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艾青山
編輯| 劉漁
2月4日,古茗發布公告稱,計劃于2月12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預計募資規模達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
不出意外的話,古茗將是繼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第三家登陸港交所的新茶飲品牌。
而隨著蜜雪冰城、古茗和滬上阿姨相繼遞交招股書,新一輪新茶飲品牌的上市競賽正式拉開帷幕。
換個角度來看,新茶飲的競爭已經不是跑馬圈地那么簡單了,未來或許還是資本能力的競爭。
新茶飲品牌的快速崛起,大多源自背后的加盟擴張模式。
根據古茗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古茗用7年時間達成第一個1000家門店,而在隨后的7年里,門店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一路飆升至9000多家。
截至2024年9月底,古茗全國門店數量已達9778家,其中直營店僅有7家,占比不足0.1%。(詳見《 》)
這種高度依賴加盟模式的擴張策略,為古茗帶來了顯著的收入增長。2021年至2024年9月,古茗實現收入分別為43.84億元、55.59億元、76.76億元和64.41億元,其中來自加盟店的收入始終維持在97%以上的占比。
規模的快速擴張也帶來了難以回避的品質管控挑戰,不僅僅是古茗,基本上所有的新茶飲品牌都有不少用戶投訴信息,同時基本上所有的新茶飲品牌,都曾被檢查出食品安全相關問題。
從毛利率角度來看,加盟模式確實為品牌帶來了可觀收益。2021年至2024年9月期間,古茗對加盟商的管理服務毛利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遠高于直營店14.3%-34.9%的毛利水平。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品牌傾向于繼續擴大加盟規模,而非發展直營店。那些長期堅持直營模式的新茶飲品牌,例如茶顏悅色,也只能作為“小而美”的存在。
事實上,兩年前新茶飲行業競爭格局就已經基本確定了:蜜雪冰城成為了絕對頭部,其后的是古茗和茶百道同樣發展態勢良好,再后面就是滬上阿姨等第三梯隊了,反而消費升級新茶飲的鼻祖喜茶、奈雪,反而存在感不太強。
我們認為,新茶飲行業中目前的唯一變量,可能就在于霸王茶姬。但實際上,霸王茶姬的產品品類相對垂直,且主打消費升級路線,與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這類品牌相比,也屬于錯位競爭而已。
在前幾年的瘋狂擴張之后,各大新茶飲品牌開始面臨增長瓶頸的考驗。
以古茗為例,其經營數據呈現明顯的疲軟態勢。2021年至2023年,全國門店同店GMV增長率從12%降至9.4%,到2024年9月更是出現0.7%的負增長。
特別是在公司大本營浙江省,2024年前三季度同店GMV下降0.8%。從單店層面來看,2021年開業的門店日均GMV維持在7100元水平,而2023年新開門店的日均GMV僅為5600元,同比下降200元。
加盟商流失率的上升也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古茗的加盟商流失率從2021年的6.2%持續攀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1.7%。雖然公司將這一現象歸因于新加盟商的自然流失和行業競爭加劇,但這無疑反映出加盟經營的困境。
面對增長瓶頸,各大品牌都在積極尋求突破。
蜜雪冰城率先布局低價咖啡市場,推出定位10元以下的"幸運咖"品牌,目前門店數量已超過4000家,但幸運咖的聲量似乎并不算大,業內討論度也不多;同時,蜜雪冰城還在積極開拓以東南亞為主的海外市場。
古茗則將2025年定位為"咖啡元年",要求所有門店配備售價8萬多元的自動咖啡機,希望通過高毛利的咖啡品類帶來新的增長點。
然而,這些轉型舉措也給加盟商帶來了新的經營壓力,特別是在設備投入和促銷成本方面。
顯然,從奈雪、茶百道的經驗來看,新茶飲上市后股價表現并不樂觀,尤其是奈雪,股價已經慘不忍睹。
但另一個角度來安,如果新茶飲品牌還不抓緊上市,未來上市的機會可能會更加渺茫了,同時若沒有上市融資渠道,未來面對市場競爭時的彈藥會更少。因此新茶飲就算是流血,也要爭取上市。
其實用常識推斷都可以知道,如今大多數商業街、社群底商的新茶飲門店其實已經過于飽和,大多數街區根本無法支撐coco、一點點、喜茶、蜜雪冰城、瑞幸、庫迪、茶百道、滬上阿姨、古茗這一系列品牌的同時存在。
可想而知,新茶飲行業未來會迎來一場慘烈的優勝劣汰。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稿件內容溝通: 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