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坊間傳聞,李鴻章留下的遺產高達四千萬兩白銀。但令人咋舌的是,僅僅過了52年,李鴻章的孫子李子嘉就已經貧困潦倒,在窮困與絕望中,李子嘉跳進了冰冷的池塘......
晚清重臣李鴻章的遺產,其數額之大,令人咋舌。
坊間傳聞,他留下的遺產就高達四千萬兩白銀。
而相關傳記則較為保守地估計,李鴻章個人資產超過千萬,加上其兄弟們的財產,總計約兩千萬兩。
1904年4月,李鴻章為直系后代立下了一份《分家合同》。
這份合同并未涵蓋金銀財寶,僅涉及安徽、江蘇、上海等地的土地、房產及商鋪等不動產。
李鴻章功成名就之后,他與五位兄弟在安徽老家廣置田產,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莊園式宅邸。
李氏家族的土地,在其鼎盛時期據說達到了250多萬畝。
梁啟超曾說過:“大家都傳說李鴻章富可敵國,但這種說法恐怕不太準確。以我的看法,其家產數百萬金,這個可能比較可信。”
“數百萬金”,如果按如今的購買力換算,至少也有大幾億元了。
李鴻章的孫子李子嘉,1910年出生,父親去世后,他與兄長李厚甫共同繼承了豐厚的家業。
李子嘉將管理1.3萬畝良田的重任,全權托付給了莊頭。
自己則沉迷于吸食鴉片,流連于各種風月場所。
沉迷享樂的他,對其他事務漠不關心。
后來,他在煙花之地染上了梅毒,花柳巷去不了了,就開始專心賭博。
在賭桌上,李子嘉不只是賭現金,連田契、房契都直接當籌碼。
那些風月場所和賭場,掏空了他的身體和所有的財產。
為還債賣掉了最后一處房產后,李子嘉徹底無家可歸了。
他四處漂泊,經常食不果腹,靠蹭飯度日,生活困頓至極。
1953年,李子嘉實在走投無路,想到去投靠左宗棠的孫子左巨生。
兩家祖輩同朝為官,也算有些淵源,況且李子嘉還曾借給左巨生十石米。
然而,當他上門討債時,卻發現左巨生也過得十分拮據。
左巨生面露難色,尷尬地提議:“我現在也還不起,要不咱倆就搭個伴,一起過吧!”
李子嘉望著同樣落魄的左巨生,只能無奈接受了。
兩人從此住在一間簡陋至極的破屋里,勉強能遮風擋雨。
這與李子嘉曾經擁有的豪宅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除了物質上的極度匱乏,李子嘉也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巨大空虛。
曾經的社交圈子、朋友和享樂方式,都如同過眼云煙,一去不復返了。
從此,昔日宰相與大帥的孫子,便在這間破屋里相依為命,每日靠稀粥度日。
轉眼間,這一年年關將至。
李子嘉肚子里一點油水都沒有,只有一肚子的稀粥。
他拖著虛弱的身體,緩緩走向陶塘,找了一個僻靜之處坐下。
這片土地,曾是他家的眾多地產中的一項,是父親李經方精心打造的漱蘭堂大花園的一部分。
假山、亭臺、水榭、花木……父親經營打理花園的忙碌身影仿佛就在昨天。
然而如今,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與他李子嘉再無瓜葛。
在窮困與絕望中,習慣享樂的李子嘉終于崩潰了。
他縱身一躍,跳進了冰冷的池塘,結束了自己43歲的生命。
李子嘉死后,身無分文的左巨生只得通知其兄長李厚甫,前來料理后事。
而相當諷刺的是,此時的李厚甫也同樣落魄不堪,經常與晚清首富盛宣懷家的敗家子盛恩頤一起閑晃。
宋代學者李邦獻曾說過:
給子孫后代規劃謀求財富和地位的道路,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以失敗告終;
相反,那些樂于助人、多做善事的人,他們的后代往往能夠享受到無窮的好處。
“遺金滿常作災”,李鴻章孫子悲劇的一生,很好的印證了“積財給子孫是留禍,積德給子孫才是留福”這個道理。
參考資料
劉輝,荊溪寧等. 《著名家族檔案》
甘政權,石慶波. 《李鴻章家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