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稱晉級晉檔和績效工資分配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們十分關注的話題,因為這些都是事關教師工資待遇能否得以提高的關鍵因素,但對于職稱晉級晉檔和績效工資分配所涉及到的課時數量和教學實效這些重要參數卻在具體操作中常被忽視。
這兩個參數被忽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時數量達不到規定的老師也能在職稱評審評聘時晉升進檔,教學實效很差的老師也能享受到很高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這些都嚴重影響到了職稱評審評聘的公平性和績效工資分配的合理性。
很多地方之所以沒有按照人社部和教育部的規定實現評聘銜接而仍然實行評聘分離主要原因在于具備任職資格的教師人數大于待聘崗位人數或更大的可能就是以當地財政支出職稱崗位工資的壓力大或資金緊張為借口有空缺崗位待聘但卻不聘,這樣的情況讓很多地方的很多老師直到退休都享受不到早已評上的職稱崗位工資。
不過,近幾年有不少地方已經陸續按照要求進行評聘結合以及分級競聘(逐檔晉升)以實現職稱評審的體現能力水平身份地位和通過崗位工資提高教師待遇的這兩大功能。2023年6月19日,山東省教育廳和人社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改革的意見》,全面啟動了新一輪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改革工作。
其中第七條明確實現評聘有效銜接,教師職稱評審應按照崗位管理有關規定進行,一般應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符合申報條件的教師,由用人單位按照程序推薦參加評審,通過職稱評審的教師,按照有關規定應及時聘用到相應崗位,及時兌現崗位工資待遇。
2022年3月,山東省教育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的若干措施》,通過加強教師崗位聘用管理和完善教師績效工資分配辦法等具體舉措提高教師管理效能和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山東省的做法直面了一直以來都存在的這種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現象。
山東在職稱分級競聘和績效工資獎勵上動了真格,在全面推行教師崗位分層逐級競聘時,突出課時量和教學實績的剛性要求,課時量達不到省定最低標準和教學實績長期較差的,不得申報高一級職稱晉升,不得參與高一級職稱進檔,在續簽聘用合同時可轉崗或低聘。
學校按照教職工崗位考核等情況對獎勵性績效工資(占比不低于績效工資總量的70%)進行具體分配時,要有效體現課時量和工作實績,其中用于課時量和教學實績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占比應不低于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的70%。這兩個70%都是直接跟課時量和教學實績掛鉤的。
作為一個教育強省,山東省在基礎教育方面的很多改革舉措都是走在了全國前列,尤其是這次在職稱分級競聘和績效工資獎勵上動的真格改變了一直以來各地都普遍存在的忽視課時量和教學實績的做法,讓職稱評審評聘和績效工資分配真正與課時數量和教學實績直接掛鉤,回歸了本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