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國車企把握新能源汽車浪潮,彎道超車,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車企集群。
在這個時刻,總有一些奇怪的聲音,找各種角度唱反調。例如最近有些網友擔憂,部分中國新能源車企負債率高,會有暴雷的可能性嗎?還敢不敢買這些車企的車,會不會沒有售后服務的保障?
省流解析:首先全球車企其實大多高負債;其次負的債的種類比例,也不一致;其三負債率高,不代表就有高風險。
所謂負債率是指,企業的負債總額占總資產的比例。目前2024年年報未出,可以參考2023年/財年的數據。
先說國內車企,賽力斯資產負債率達到86%,其后是比亞迪的78%,此外吉利、長城、上汽、長安都突破了60%。也許你看著有點慌,畢竟中國人大多不愛負債。
但對比一下全球車企呢?福特達到84%,通用達到75%,大眾、奔馳、寶馬、豐田也是突破60%。
不分中外,其實汽車這個行業就是高負債,畢竟這是一個重資產行業,要買地,要建工廠,要打造物流、供應鏈,全球化運營,都要時間、人力和錢。
因此負債率高不高跟是否容易暴雷并不直接對等,談負債要談企業規模和營收。
例如2023財年,大眾負債高達3.2萬億人民幣,但是它銷量高達942萬輛,營業收入也達到2.5萬億;豐田銷量破千萬,營收也是低于負債,但是沒人會擔心它們暴雷吧。
相比而言,2023年像上汽、比亞迪、吉利、長城,既有著百萬級的年銷量,營收還高于負債,這就更加不用擔心。
此外,國內車企有息負債普遍很低,像賽力斯、比亞迪、長安的有息負債占比甚至只是個位數。
而海外車企反而更為夸張,如豐田有息負債1.7萬億元,占比67%;福特、大眾的有息負債占比分別達到65%、34%。
而無息貸款主要指的是公司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經營性負債,如員工工資、供應商應付賬期等等。
特別是應付賬期,前些時候也有新聞炒作過,不可否認在日益內卷的國內市場,應付賬期確實有點長,有些車企突破200天甚至300天。
但也有國內車企在擴張和付款之間盡量取得平衡,如長城是163天,上汽是140天,比亞迪是128天,跟有些優秀的全球車企控制在90天對比,也不算特別差了。
要知道,目前國內大車企都在發力海外,海外的建廠、物流、供應鏈、人工又是一大波費用,而海外車企大多已經擴張完成,兩邊的發展節點不一樣,財務數據看起來自然也不一樣。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別單看一個負債率,營收、銷量、利潤都在這,國內車企注定要走向全球的,這點誰也阻止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