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做按揭。”
“貸5年可以拿到優惠價格,2年后提前還清,加上利息依然比全款便宜。”
近日,界面新聞記者走訪了深圳多家汽車4S店,發現“高息高返”現象十分普遍。所謂 “高息高返”,通常是指商業銀行與汽車經銷商的一種合作方式,為拓展業務,銀行會以高額返傭吸引經銷商向客戶推薦其車貸產品,經銷商為促進銷售,會將部分傭金作為車價補貼,以此降低購車總價。
界面新聞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目前多家4S店的貸款營銷方案類似,均要求貸款5年,年利率5%,兩年后可提前還款,中間不產生手續費或者提前結清的費用,加上兩年利息后的購車價普遍小于全款購車價。
從行業看,汽車經銷商日子并不好過,2024年上半年經銷商的虧損比例達到50.8%。為保住市場份額,經銷商不惜以價換量,在此背景下,“高息高返”似乎成為了經銷商重要的“價格戰”之矛與補血之泵。
但“高息高返”帶來的惡性循環同樣需要行業承擔。如何與金融機構展開良性、健康、可持續的合作,不僅是經銷商需要逾越的一座大山,對金融機構、消費者、監管方而言,同樣是一道待解之題。
長貸短還,即可獲利
界面新聞記者近日以消費者身份走訪,發現多家4S店都在積極營銷按揭買車。
(某4S店的5年貸款標語 攝/何柳穎)
某4S店銷售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若全款購買,某車型裸車價是45.4萬,若申請5年貸款,價格可以降低至38.8萬,但這個價格也要滿足貸款要求——“本來要求貸35萬以上才可以,但可以幫你按照貸款30萬申請”。
按照貸款30萬計算,年利率5%,貸款兩年可提前還款,產生利息3萬,相當于實際車價41.8萬,依然比全款價格便宜。
多家4S店銷售人員都向界面新聞記者強調,按揭買車要比全款購買便宜,只要長貸短還,即可獲利。
在某門店,“超低首付20%起”的標語十分醒目,但銷售人員和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實際首付門檻并不以此為準,可能低于20%。
根據多名銷售人員的說法,目前市場價格的基本邏輯是,貸得越多,可獲得的優惠就更大。這意味著,若想拿到最低價,需要達到一定的貸款金額,部分車型比例大概在車價的90%。
某銷售人員稱,這并非是經銷商的要求,主要是為符合銀行的借貸要求。
降價帶來的吸引力最為直接,按揭買車已然成為了4S店消費者的主流支付方式。多位銷售人員都表示,絕大部分消費者都傾向于選擇貸款購車,“即便買豪車也如此,大家都會算這筆賬”。
一個問題在于,目前5%的年利息算不算真的“高息”?
受訪對象對持不同意見,有業內人士認為的確算高息,但也有多位受訪者認為,5%并不高,“幾年前我們的融資綜合成本幾乎達到8%-10%”。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十幾年前汽車金融的借貸利率要超過10%,如今5%的利率屬于偏低水平。
不過還要考慮到貸款期限問題。“銀行5%的利率不算高,只是通過5年期的還款期限提高了返傭,讓經銷商獲利更多。”汽車金融大全APP創始人匡志成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界面新聞記者同時走訪了幾家新能源車銷售門店,此類門店對于按揭買車并沒有過多推介,問及價格,銷售人員稱“全款和按揭價格差不多”。
“我們的全款價格和貸款價格并無差異,只是貸款會產生額外利息,目前沒有免息方案。每家車企的金融方案和活動不一樣,我們也不會要求客戶必須在我們的金融公司貸款。”某新能源車企銷售人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能源車的金融方案更多地強調0首付、前期0月還等“輕還款”方式,但銷售價格相對固定,并沒有在按揭價格上做過多文章。
經銷商:深陷價格泥潭
以價換量,是汽車經銷商擁抱“高息高返”的最迫切動因。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至2023年,全國有超過8000家汽車4S店退網關門,年均退網量超2600家。該協會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新能源汽車盛行的當下,燃油車市場需求劇烈收縮。
活下來,已經成為經銷商的頭等任務。某銷售人員稱,如果不做貸款,申請到的車價優惠就沒有那么多,自然就容易丟失市場份額。
上述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經銷商的虧損比例達50.8%,盈利比例35.4%,虧損面較上年明顯擴大。
在經銷商利潤結構中,新車銷售虧損嚴重,新車毛利貢獻為負數,且虧損持續擴大。而售后服務和金融保險業務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9.7%和36.9%。
有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經銷商經營困難,“高息高返”其實是一個重要的補血來源,稱得上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
從積極面看,“貸款購車其實降低了購買門檻,有利于挖掘市場的消費潛力。”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上汽通用金融市場銷售部總經理鮑震曾指出,眼下汽車金融市場“高息高返”現象泛濫,汽車行業依然沉浸于價格戰,金融機構想要利用價格折讓爭取更多市場份額,邏輯上可以理解、本質上無可厚非。但實際上這些產品變了味,很多車型的銷售,貸款與不貸款的價格截然不同,汽車貸款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捆綁銷售。
若“價格戰”得以偃旗息鼓,“高息高返”想必會大幅降溫。只是,這個前提條件暫無出現跡象。
“‘高息高返’會為經銷商帶來利潤,但不是唯一來源,經銷商應向消費者提供貼近市場利率的金融產品,促進車輛銷售,結合自身優勢,拓寬經營范圍,才能提高盈利能力。”鄭州達喀爾汽車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樊偉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銀行:一筆劃算的交易?
