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于規范委直屬醫療機構工作時間的通知》,在醫護人員群體中引發關注與討論。
通知要求醫療機構周一至周五全天上班,周六上午上班,被解讀為“取消雙休”。盡管文件未明確提及“雙休”,但醫護人員普遍認為這進一步壓縮了休息時間,尤其對原本已長期超負荷工作的醫生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多位醫生表示,此類安排并非新規,而是醫療行業的“不成文慣例”。例如,三甲醫院醫生透露,許多醫院早已實行“996”工作制(早8點至晚9點,一周6天),周末門診更是常態。
醫護人員對加班未獲經濟補償或績效加分感到不滿。部分醫院提出“補休或補貼二選一”,但實際操作中常被視作“強制性義務勞動”,未體現對額外工作量的尊重。有建議指出,可通過提高周末門診績效、職稱評定加分等方式進行補償,但目前缺乏統一標準和執行力度,導致政策落地效果參差不齊。
醫生長期超負荷工作已引發健康問題,如過勞、心理壓力等。有醫生直言:“醫生護士可以累,但不能太累”,擔憂疲勞狀態下易增加醫療差錯風險。部分患者對醫院周末開放門診表示支持,但醫護人員卻面臨“熬時間”的尷尬。例如,某醫院周日下午門診患者稀少,醫生仍需留守,加劇了資源浪費與個人精力消耗的矛盾。
盡管文件已下發,但部分鶴崗市三甲醫院醫生稱尚未收到正式通知,表明政策執行可能存在滯后或差異。類似政策在其他地區(如北京、重慶)的實施也因醫院而異,部分通過彈性門診緩解矛盾,但整體仍依賴醫護人員的“自愿奉獻”。
這背后事實上反映了醫療行業長期存在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的問題。醫護人員呼吁政策制定者需平衡患者需求與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而非單方面強調服務延伸。
有觀點指出,若加班能獲得合理報酬(如高額補貼),醫護人員對犧牲休息的接受度可能提高,但當前政策更多停留在“義務層面”,缺乏激勵措施。如何在提升便民服務的同時保障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成為政策優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圖文來源:護理傳真 作者:九人
編輯整理:護理傳真責任編輯:張昕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