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出版聯合書單
2024年12月 · 總第97期
由全國美術領域優秀出版單位聯合發布
在這里,遇見最優質的藝術類圖書
每次轉發宛若一場相識
如果你覺得這份書單值得收藏
請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它
(排名不分先后)
《良渚周歷2025》
良渚博物館(良渚研究院) 編
浙江人民出版社
復制下方鏈接 打開淘寶即可入手
https://e.tb.cn/h.To1CzBQiDhFNiaa?tk=qiVJe5HFlTt HU071
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是世界文明的瑰寶。《良渚周歷2025》通過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攝影手法,巧妙還原出古老良渚的田園農耕、祭祀祈福、采集狩獵等場景;將鏡頭下先民的生活與良渚大地的風貌、考古重現的歷史文物融入每一頁。該周歷以每月一主題的形式,帶讀者穿越時空,走進良渚先民的一年四季,領略五千年前的日常時光。本次周歷設計在裝幀形式和內容呈現上力求突出設計感和藝術感,采用了函套加精裝的方式進行高品質呈現。
BOOK
?
?
(共六冊)
陳相鋒 主編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對宋元花鳥畫的經典作品在形理關系與臨摹技法上進行了深層次的解讀與示范,力求準確地還原宋元畫家的觀物方式。從而深入剖析自然界物象與心中意象、畫中物象的關系,認識物形與物理的關系、物理與畫理的關系,理解筆墨與形理、質感精神的關系,最后做到能以“宋元之眼”進行臨摹、寫生與創作,以真正傳承宋元花鳥畫的精髓。叢書因其專業性和權威性被中央美術學院選為教材。
第二輯題材挑選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草蟲”與“畜獸”二科入手,對宋代花鳥畫的臨摹做出補充,另一方面,是著眼于“梅”“蘭”“竹”這三個花鳥畫臨摹學習中的核心難點展開攻克。在這一輯中,主編陳相鋒老師也參與撰寫、繪稿工作,推出《宋元墨竹》一冊,他從文同、李衎、趙孟頫三家入手,對宋元時期的墨竹題材經典作品展開鞭辟入里的分析與極為細致的示范,值得期待。
BOOK
《遼博日歷·2025》
王筱雯 主編
遼寧美術出版社
時盛歲新,一歲一年,熠熠生輝,《遼博日歷》又如期而至。《遼博日歷·2025》收錄了齊白石及其師友弟子們的書畫篆刻文物365件,規模之大、藏品之優,令人贊嘆!其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更勝一籌!遼寧省博物館甄選齊白石365件精品文物,繪畫303件,書法作品31件,篆刻作品31件,集成《遼博日歷·2025》。365天,每天重拾一件珍品,讓我們在四時流轉間,走進齊白石的藝術世界。
今年遼博日歷的外觀整體采用紅色,色彩大氣典雅,細節處處與吉祥的特質相應。每一頁日歷呈現一幅精美作品,顏色古雅靜穆,每一張作品都能勾起人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之情。內頁采用藝術紙張,色彩表現力極強,讓人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視覺上的享受。為讓讀者更直觀地欣賞原作的細膩筆觸,感受每一處款識和鈴印的獨特韻味,全書采用高清大圖,整體展示與局部細節并重。圖版內容豐富,高清大圖旁配有文物信息,幫助讀者快速了解文物基本情況。
BOOK
《層疊的北京:看得見的古都八百年》
李緯文 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
北京是一座具有800多年建都史的古今層疊的城市,要讀懂它的今日,就要走進尋常巷陌、殘碑斷礎、古寺舊苑,在歷史層次之間穿梭往還,在舊日時光閃現的瞬間,追尋那些理想、宏愿、蹉跎與悵惘的殘影,看到它們投射在今日城市沙盤上的痕跡。就像從書頁上的筆痕還原逝去頁面的字跡,而那些字跡會告訴我們這座城市如何成為北京。
《層疊的北京:看得見的古都八百年》由文化藝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本書通過梳理一組組古建筑的興衰沿革、前世今生,重新發現疊壓之下的歷史文化與人文生活信息。每一組建筑,作者都手繪各時期格局層疊大圖,通過古今對比,讀者可以清晰地看見北京城的往昔。這本書以圖文的形式,輔以古建筑知識點鏈接,為讀者提供了一種了解北京這座古都的獨特視角,以古建筑的細節回溯觀察解讀北京城市史,破解散落各處的“城市密碼”。
BOOK
《意造大觀:宋代書法及影響》
應金飛 主編 陳緯 執行主編
浙江古籍出版社
