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關稅戰出師不利的現實讓美國人明白,全球化肥市場互聯互通、保持化肥供應鏈平衡運轉有多重要,否則一不小心,化肥關稅的回旋鏢就傷及自家的農業領域。
美國既是全球主要的化肥生產國,也是主要的化肥消費國,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占全球總用量的11%,位列中國和印度之后,排在第三位。
據美國發布的《2024年化肥行業經濟影響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化肥行業每年可為美國經濟貢獻1000多億美元,2024年這個數字攀高至1400億,每一年50多萬美國工人將在本土的化肥工業里領走360多億美元的工資,還有300多萬農民因此受益。
美國農業以大田作物聞名全球,有著超強的競爭力,美國農業生產的玉米、大豆、小麥、陸地棉、高粱、大麥、燕麥、水稻、向日葵、花生和甜菜等作物,除去供應本國市場,還大量出口。而這些大宗作物的生產都需要大量的化肥,按照美國農業界的說法,“沒有化肥,就無法種植現代化大規模的玉米、小麥、大麥或大豆。”
但美國的化肥生產和使用,始終存在一定的對外依賴性。
美國是氨的主要生產國,但每年仍需要進口約12%的氨來滿足國內的需求;美國是第四大尿素生產國,但同時也是第三大尿素進口國。
美國的鉀肥和磷酸鹽與加拿大深度綁定,美國有高達98%的鉀肥需求依賴進口,主要供應商正是鄰國加拿大,僅2023年美國就從加拿大進口了近千萬噸鉀肥。同時,美國每年有近40%的磷酸鹽出口加拿大。
盡管地大物博的美國正在加速推進化肥生產能力建設以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但這是一個資源底蘊和技術研發深度影響的行業,與全球供應鏈密切相關——或者說,太過集中,又頗有些脆弱。
事實上,因為發展歷程的關系,全球農業領域的多個細分賽道都有著較高的行業集中度,馬太效應非常明顯,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像中國一樣擁有后發優勢。比如種業領域,陶氏杜邦、中國化工、拜耳和巴斯夫四家企業占去了全球專有種子銷售額的60%以上。在化肥行業,美國擁有世界500強企業里唯一的化肥企業美盛公司,其是全球最大的磷肥生產商。氮肥方面,CF Industries、Nutrien、Koch和Yara-USA四家企業僅在美國就有32家工廠,生產了美國市場上超過75%的氮肥。在中國,有著大小700多家氮肥生產公司。
化肥是全球一體化市場的典型代表,各個化肥生產大國每年的近5成產量都被用來貿易,強如美國,也不能只靠自家就實現所有主要農作物的化肥供應。甚至,為了保持穩定的農業生產,美國還需要向被自己制裁的俄羅斯購買占其化肥進口總額15%以上的化肥,美國不是沒想過禁了俄羅斯化肥,但因遭到了本國農民的激烈反對而不了了之,美國農業也經不起化肥成本增加的些微波動。
為解決美國農民因肥料價格上漲而面臨挑戰,美國于2022年發起了肥料生產擴張計劃(FPEP),運轉至今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新一輪關稅戰里的化肥關稅很可能使其按下暫停鍵或出現一定的倒退。業界已經篤定,因為地緣、能源、物流等因素,2025年,全球氮、磷和鉀的供應將繼續緊張,美國的化肥關稅將可能導致情況更趨復雜。
身為全球靠前的工業、農業大國,近年來通過加強研發與技術引進,中國持續提高多個國產化肥品類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在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農業生產需求的同時,成為全球化肥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目前來看,中國化肥工業并不會受到美國化肥關稅的影響,相反,美國的化肥關稅或將給中國的化肥工業帶來一定的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