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后,各地農民積極開展農業生產,田間地頭呈現一派人勤春早的農忙景象。
2月9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城頭鎮徐洼村農民在麥田勞作。新華社發(劉明祥攝)
2月7日,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澄江鎮南門村,農民翻耕整地,準備春播春種。新華社發(鄧和平攝)
2月7日,在四川省達州市渠縣臨巴鎮四面村,村民駕駛農機翻田準備播種玉米。新華社發(鄧良奎 攝)
2月7日,在安徽省蕪湖市荻港鎮渡江村,農民在田地里忙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肖本祥攝)
2月7日,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曼朗村,插秧機在插秧。新華社發(佐連江攝)
2月5日,在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石埠街道下靈村蔬菜種植基地,農民駕駛農機翻耕土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喻湘泉攝)
2月4日,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農民駕駛農機在翻耕農田(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武紀全攝)
地理科普延伸閱讀
神州大地:立春過后,人勤春早的農忙畫卷
在中國這片古老而遼闊的神州大地上,隨著二十四節氣的輪回,立春,這個標志著春季開始的節氣,如同一聲悠揚的號角,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也點燃了農民們心中對豐收的渴望。立春過后,從北國的黑土地到南疆的紅壤田,從東部的魚米之鄉到西部的高原牧場,各地農民紛紛投入到緊張的農業生產之中,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人勤春早的繁忙景象,繪就了一幅幅生動而壯麗的農耕圖卷。
東北平原:黑土上的希望
在遼闊的東北平原,立春的到來意味著冰雪逐漸消融,黑土地開始顯露其肥沃的本色。農民們利用早春時節,搶抓農時,進行春耕備耕工作。他們駕駛著現代化的農機具,在廣闊的田野上穿梭,翻土、施肥、播種,每一粒種子都承載著對豐收的期盼。在這片被譽為“中國糧倉”的土地上,人勤春早的景象不僅是對自然的敬畏,更是對國家糧食安全責任的堅守。
江南水鄉:魚米之鄉的生機
相較于北方的沉穩厚重,江南的立春則顯得更加溫婉細膩。在煙雨蒙蒙的水鄉,農民們正忙著修整水田,清理溝渠,為早稻的播種做準備。同時,魚塘里的魚兒也迎來了新一年的生長周期,漁民們忙著投放魚苗,期待著秋天的豐收。江南的田野上,不僅有耕耘的辛勞,更有詩意的棲居,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西南高原:梯田上的勤勞身影
在云貴高原,層層疊疊的梯田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結晶。立春之后,這里的農民們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梯田灌溉和耕作。他們或是肩挑手提,或是使用簡易的灌溉工具,將清澈的山泉水引入梯田,滋潤著即將播種的土地。梯田上,一片片嫩綠的秧苗在陽光下閃耀,仿佛是大地上最精致的刺繡,展現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與美感。
西北大地:春播的希望之光
雖然西北地區的氣候條件相對嚴酷,但立春的到來同樣激發了這里農民的熱情。在河西走廊,農民們利用早春的融雪水,搶墑播種小麥、玉米等耐旱作物;在黃土高原,人們則忙著修剪果樹,為即將到來的花期做好準備。盡管自然條件艱苦,但西北農民憑借著堅韌不拔的精神,用勤勞的雙手在貧瘠的土地上創造著生命的奇跡。
立春過后,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涌動著生命的活力與希望的光芒。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農民們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古訓,用汗水澆灌著希望的田野。這不僅僅是一場關于農作物的種植與收獲,更是一次次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人勤春早的農忙景象,正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寫照。
責任編輯:程家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