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持續變異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開發能有效阻斷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RBD)與人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2(hACE2)相互作用的中和抑制劑,是應對疫情的關鍵策略之一。然而,病毒的快速進化使得傳統中和抑制劑的效力大打折扣,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方法來開發更為有效的抑制劑,以應對病毒的突變和免疫逃逸。
近日,清華大學周小紅團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奇慧團隊和香港城市大學Lip Ket Chin團隊聯合在hLife上發表了題為“
De novodesign of covalent bonding peptides for target protein”的文章。該研究提出了一種高效的兩步從頭設計新方法,設計出了靶向SARS-CoV-2突變株的共價結合肽抑制劑(圖1)。該方法基于計算設計,成本低且速度快,為開發針對SARS-CoV-2突變株及其他快速進化病毒的穩定抑制劑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也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應對未來病毒暴發提供有力支持。
圖1 新冠病毒突變株的共價抑制劑設計和應用
首先,通過分析Omicron RBD與hACE2復合物結構,識別了關鍵相互作用殘基。使用相對界面分數高于5%的熱點殘基構建肽庫,并篩選出具有最低界面分數的15-mer肽TY-K為潛在的親和肽。隨后對TY-K序列進行點突變,篩選出具有最佳對接分數的TY-F序列,并通過分子動力學(MD)模擬確定Y449、Y453和Y501殘基作為潛在的共價靶標(圖2)。進一步使用改良的Amber ff14SB力場進行MD模擬并分析驗證了共價修飾肽與Omicron RBD結合的穩定性和特異性,最終確認Y449和Y501殘基為共價結合靶標。
圖2 熱點殘基鑒定和親和肽設計
成功識別和驗證了共價結合靶標后,通過半胱氨酸殘基的巰基與4-(溴甲基)苯磺酰氟(Br-SF)之間的高效反應,合成了共價結合肽CP1-SF和CP2-SF。MALDI-TOF質譜分析確認SF基團成功引入肽段后,將其與Omicron RBD孵育,質譜結果顯示兩者形成了不可逆的共價鍵。HPLC-MS/MS分析也證實了結合肽與Omicron RBD Y449殘基之間的不可逆結合(圖3)。
圖3 共價結合肽的合成和驗證
確認了共價結合肽的結合能力之后,對其阻斷Omicron RBD與hACE2相互作用的能力進行評估。ELISA結果顯示,CP1-SF和CP2-SF分別以9.57±0.56 nM和11.25±1.16 nM的IC50值有效阻斷了Omicron BA.2 RBD與hACE2的相互作用。假病毒中和實驗中,CP1-SF和CP2-SF分別以1.07±0.03 mM和1.56±0.04 mM的IC50值實現了100%的假病毒抑制,展示了共價結合肽在阻斷Omicron BA.2假病毒感染中的高效性和特異性(圖4)。
圖4 中和活性測試
綜上,本研究展示了共價抑制劑在抗病毒藥物研發中的潛力,并且將計算設計和實驗驗證相結合,加速了新藥物的開發,此外,通過引入非天然氨基酸并同時改進MD預測力場,也為蛋白質工程和藥物設計提供了新的策略。
? +
作者簡介
周小紅 長聘副教授
通訊作者
機構:清華大學水環境保護教研所
研究方向:環境監測、環境污染物生物化學分析技術、生物傳感器及納米生物傳感器
王奇慧 研究員
通訊作者
機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方向:病原感染與抗體藥物
Lip Ket Chin 助理教授
通訊作者
機構:香港城市大學
研究方向:納米光子學、納米等離子體學、光流體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醫學儀器
引用格式:Zhou X, Zhu Q, Baerlike M, et al. De novo design of covalent bonding peptides for target protein. hLife 2024; 12: 641-65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