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太爆了。
不僅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而且預測票房目前已經(jīng)提升到了108億+。
創(chuàng)下了前所未有的票房奇跡。
如此的大獲成功,雖有一定的時運加成。
但說到底,還是印證了一句老話:功夫不負有心人。
眾所周知,動畫電影的制作都是相當耗時耗力的。
迪士尼的動畫制作周期,一般是3~6年。
如果想要做得更有新意,場面更宏大,那么預算和周期都會指數(shù)攀升。
《哪吒之魔童鬧海》里,光是10秒的穿心咒撕裂效果,就做了一年多。
千軍萬馬的海妖鐵鏈特效,也花費數(shù)月才完成。
不禁讓人想到了宮崎駿。
也曾多次為了幾秒的鏡頭,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
《起風了》里,完成一個4秒的鏡頭,就花了1年3個月。
做動畫,就得精益求精,就要有匠人精神。
實際上,除了手繪動畫和電腦3D動畫,還有一種動畫也極其耗時耗力,需要耐心。
那就是,定格動畫。
作為動畫領域的一大瑰寶,定格動畫在過去一直是重要的動畫類型。
其中大部分的定格動畫,都是以黏土為模型。
可惜,新世紀后,市面上的動畫電影大多已被電腦CG取代,這種費時費力的黏土動畫越來越?jīng)]落。
直到近些年,隨著CG 動畫電影愈發(fā)同質(zhì)化,引起審美疲勞,獨具魅力的黏土動畫才又流行起來。
在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五個提名中,就出現(xiàn)了兩部黏土定格動畫。
今天,魚叔也借此盤點一下,這些年來突出的黏土定格動畫作品。
既是讓大家領略一下不同動畫類型的魅力。
也是向這些耐得住寂寞的動畫人,表達敬意。
《超級無敵掌門狗:企鵝的復仇》
導演:尼克·帕克 / 梅林·科羅興漢
出品地:英國
上映時間:2025
制作周期:3年
阿德曼工作室的掌門狗系列,是非常老牌的黏土定格動畫IP。
作品不算多,但部部精品, 至今豆瓣均分9.0+。
2006年,首部長片《超級無敵掌門狗:人兔的詛咒》。
更是打敗了蒂姆·伯頓的《僵尸新娘》和宮崎駿的《哈爾的移動城堡》,獲第78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后續(xù)又推出《小羊肖恩》《小雞快跑》等作品,逐步成為世界定格動畫的領軍者。
很多人即使不了解這個動畫,也肯定眼熟它的形象。
周邊玩偶常年爆火。
這個動畫系列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因為角色形象設定的新穎、有趣。
一個是充滿奇思,但狀況百出的發(fā)明家,華萊士。
一個是不會說話,但聰明沉穩(wěn)可靠的小狗, 格洛米 。
每天早上,小狗格洛米都率先打理好一切后,才叫主人起床。
借助一系列小發(fā)明,讓主人躺著什么也不做,就能完成洗漱、換衣、整理形象等流程—— 真·起床神器!