《意造大觀:宋代書法及影響》以宋代書法為主題,展現宋代“尚意”書風的緣起、特征與發展,及“尚意”書風對明清書法美學思潮的影響。“尚意”書風是指以“宋四家”即北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為代表,突破唐代以來書法“尚法”的樊籬,推進書法向前發展,呈現崇尚新意、凸顯個性的時代書風。這是一條以抒發情感為最高藝術境界的創新之路,宋人的“尚意”書風影響了宋以后歷代的書法創作:既尊重傳統規律,又追求個性和創新,形成中國書法的審美精神,成為中國傳統藝術創作的至高境界。
全書分“貞珉萃英”“我書意造”“布瀖流衍”三個章節,每部分都圍繞此主題,展示了兩宋金石碑拓、宋元書法和明清書法。展出來自遼寧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天津博物館、瑞安博物館、湖南博物院、溫州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等數十家單位館藏宋元明清歷代書法名家作品50余件,其中宋元名作20余件。收入蔡襄《持書帖》、陸游行書《自作詩卷》、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卷、徐渭行書歐陽修《晝錦堂記》軸、董其昌草書蘇軾《赤壁懷古》卷等。
BOOK
《撿來的瓷器史》
涂睿明 著
江西美術出版社
本書榮獲2024年“最美的書”。作者以十塊撿來的瓷片為引,通過這些看似不引人注目的瓷片勾勒出陶瓷發展史的十個重要節點,從陶瓷工藝的角度,創造性地將歷史敘事與美學欣賞相融合,描繪出一幅橫跨千年的景德鎮陶瓷工藝史、陶瓷文化史和陶瓷貿易史的漫漫長卷,展現典雅厚重、包容多元的中國陶瓷美學,以優美的文學筆觸讓千年瓷都的形象穿越歷史的滄桑躍然于紙上,生動展現了景德鎮陶瓷工藝技術發展所引發的瓷業變革,見微知著地讓我們得以窺見景德鎮在宋元至清末民初這一歷史階段的瓷器發展面貌。
BOOK
《中國玉器全集》(普及版)
楊伯達 主編
河北美術出版社
《中國玉器全集》(普及版)以年代為序,總結同時期玉器的共性及個性,為分類、辨識、學習古玉提供了很好的資料,有助于讀者做好橫向的比較與總結,更具權威性、知識性、系統性學習、認識、鑒賞古玉。通過對古玉的深入學習和探索,可以更好地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BOOK
《共和國100個經典民生設計》
林晶晶 著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本書是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獻禮作品。精選了100個1949年以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朝夕相伴,對民生產生重大影響的設計產品,圖文并茂地反映了人民大眾的生活關切,展示了中國設計的發展歷程和創新精神。書中通過四個發展階段的詳細介紹,聚焦中國設計如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本書也強調了中國設計所折射出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責任,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本書是理解中國工業產品設計歷史和價值的重要讀物。
BOOK
王羲之書體解析系列
《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解析》
《王羲之圣教序解析》
《王羲之等人尺牘解析》
胡長林 編著
云南美術出版社
本系列圖書全方位解析了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介紹了作品產生的背景、影響力、作品書體演變的必然性和相應的書法史脈絡。在具體內容方面,運用傳統謝赫六法論,分析了作品的行氣、布白、空間布局、章法節奏等;在后世影響方面,解析了唐代、宋代、元代、明清時期書法家的作品,揭示了書法的傳承、發展以及此藝術體系的完善過程。作者對碑帖中的字做了字形結構分析、運筆分析、虛實分析、筆畫斷連關系、動靜對比,以及臨帖筆法掌握的要點等詳細的解析,然后介紹了書法鑒賞常識、書法創作的規律等。本叢書是一部集書法鑒賞、書法學習為一體的優秀讀物。通過本叢書,讀者能認識到王羲之作品的重要價值及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深遠影響。
BOOK
《鹿邑崔寨遺址出土瓷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編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鹿邑崔寨遺址出土有大量瓷器,以白瓷為大宗,其次為醬釉瓷、白地黑花瓷,另有少量青釉瓷、白釉紅綠彩瓷和三彩等。時代包括唐、宋、金和元,以元代瓷器最多,其次為宋金瓷器,唐代瓷器較少,同時也是元代的小規模瓷器集散地。本書選取200余件瓷器,以圖片加說明的方式結集成冊,適用于考古工作者及文物愛好者。
BOOK
《繪游哈爾濱——手繪哈爾濱建筑指南》
