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火爆再一次把人與AI的關系擺在臺面上說。人在AI發達的世界里如何生存?是危機重重之后被默默淘汰,還是萬千可能之上如虎添翼?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首先要有的心態是,不必恐慌,AI是工具,要學會駕馭它,而不是被它代替。如果你是一個熱愛學習又積極努力喜歡創新的人,那恭喜你,你有一個任勞任怨不愛吐槽永遠盡力且不會因為稍微辛苦一點就會鬧情緒跟你談工資的超級伙伴!有它在你左右,你,成為一個“超級個體”指日可待!
那當我們已經擁有這樣的工具,如何運用才能真正發揮工具的意義呢?
1、好的提問是高質對話的開始。
家常閑聊友朋敘舊除外,但凡是一次有含金量的對話必然需要有質量的提問?;叵胍幌孪荣t們留下的智慧之書,不是學生發問,就是“旁人”請教,又或者是自問,問天等等。心有疑問,且有好奇之心,還期待獲得有意義的解答,獲得答案之后再追問,尋求真理的最初路徑大抵就是如此。
這世界從來不缺答案,缺是好的提問。
舉個例子,比如你問:為什么直播賣書那么火爆,但出版行業越來越衰微?你可能會得到直播的快決策與閱讀的慢體驗是相反的,所以下單可能是沖動消費與性價誘引。
接著你會追問:那沖動消費與性價誘引對行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你可能又會得到回應:好書在流量面前被隱沒,求快求成交必然導致追逐流行,那深度與嚴肅的閱讀自然就少了。
最后你再問,這樣的狀態下,獨立書店應該如何應對才能更好生存?
把和人工智能的每一次聊天,都當成一次“人與人”之間的認真探討,只要你好好提問,但凡它知道的能說的,都會回應。作為有思考能力的人,在提問之前,自己心里多少有自己的答案。然后再與AI的碰撞才更有意義。
2、成為思考者而不是搬運工。
毋庸置疑,AI會把許多基礎工作都幫你完成,是一個隨時在線的超能助手,也是一個時時可以調用的資料庫。有它在,的確提升效率,解放出更多時間去做更有創造性的事。但并不代表AI就代替人去創作,更不能偷懶淪為AI的搬運工。你只有成為一個扎實的思考者,才能駕馭AI。
就比如當你建造一家心田里書店,從設計建筑開始,你就要思考:要把建筑的形態和打開的書本造型結合,要讓讀者觸手可及各種書,要把江南的色彩融入外立面,要推門而入上樓就是房間……
這些極具溫度又個性的思考是與個體僅僅相連的,當這些思考成為AI的路徑之后,才有可能生成方案。世間書店萬千家,彼此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創建者的內心與建筑與空間的呼應,這是靈魂,極其珍貴,AI完成不了。
3、人與人因AI而差別越來越大
你之時間所向,就是你未來的模樣。善用技術且努力上進的人,因為新技術能量越來越大,改變自己命運的可能性就越大,困在井底又惰性強的人,必將被時代一點點拋棄。
我的廣告公司朋友,原來很多文案都要依賴公司的同事,現在他基本就用AI完成,我問他體驗如何,他感慨道:如果說,我的文案同事寫出來是60分,那AI給我的文本至少是75分。事實上我已經不需要“文案”了,或者說,可能一個實習生就可以代替資深文案了!
4、“細微”的人是不可替代的
什么是“細微”的人,就是關注細節,體驗入微,這是AI所不能替代的。它是不會體驗到一個開了12年的書店人內心深處的情感;也無法理解闊別30年后回到故鄉遇見初戀的五味雜陳;更不會感知折騰一生老來坐在湖邊吹著微風看著夕陽在心中閃過的懷念……,因為這都是人真切活過的體驗,而非機器收集的數據進行的分析。
由此而言,寫作也是AI無法真正替代的。寫作是源自每個作者的內心世界,AI沒有和你一樣活過,又怎能寫出真情實感。真正會被替代的,大概就是那些“復制化”的創作吧。
5、永不止步的終身學習。
學習,永不止步,才能具備更有判斷力的人,才不會迷失在AI世界里。當你有用判斷力與思考力,就不會完全依賴AI,對所有撲面而來的信息保持冷靜的鑒別力。這一點,至關重要!
最后,我想說,也許我的文章寫得并不好,但確認每一篇都是來自我內心,這是AI所無法取代的。
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是今天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最重要的功課,愿你一直認真努力上進,一直內心閃閃發光如暗夜蒼穹那顆星。
這些不是AI寫的文章,有空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