然而,這一IP已在銀幕消失20年。
受到電腦動畫的沖擊,黏土產(chǎn)業(yè)甚至一度面臨供應困境。
好在,20年之后,這個IP終于在今年推出了新作。
這部《超級無敵掌門狗:企鵝的復仇》延續(xù)了系列的魅力,有大量豐富的想象力和情節(jié)上的巧思。
故事更是融入了極具當下性的人工智能話題——
一方面能夠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失控的隱患。
還融合了懸疑驚悚、特工諜戰(zhàn)等迷影元素。
常常讓人感到希區(qū)柯克、007系列靈魂附體。
故 事的有趣之外,黏土本身的特性也給電影增加了無窮的魅力。
柔軟、溫潤的黏土質(zhì)地,呈現(xiàn)出獨特的紋理。
仔細看,很多角色身上都能看到指紋的痕跡。
這種帶有手工余溫的創(chuàng)作痕跡,讓人覺得親切,也可以窺見創(chuàng)作者如何一點點賦予角色靈魂的匠心。
此外,電影還摒棄了 直白的臺詞堆砌和浮夸的表演,用細膩的情節(jié)、微表情和肢體語言傳遞情感。
就像小狗格洛米角色不會說話,但僅憑表情、動作就能讓人共情。
這恰恰是現(xiàn)在很多電影所稀缺的能力。
《蝸牛回憶錄》
導演:亞當·艾略特
出品地:澳大利亞
上映時間:2024
制作周期:8年
這部電影的 導演,是來自澳洲的亞當·艾略特。
同樣是一位慢工出細活的黏土動畫巨匠。
2009年,入行十多年的他,拍出了自己第一部長片《瑪麗與馬克思》。
只獲得了170萬美元的票房。
好在,這部電影多年后憑借口碑逆襲,受到全球觀眾歡迎。
時隔15年后,他終于在去年推出了第二部動畫長片《蝸牛回憶錄》。
耗時8年制作,口碑依然堅挺。
與《超級無敵掌門狗:企鵝的復仇》,共同入圍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故事 的主角是一個因早產(chǎn)而患先天性唇裂的小女孩,格蕾絲。
她的父親是一名街頭藝人。
在表演雜耍時出了車禍,不幸截肢。
后來,又因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在睡夢中死去。
父親去世后,格蕾絲和弟弟被迫分離,被兩個不同家庭收養(yǎng)。
之后,兩人都度過了非常凄慘的一生。
弟弟在一個極端宗教家庭中受盡折磨,最后被燒死在教堂里。
而格蕾絲也歷經(jīng)了婚姻不順、好友離世等磨難,對人生絕望,試圖自殺。
好在關鍵時刻,她想到了好友臨終前的暗號。
找到了好友畢生的積蓄,和一封信。
信中,好友鼓勵她,不要被過去的掙扎和創(chuàng)傷所蒙蔽,要開始新的生活。
「適度自憐是可以的,但該往前看了。
會有痛苦,但這就是人生。
你必須正面面對。
生活只有回頭看才能理解,但我們必須向前活著。
蝸牛從不回頭看它走過的路,總是不斷向前。」
與掌門狗系列溫馨可愛的畫風不同 ,艾略特的黏土畫風十分另類。
導演患有先天性生理性震顫,手會不時發(fā)抖。
這導致他的角色形象,線條粗糙不均勻,設計不那么「精美」。
而且,他的角色都患有一些特殊的疾病。
比如,《瑪麗和馬克思》中的馬克思,就患有亞斯伯格癥。
這部新片《蝸牛回憶錄》中,女主格蕾絲也有著怪怪的外形。
寬大的臉龐,雞蛋般歪斜著的眼睛,布滿雀斑的塌鼻。
因患先天唇裂,長著兔子一樣的三瓣嘴。
她的興趣愛好也怪怪的。
最喜歡養(yǎng)的寵物,是黏糊糊的蝸牛。
一堆堆擠在透明罐子里,還無限繁衍。
導演曾說,我為人們不完美的東西鼓掌。
那些笨拙、怪異、丑陋的,就是他所看到的不完美的生活。
不過,他并非沉迷于苦難和悲情的故事。
而是想通過呈現(xiàn)生命中的不完美,撫慰更多失落的人。
他固執(zhí)地堅持黏土定格這種費時費力的手工模式,追求并不符合大眾審美趣味的東西。
拒絕使用CG技術,甚至有意與好萊塢保持距離。
他認為,那一團團糅合了心血和時間的黏土,會讓作品包含溫度與靈魂。
因為這份堅持,在商業(yè)化與工業(yè)化日益主導的動畫市場中,我們也得以享有這難得的藝術表達。
透過「不完美」的外表,去發(fā)現(xiàn)隱藏的情感與力量,看到美的深度。
《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匹諾曹》
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 / 馬克·古斯塔夫森
出品地:美國
上映時間:2022
制作周期:15年
吉爾莫·德爾·托羅,是一個以拍攝「黑暗童話」見長的導演。
之前的《潘神的迷宮》《水形物語》,都兼具了怪奇的想象和童真的色彩。