陸雙 章愷礽 編繪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作品是一部結合藝術與歷史的獨特旅游指南,帶領讀者通過手繪的視角探索哈爾濱這座極富文化底蘊的城市。書中不僅涵蓋經典建筑的細膩手繪插圖,還詳細介紹了每棟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與建筑風格,讓讀者在欣賞建筑之美的同時,沉浸式體驗建筑的藝術設計,精美的插圖和詳實的文字解說,讓讀者深入了解每座建筑背后的設計理念及藝術價值,感受哈爾濱建筑的歷史文化底蘊及特質魅力,傳遞著對城市文化的傳承。
BOOK
《沙漠中的美術館——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
趙曉星 著
讀者出版社
敦煌石窟是對中國古代敦煌郡和晉昌郡(瓜、沙二州)就巖鐫鑿之佛教石窟的總稱,包括敦煌莫高窟和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和東千佛洞、水峽口下洞子石窟等。因其最大的石窟莫高窟位于古敦煌郡、各石窟的藝術風格又同屬一脈,故以敦煌石窟作為統稱。長久以來在莫高窟的盛名之下,敦煌石窟群的其他石窟顯得默默無聞。實際上,每一座石窟都曾有過自己的輝煌,并保存著獨具特色的藝術成就,敦煌石窟群中的其他石窟則各有各的綺麗。本書重點介紹了西千佛洞、榆林窟、東千佛洞、肅北石窟、昌馬石窟等,這些石窟同樣見證了中國佛教藝術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反映了絲綢之路沿線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本書作者從這些石窟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入手,針對其藝術風格的演變,從歷史、藝術、人文角度加以分析,以圖文的形式敘述莫高窟之外的壁畫與造像藝術,具有較高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BOOK
《中國書法之美:歷代書法的審美與流變》
方建勛 著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本書是第一次以中國美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性梳理中國書法歷史過程中審美流變的原創性學術著作。全書以方建勛近20年來研究中國書法的成果為基礎,結合800余張的珍貴碑帖實物圖片為對照,自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秦漢篆書,至行書、楷書,將不同時期不同字體的形態特征以及背后所蘊含的中華優秀文化精髓拆解,以簡明、扼要、優美的語言闡述書法何以美,如何美。本書不僅代表了中國當代學者在美學研究、書法研究上的學術研究水平,也從宏觀到微觀,不同維度地向大眾呈現了中國書法史的歷程。
BOOK
《古朗月行:中國古代名畫觀詠》
黃杰 著
浙江大學出版社
該書共收錄作者觀詠中國古名畫112幅154首,涉頂尖34家(佚名者4),以論敘為主,涉筆墨、章法、旨趣、意境、風格、鑒定、畫家、畫論等,并翼以畫家小傳、小像、重要載記及相關注釋,使微具隋以迄清前期畫史之規模。遇原有題跋詩詞者,則步韻賡和,略表仰止前規之意。倘有助讀者諸君賞愛舊時月色,感應故國之詩心,則余之至幸矣,故聊借太白擬古之《古朗月行》以名焉。
BOOK
《鄉土文化遺產看中國:在泰順看見中國》
黃菊 主編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泰順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縣,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后都對應著一門手藝的傳承和一位手藝人的堅守。泰順目前擁有1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于12月5日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泰順提線木偶、木偶頭雕刻、三杯香制作技藝、紅曲傳統制作技藝等。配合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制定出臺的《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這些鄉土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的傳承與文創設計能為我國鄉村地區的傳統民藝復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BOOK
《大學美育》
陳琳 著
安徽美術出版社
《大學美育》,普通高等院校美育創新規劃教材。全書分為四章八個單元,包含了大學美術類教育中繪畫、建筑、雕塑、書法、篆刻等藝術門類。書中除第四章書法和篆刻兩個單元外,其他章節均對中西方不同藝術門類進行比較和分析介紹。每個單元主體部分包括藝術門類的背景知識、技法要點、審美特征、時代意蘊、經典閱讀等內容。該書內容按照現階段大學美育相關課程設置,力求幫助學生完成對具體美術門類的歷史梳理、美育維度、美育經典、美育體驗和美育能力的建構。
