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朗普看上烏克蘭稀土
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3日表示,他希望烏克蘭向美國供應稀土,以此作為華盛頓在俄烏戰爭中提供財政支持的回報。
在白宮與記者會面時,特朗普指出,烏克蘭對此持開放態度,并補充稱,他希望基輔能以“接近3000億美元”的資源供應作為對等回報。
(特朗普發表講話 來源:德國新聞)
特朗普強調:“我們告訴烏克蘭,他們擁有極具價值的稀土資源……我們希望與烏克蘭達成協議,利用他們的稀土和其他資源確保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全球有50種礦物對國家經濟和國防至關重要,其中包括稀土、鎳和鋰等。《金融時報》指出,烏克蘭坐擁歐洲最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價值在2萬億到7萬億美元之間,其礦床主要集中在該國的西部和東部地區。
這些地區的釔、鑭、鈰、釓等稀土礦種豐富,被廣泛應用于軍事、航空航天、電信等領域,尤其是鈦和鋰的儲量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
烏克蘭國家復興和基礎設施發展機構前負責人納耶姆(Mustafa Nayyem)表示,礦產資源的控制已成為戰爭的一部分。他補充稱,烏克蘭不僅是在爭奪領土,“也是在爭取管理其戰略財富的權利,而這可能是烏克蘭復興的關鍵因素。”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稀土供應要求作出回應,表示烏克蘭擁有充足的稀土資源,并對相關礦產的開發持開放態度。
二、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2023年,中國開始逐步實施出口限制,對部分含鎵和鍺的礦物商品實施出口許可管制。2024年12月3日,中國宣布立即禁止向美國出口鎵、鍺和銻,同時加強對出口到美國的石墨商品的嚴格審查。
此次禁令正值國際貿易動蕩時期,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多次承諾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而歐盟也決定對中國制造的電動車征收關稅。
中國擴大對關鍵礦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據分析人士稱,如果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所承諾的大幅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中國可能會將這些關鍵礦物作為反制工具。
2024年12月初,中國宣布禁止向美國出口鎵、鍺和銻等關鍵礦物,這些礦物在軍事應用中具有廣泛用途。這一禁令擴大了自2023年起逐步實施的出口限制措施。中國在這些礦物的全球開采和精煉中占據主導地位。
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分別為其鍺和鎵消費量的54%以及銻消費量的63%。德國政府支持的研究機構Now-Gmbh指出,中國僅占全球稀土儲量的36%,但控制著全球70%的稀土供應和77%的稀土精煉能力。綜合測算中國占據稀土行業全球產出的95%,美國的稀土供應80%來自中國。
“稀土資源對許多關鍵技術至關重要,比如半導體制造、電動車電池以及軍事和民用設備,”德國汽車研究中心主任貝婭特麗克斯·凱姆表示。與此同時,中國也在與多個資源供應國加強合作關系,包括緬甸、剛果、摩洛哥和越南。
三、稀土供應鏈博弈
去年,中國建立了一個政策框架來控制半導體中使用的鎵和鍺的出口,9月15日,中國將可用于軍用炸藥的銻納入控制范圍。10月,中國開始要求稀土金屬的出口商逐步披露這些礦物在西方供應鏈中的使用情況,稀土金屬用于從先進半導體到智能炸彈的各種產品。
(中國稀土礦 來源:《紐約時報》)
中國對超硬礦物出口的禁令可能會引起美國國家安全界的特別不滿。倫敦一家計劃在內華達州開采鎢礦的公司Guardian Metal Resources的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弗里森表示,這一禁令似乎是針對中國的鎢礦出口,鎢對于制造穿甲彈和炮彈至關重要。
他說,在內華達州新開一座鎢礦需要近三年的時間,并稱,“我們的進展相當迅速。”2024年9月,拜登政府擴大了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征收的關稅,對從中國進口的鎢征收25%的關稅,這是為了說服美國的鎢用戶在其他地方尋找更可靠供應商。
事實上在頒布禁令之前,中國就已經開始嚴格限制銻的整體出口,以至于全球銻價格在過去三個月里翻了一番。禁令涉及多種關鍵礦物,包括鎵(Gallium)、鍺(Germanium)和銻(Antimony)。這些礦物在多種高科技領域和軍事應用中至關重要:
鎵和鍺是制造半導體等先進技術的關鍵材料,其中鍺還用于紅外技術、光纖電纜、太陽能電池和太空探索。銻用于子彈和其他武器,而石墨是電動車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礦物在能源基礎設施和運營中起著關鍵作用,特朗普政府如何應對能源轉型中的關鍵礦物問題將極為重要。銻對電池生產不可或缺,同時用于阻燃劑、夜視設備和核武器制造。
稀土鈦合金的應用也日益廣泛,例如美國F-22A隱身戰斗機的機身大量使用稀土鈦合金和稀土鎂合金,這凸顯了稀土在軍事領域的重要性。那么,美國為何如此重視稀土?其軍事價值究竟有多大?