兩年前,他推出的這部定格動畫,也再次顛覆了匹諾曹這個古老的童話故事。
匹諾曹不再是一個戴著帽子的可愛木偶。
而是有著怪誕的表情,細長的四肢,扭曲的動作……
匹諾曹的「爸爸」,也不是那個慈祥包容的老爺爺。
成了一個成日酗酒的糟老頭子。
他原本是一個小鎮(zhèn)的木雕大師。
有一個乖巧聽話的兒子陪伴左右。
然而,兒子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空襲中被炸死了。
多年未走出喪子悲傷的木匠,決定制作一個木偶,代替自己的兒子。
沒想到,木偶真的被仙子復活了, 被命名為匹諾曹。
起初,匹諾曹純真、調(diào)皮, 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
但也因為過分相信他人,無意中走上了危險的旅途。
好在,最終還是與父親重逢,也完成了自我的成長。
雖然故事被顛覆了很多,但「說謊鼻子會變長」的設定,依然不變。
主題也不再是簡單地教導大家「不要說謊」。
而是想通過匹諾曹的冒險,來講一個關于「選擇」的故事。
這部定格動畫,并不完全由黏土制作的。
影片中的角色模型采用了多種材料和技術,包括3D打印的硅膠、木刻等。
匹諾曹的模型就是全3D打印的木偶, 其他角色則是傳統(tǒng)的機械木偶。
整個電影的制作周期,足足花費了15年時間 。
僅片中一個人物,就打造了上百個模型。
還為了配合畫面切換,做了不同的大小。
最終向觀眾呈現(xiàn)出非常獨特的畫面。
為了完成自己心目中的《木偶奇遇記》,陀螺導演可謂花費了巨大的心血。
《關于我家的一切》
導演:阿蘭·烏蓋托
出品地:法國
上映時間:2022
制作周期:9年
這是一部由法國導演阿蘭·烏蓋托執(zhí)導的黏土定格動畫。
講述了20世紀初一個家庭顛沛流離的歷史。
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導演的祖父母。
他們出生 于意大利。
為了尋求工作、躲避法西斯,遷徙到了法國。
作為建筑工人,逐漸融入了當?shù)厣鐣?/p>
在這個過程中,一家人經(jīng)歷了數(shù)不清的貧窮、饑餓,兩次世界大戰(zhàn)。
還有,諸多親友的生離死別。
電影通過祖母的口述回憶,由一個家庭的遷徙史串起了20世紀前半葉的重大事件。
與其說這是一部定格動畫,不如說更像是一部「歐洲版《活著》」。
不過,可愛卡通的黏土模型,和導演富有幽默感的敘事,消解了故事中的殘酷與傷感。
重點呈現(xiàn)了動蕩的時代下,小人物的堅韌、樂觀與頑強。
這部動畫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導演大膽打破了「第四面墻」。
將自己制作模型的過程,也穿插在敘事之中。
自己的聲音與祖母的自述,相互對話。
自己的雙手與黏土模型,相互接觸。
這種打破界限的拍攝方式,具有一種跨越次元、聯(lián)結(jié)親情的魔力。
仿佛導演真的穿越了時空,與歷史中的先輩進行隔空互動。
想必,這也是導演為了在電影中完成自己的心愿——向先輩致敬,向親人表達愛意。
而能夠?qū)崿F(xiàn)這樣具有實感的跨次元接觸,也正因為黏土動畫獨一無二的特性。
以上幾部定格動畫,都可見制作周期的漫長,花費心血的浩大。
在今天這個追求效率、追求利益的時代,顯得那么不合時宜。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少數(shù)的懷著理想主義精神的動畫匠人,才讓我們看到一部部與眾不同的動畫精品。
實際上,中國以前也有不少這種定格動畫。
像早年上海美術電影廠的很多手工動畫作品。
剪紙動畫《葫蘆兄弟》,是多少人的童年回憶。
還有像改編自文學名著和民間故事的《神筆馬良》《嶗山道士》《鏡花緣》《阿凡提的故事》等木偶定格動畫,部部經(jīng)典。
當年水準已經(jīng)相當之高,已顯示出極強的影響力。
法國動畫制片人皮埃什就自稱受《神筆馬良》啟迪,走上動畫創(chuàng)作道路。
如今,國產(chǎn)動畫再次崛起。
雖然是以電腦CG的形式,但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人的執(zhí)著與創(chuàng)造力。
因此,在恭喜《哪吒2》頂破影史票房天花板的同時,魚叔也希望,屬于我們的傳統(tǒng)手藝,早日迎來復興的一天。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