BOOK
《咫尺幻境》
王恒 著
攝影出版社
本書是一本國內攝影師拍攝的超微距昆蟲主題攝影畫冊。超微攝影作為攝影領域的喜馬拉雅山,它充滿尖銳的技術挑戰,如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秀攝影師投身其中。本書所呈現的是作者在博物學和超微攝影兩大領域的交集中探索實踐的成果。書中的200張巨幅昆蟲攝影作品以驚人放大倍率展現出日常生活中人類肉眼視而不可見的昆蟲之美。本書的作品在技術和審美層面都突破了昆蟲顯微攝影的標準范例,把強烈的生命感乃至夸張的個性賦予給冰冷的標本,旨在致敬這些偉大的“渺小者”。
王恒,攝影師,戶外探險類系列紀錄片《侶行》的長期合作伙伴,參與過《喜馬拉雅天梯》《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的拍攝。因緣際會,他闖入了昆蟲超微攝影的領域,從養蟲、抓蟲、制作標本到研制拍攝設備部件,研究各種布光的可能性與創造性,借顯微之眼窺蟲生之妙。
BOOK
《藝起“杰”作》沈天舒 周凈 主編
嶺南美術出版社
“藝起‘杰’作”藝術展是由周杰倫作為專業藝術策展人的國內首秀,該展覽于2023年10月16日在上海開展。
本書是“藝起‘杰’作”藝術展覽的同名藝術畫冊,也是周杰倫出道24年來首次授權出版的正規出版物。畫冊內容以大量圖片結合文字的形式,以音視頻等方式多維度地向讀者呈現與剖析周杰倫在藝術收藏與音樂創作后面的創作關聯和小故事,從而為讀者揭開周杰倫神秘的藝術面紗及收藏之謎,讓讀者能看到并了解周杰倫那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打開這本畫冊,仿佛進入到了「藝起“杰”作」的展覽現場。每一頁都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內里簡短的文字,獨家授權的照片,仿若周董就在您的身邊講述著這場展覽的魅力所在。同時,這又不僅僅是一次視覺的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感受藝術帶來的愉悅和震撼,又能細細品味到音樂與藝術互融時所帶來的奇妙感覺。在為讀者呈現該展覽的展覽現場及與展覽、展品相關趣事的同時,更讓讀者感受到藝術的多元化融合與創新。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出版物,它就像一場音樂劇,有高潮、有平穩、有返場,到最后,你竟然還能發現這里竟然有彩蛋,一個能與周杰倫一起跨空間一起去創作一件藝術品的彩蛋,走進周杰倫的藝術世界,感受音樂與藝術的無限魅力。
BOOK
《朋友,新年進步:賀年片上的中國大學(1952-1988)》
劉宇 潘妍 編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賀年片風靡中國大學校園,成為傳遞情誼與時代風貌的獨特載體。本書精選1952至1988年間500余張中國大學賀年片,通過圖像生動展示中國大學歷史沿革及院系調整的影響。這些賀年片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審美與時代變遷,還深刻體現了各大學的獨特氣質,為我們呈現了一部新中國教育發展史的獨特視覺檔案。書中賀年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手繪圖案、紋飾、書法拼貼等裝飾性元素個性鮮明,展現了特定年代的審美特點。從地質勘探到戲劇演出,再到校園足球賽,這些賀年片捕捉了鮮活的大學生活瞬間,承載了四代中國人的青春記憶。這不僅是研究中國大學歷史的重要參考,也是感受時代變遷、追溯往昔歲月的生動見證。
BOOK
《韓熙載夜宴圖:南唐的倔強》
田玉彬 著
河南美術出版社
國寶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南唐重臣韓熙載舉辦夜宴的隱秘故事。那天宴會上來了兩個佯裝賓客實則肩負特殊使命的畫家。原來,南唐后主李煜聽說韓熙載家宴會上常有荒唐之事,因此命他們來觀察實情并繪圖報告。傳世《韓熙載夜宴圖》(故宮博物院藏)即是畫家之一顧閎中作品的宋摹本。
韓熙載出生于唐末,成長于嵩山,成名于洛陽,活躍于南唐,去世于宋初,人生橫跨五代亂世,生活地域先北后南。青年時期韓熙載壯志凌云,晚年的他選擇躺平,以頹廢示人。然而,他終究放不下內心的驕傲。畫中的韓熙載拿起鼓槌敲擊想象中的戰鼓,倔強地對抗著身不由己的荒誕,直到最后帶著鼓槌進入虛空之中。《韓熙載夜宴圖》所達到的心理深度、所采用的敘事策略閃耀著現代性的光芒,與其古老歷史形成強烈反差,實乃中國古畫史上不可思議的存在。
《韓熙載夜宴圖:南唐的倔強》是作家、學者田玉彬繼《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洛神賦圖:曹植的愛情》《千里江山圖:大宋的顏色》之后的第四部古畫超細讀著作。作者研讀古畫的“田式細讀法”在本書中再次綻放獨特魅力:小到床帷上的詭異紋樣,大到畫卷末尾韓熙載孤獨形象的寓意,都得到了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水到渠成的解讀。
