖;軟件:ADS 2.0系統支持城市和高速NOA,無圖模式(不依賴高精地圖)表現亮眼;與多家車企合作(如問界、阿維塔),數據積累迅速;實際表現:在復雜城市道路中表現出色,技術實力強勁。
華為的技術實力強,在智能駕駛領域以技術先進性和開放性著稱。
其ADS 3.0系統已實現“車位到車位”的智駕功能,華為的優勢在于其全棧自研能力,包括AI芯片、操作系統和感知算法,但受限于合作模式,量產落地速度較慢,在實際用戶體驗和市場覆蓋方面,華為的表現略遜于小鵬和理想。
第四是理想,智能駕駛水平:L2-L3(NOA接近L3),硬件:搭載英偉達Orin芯片,配備激光雷達和攝像頭;軟件:NOA系統在高速場景表現穩定,城市NOA正在測試中;數據積累:通過家庭用戶群體積累了大量數據;實際表現:高速NOA表現優秀,城市NOA尚未大規模推送。
第五是蔚來,智能駕駛水平:L2-L3(NOP+接近L3),硬件:搭載英偉達Orin芯片,配備激光雷達和攝像頭,軟件:NOP+系統支持高速NOA,城市NOA正在逐步推送;數據積累:通過換電模式和用戶群體積累了大量數據;實際表現:高速NOA表現穩定,城市NOA仍在優化中。蔚來的智能駕駛技術扎實,但城市NOA落地速度較慢。
第六是比亞迪,智能駕駛水平:L2(部分車型接近L3),“天神之眼”硬件采用了多種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以及自研的高算力芯片;軟件:DiPilot系統支持L2級輔助駕駛,城市NOA正在研發中;數據積累:依托龐大的銷量,數據積累迅速;實際表現:L2級功能表現穩定,但高階智能駕駛尚未大規模落地。
第七是小米,智能駕駛水平L2,硬件配置雙Orin芯片、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軟件:支持城市NOA(導航輔助駕駛)和高速NOA功能;數據積累:作為新入局者,數據積累較少;小米汽車的智駕激活率高達88%,表明其智能駕駛功能在用戶中受到廣泛認可,不過小米智駕起步較晚,但憑借技術積累和資金實力,未來潛力較大。
以上可以看到比亞迪雖然在電動化領域領先,但是智能化起步較晚,需要加速追趕。
所以去年11月舉行的比亞迪成立三十周年活動上,王傳福再次宣布,在智能化的下半場,比亞迪將投入1000億元,用于發展人工智能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實現整車全面智能化進階。
過去,智能駕駛是高端車型的專屬標簽,普通消費者只能望而卻步。如今,比亞迪這一決策,要讓智能駕駛技術走出高端車型的“象牙塔”,成為全民皆可享用的出行標配。
那比亞迪如何做到全系車型搭載智駕系統呢?主要有三個方案:
一是入門版智駕系統,外部采購。主要搭載于海鷗、海豚、比亞迪秦、驅逐艦05等平價車型,相關技術由潤光智行提供。
二是,中階版采取比亞迪自研的“天神之眼”智駕系統。這是比亞迪投入巨資打造的全棧自研智駕系統。在2024年12月24日,比亞迪就宣布,“天神之眼”智駕系統正式開通全國無圖城市領航功能了。
目前已經搭載“天神之眼”的車型有騰勢N7,仰望U8(豪華版)、騰勢Z9 GT、海獅07EV;
即將搭載的車型包括宋PLUS DM-i,宋L、秦PLUS DM-i、秦L,海豹06 DM-i、元UP,以及海鷗、海豚等;
新款秦L DM-i,海豹06 DM-i以及指導價更低的海豹05 DM-i部分車型都有“天神之眼”智駕銘牌。
看來“天神之眼”智駕將逐步下放至10萬區間內的車型,這一樣一來比亞迪的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也補齊了目前比亞迪在細分市場的短板。
“天神之眼”系統分為藍標和紅標版本,藍標版本為純視覺方案,紅標版本配備激光雷達,支持更高級別的城市領航功能。
三是高階版采用與魔門塔聯合研發的智駕方案。魔門塔在中國城市NOA市占率高達60%,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它的第一大外部股東是上汽集團,像奔馳、蔚來、豐田、上汽以及比亞迪,全部都是魔門塔的客戶。早在2021年,魔門塔就與比亞迪成立了合資公司“迪派智行”,比亞迪持股60%,魔門塔持股40%。
比亞迪與Deepseek,雖處于不同技術維度,但卻共同為科技平權的實現而努力。
想起前兩天看到的德意志銀行的報告中稱中國的股票“估值折價”將消失,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科技實力崛起以及制造業的優勢等因素。
而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龍頭,是中國制造業的優秀代表,其智駕戰略更是提高了其產品性價比和產品力,有望帶動中國整個智能駕駛領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提高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實力和估值水平。
中國智駕之元年,已經勢不可擋了。
2025,注定不平靜,摩擦不斷。
AI 能否成為投資主線?中國服務貿易蘊含哪些機遇?特朗普上臺對全球經濟有何沖擊?科技股現在入場是否合適?黃金配置應該如何選擇?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