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長安汽車、東安動力、東風汽車、東風科技等,幾乎在相同時間段發布了重要公告,稱其間接控股股東正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公告中指出,此次重組可能導致其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強調實際控制人將保持不變。
其中長安汽車與東安動力隸屬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東風汽車與東風科技則隸屬于東風汽車集團。
中國汽車三大央企——中國一汽、長安汽車、東風集團要合并的消息,最早傳言于2015年。這在對于當時的中國汽車產業而言,絕對是核彈級別的消息,不過,三巨頭的合并并沒有如期而至,而是變成了三家央企領導人的相互輪崗,徐留平、徐平、竺延風、許憲平、邱現東、周治平等,都從原單位輪換到了新單位。
從目前雙方發布的公告來看,本次可能的合并重組,缺少了一汽集團,含金量和波及面要遜色一些。
也有消息透露,兵器裝備集團和東風集團不是互相重組,而是分別重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的重組對象是同為軍工央企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兵裝集團的汽車業務(長安汽車、東安動力等)單獨拿出來,與東風進行重組,缺少一汽也在情理之中。
數據顯示,2024年,東風汽車集團累計銷量為248萬輛,長安汽車集團為268.3萬輛,兩者合計銷量將超過500萬輛,們一旦重組合并,將迅速晉升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五大車企。
但是,央企的改革重組目的,早就不是做大,而是做強做優,真正達到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的。
只有規模的重組合并不會增加效率、增強競爭力,反而會增加內耗,削弱競爭力。所以,長安與東風的合并重組,大概率不會是兩家企業的直接重組合并,而是在資源和資本層面上優化,讓雙方可以協同共享更多資源,優化資本投入產出效率,以此來達到降本增效,提高競爭力的目的。
從雙方公告中也可看出,此次重組可能導致其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強調實際控制人將保持不變。另據消息稱,長安與東風合并后,不再保留長安、東風集團,旗下業務將會擇優保留。在全新組建的汽車集團中,楊青將出任董事長,周治平出任總經理,剛剛從長安上調兵裝集團的王俊將出任常務副總經理。現任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或將到齡退休。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中國自主品牌年度批發份額突破65%,零售份額突破60%,自主品牌在中國車市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顯著下降,僅為35%。大多數央國企過去都仰仗著合資品牌,在國內市場大殺四方。因此,他們的自主品牌發展也相對緩慢,競爭力不強。這也導致了央國企在這一輪汽車市場的競爭中,處于相對比較困難的位置。強勢崛起的,恰恰以民營車企為主。
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央國企的重組改革成為了一種必然手段。把雙方優勢資源拿出來,集中力量,在自主品牌方面下苦功夫。這就好比兩個大商場,以前躺著賺租金和管理費就行,現在不行了,競爭太過于激烈,必須親自開店,親自下場做自有品牌,才能保證商場營收和盈利。
所以,長安與東風的重組整合,可能是新一輪中國產業整合的第一槍,但絕對不會是最后一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