BOOK
《山海經里的奇幻世界:奇山篇》
毛紅艷 編著
陳偉 楊靜 繪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本套書共10冊,是一套以《山海經》原文為藍本改編創作的美育繪本。奇山篇精選了《山海經》中10座著名的山峰,如招搖山、青丘山、長右山、不周山等,每座山峰獨立成冊。書中以山中的奇獸和神話傳說為線索,通過宏大的視角和細膩的故事,生動展現了每座山的地理特征、物產資源、人文傳說等,同時深入探討了友情與協作、突破與探索、愛與別離、敬業與擔當等主題。本套書的繪畫風格融合了傳統壁畫的藝術精髓與中國古畫的構圖特點,并結合現代兒童插畫的審美趣味。整套書旨在為孩子們構建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山海經》世界,通過精美的畫面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他們穿越時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BOOK
《熱愛生活:大衛·霍克尼作品集(增訂版)》
[英] 大衛·霍克尼 著
周渝/譯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當代藝術大師的權威回顧展,定格大衛·霍克尼對繪畫的畢生熱愛與探索。
《熱愛生活:大衛·霍克尼作品集(增訂版)》以主題為線索串聯起了霍克尼的藝術生涯中不同媒介的藝術創作,呈現出霍克尼60多年的創造力,展示了這位藝術家的油畫、素描、水彩畫、版畫和攝影的演變與多樣性。全書共收錄了500幅插圖,由霍克尼親自挑選、整理、校對顏色,特別插入他的論畫妙語,并加入了他關于數字藝術的最新創作。
大衛·霍克尼的故事充滿激情:觀看的激情,講述的激情,以及對圖像的激情。這是一種生活的激情,霍克尼的藝術是對生命的贊美。他的所有作品——有時溫情脈脈,如他所畫的摯友和家人;有時俏皮可愛,如他筆下泳池邊慵懶、無憂無濾的生活;有時令人敬慕,如他所畫的大峽谷——都表達了人世間的意義,去觀看,去生活,去熱愛。
BOOK
《海外藏中國古版年畫珍本·北美卷》
姜彥文 主編
湖北美術出版社
本書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項目《海外藏中國古版年畫珍本》(11卷)的組成部分,同時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首次集中收錄了美國與加拿大的博物館、研究機構和個人收藏的中國年畫,以及當地學者的研究成果,刊布了大量未曾發表的新材料,主要分為年畫圖版和研究專論兩個部分。
本書在圖像志研究的基礎上,對珍貴檔案進行解讀,把中國傳統年畫納入更廣闊的人文社科領域。學者們站在國際視域討論近現代海外各界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認識,有助于拓展中國傳統民俗生活、社會變遷和中外交流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本書的出版有利于解凍海外已有資源,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優秀歷史和人文底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讓中國形象更加鮮活、中華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BOOK
《安岳石窟》
王達軍 攝影
四川美術出版社
《安岳石窟》一書精選了王達軍先生多年拍攝安岳石窟的高精度影像,這些影像資料多是作者在現場搭設腳手架拍攝的,并進行了專業的后期處理,旨在最大限度地還原安岳石窟的細節特征,揭示其歷史、藝術與美學價值,這在已出版的同類圖書中是少見的。本書不僅真實地展現了安岳石窟的藝術風貌,還通過專家撰寫的綜述性文章,為讀者提供了安岳石窟的全面介紹,使讀者在深入鑒賞安岳石窟代表性作品的同時,體會中國石窟藝術的獨特魅力與深遠影響。
BOOK
《澄懷觀道——中國書畫筆墨研習》
李鋼 武一杰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書按照中國書畫發展的時間順序,對其在魏晉時期的初步形成、隋唐時期的發展、五代兩宋時期的鼎盛、元代的轉變及明清時期的傳承進行了基礎性的梳理和解讀,為學生提供了正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書畫的方法。本書既可作為藝術設計、美術等相關專業的核心教材,也可作為高校各專業美育通識課的配套教材,還適合美術愛好者閱讀。
本期制作: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