稀土在軍事裝備中的應用十分廣泛。M1A1主戰坦克的基體裝甲鋼中含有稀土元素。此外,稀土金屬的特殊燃燒性能被用于開發縱火武器,例如美國MK82型227千克低阻航彈,其稀土金屬內襯不僅增強爆炸殺傷力,還顯著提高縱火效應。同樣,配備108個稀土金屬方棒的“阻尼”航空火箭彈在爆破試驗中展現了點燃航空燃料能力比無內襯彈高44%的優越性能。
(洛克希德?馬丁的F-35 聯合攻擊戰斗機到導彈,激光瞄準設備的關鍵部件都需要稀土材料 來源:BBC)
“從洛克希德?馬丁的F-35 聯合攻擊戰斗機到導彈,激光瞄準設備的關鍵部件都需要稀土材料”。中國可能限制洛克希德?馬丁的供應鏈,會影響到洛克希德?馬丁通過供應商從中國得到各種非金屬,金屬以及稀土等材料。
四、對美國供應鏈的影響
中國對美國的關鍵礦物出口禁令可能會擾亂超過1,000種美國武器生產系統,依據一份國防情報公司的報告。一份由Govini公司于12月3日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超過20,000種美國國防部和美國海岸警衛隊使用的零部件被涵蓋在本月早些時候由中國商務部宣布的禁令之中。
報告稱,這項針對銻、鎵和鍺的關鍵礦物禁令的影響將波及軍事所有部門,這些礦物被用于從子彈、電纜到核武器、夜視鏡,甚至電動車電池的生產中。根據分析,受影響的武器部件中,有6,335種需要銻,11,351種需要鎵,而鍺被用于12,777種部件中。
“盡管美國已知有存量,但在長期內確保這些礦物相關系統的準備和維持能力需要高度精確的操作,”報告指出。
美國關鍵礦物的進口依賴情況各異。鎵完全依賴進口,主要來源于日本和中國;鍺的凈進口依賴度低于50%,其中約40%來自比利時,25%來自中國和加拿大;銻對中國的依賴度則高達82%。
數據顯示,美國關鍵礦物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顯著。以銻為例,美國有2768條供應鏈,其中88%(2427條)涉及中國供應商;鎵的5583條供應鏈中,85%(4733條)依賴中國;鍺的4135條供應鏈中,近90%(3669條)依賴中國。
綜合來看,美國在鎵、鍺和銻等礦物供應鏈上高度依賴中國,暴露出供應鏈脆弱性及地緣政治風險。為應對挑戰,美國需多元化供應來源,提升本土開發與加工能力,并加強與其他資源國合作,以逐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由于美國目前缺乏足夠的國內生產能力以滿足需求,只能依賴進口,因此美國政府采取了改革采礦許可程序和對礦物征收關稅等策略,以增強美國能源領域的礦物獨立性和安全性,目標是“與中國脫鉤并擺脫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加快許可并減少環境監管”。
中國實施礦物禁令的直接導火索是2024年12月2日,即禁令前一天,華盛頓將100多家中國公司列入受限貿易名單,并禁止向中國出售部分最快速的半導體及其設備,目的是阻止中國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系統方面的進步。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中國的鍺和鎵禁令可能令美國損失34億美元。經濟損失將主要影響半導體設備制造業及依賴半導體作為生產投入的下游生產商。
USGS還預測,若全面禁令實施,鎵的價格可能上漲150%以上,而鍺的價格可能上漲26%。這一預測考慮了中國以外的現有生產能力以及短期內的替代潛力。
從全球來看,這些禁令可能會進一步分裂全球供應鏈,迫使企業選擇將含關鍵礦物的產品僅供應給美國及其盟國市場,或者僅供應給中國市場。中國正試圖說服全球企業(尤其是歐洲企業)在中國而非美國投資和建設供應鏈。
歐盟企業日益擔心在美中持續的科技戰中陷入困境。中國的關鍵礦物禁令是對日本和歐洲利益的“直接威脅”,旨在將其推離美國。
編輯:管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