對于銀行而言,“高息高返”是一筆劃算的交易嗎?
某大行銀行人員小A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高息高返”是銀行與經銷商合作的普遍模式,年利率在4%-5%,首推均為五年期貸款,五年總利率基本在20%以上,貸款金額一般會按可貸款的最大金額進行審批。
小A透露,五年期返傭比例一般在10%以上,具體根據貸款利率進行浮動,而經銷商一般會將大部分傭金讓利給消費者。
若按以上30萬的貸款金額進行計算,則傭金大概在3萬元,剛好與兩年利息持平。而對銀行有利的一個實際情況在于,兩年后能提前還款的客戶比例通常不能達到100%,后面3年的利息依然是一筆值得期待的收入。
若提前兩年還款,銀行會虧損嗎?小A告訴記者,虧損的情況會(偶爾)出現,但正常兩年提前結清一般不會導致虧損。
另一大行從業人員小C則稱,其所在行對于提前還款會收取3%的違約金,不同經銷商的提前還款期限也不同。
事實上,利息收入之外,銀行瞄準的還是一系列業務機會。
“首要的還是搶占市場份額,增加業務量,提高知名度,快速吸引汽車領域客戶。同時還涉及銀行卡發放、三方綁卡業務等,衍生的潛在業務都能為我行帶來中收效益。”小C表示。
值得指出的是,在汽車金融這個牌桌之上,銀行仍是最大玩家。
根據微眾銀行與羅蘭貝格聯合發布的《2024年中國汽車金融報告》,在中國乘用車金融市場競爭格局中,商業銀行(含銀行背景汽融中心)2023年占比達到46%,較2020年上升9個百分點,其次為汽車金融公司(主機廠與經銷商背景),占比39%,租賃公司(含汽車背景與第三方背景)占比15%。
相較于其他玩家,銀行手握多張王牌,包括更低的資金成本,更大的客戶資源等。
興業研究報告認為,從同業發展經驗來看,銀行與汽車廠商、汽車經銷商的緊密合作是銀行發展汽車消費金融場景的核心要素之一。部分銀行在合作中形成比較優勢,從而更為主動地掌握渠道話語權。
而在商業銀行的息差壓力之下,汽車金融更是銀行難舍的“一塊肉”。
以平安銀行為例,該行2024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24年9月末,汽車金融貸款余額2870.66億元,1-9月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發放419.68億元,同比增長54.8%。
交通銀行2024年中報亦強調,報告期末,境內銀行機構個人消費貸款較上年末增長 30.08%,增幅行業領先,汽車場景貸成為新增長極。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高息高返”并非一本萬利,高傭金之外,“長貸短還”也會導致利息收入的減少,資金成本的利用效率降低,等等。
監管:推進整改
從結果看,通過“高息高返”,商業銀行拿到了貸款業務,經銷商以低價促進了汽車銷售,消費者也獲得了價格優惠,似乎是一個三方利好的銷售通道。
但個中利害關系仍需警惕。對于消費者而言,貸款價格要比全款價格便宜的一個條件是“提前兩年還款”,若兩年后資金緊張,無法提前還款,后面3年的利息需要計算在內。
另外,提前還款是否會產生違約金需要明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不乏“金融公司辦理人員未告知提前還款需要付8%的高額違約金”等類似投訴。
同時貸款也可能會帶來成本的增加,比如保險。崔東樹提及,大部分按揭購車都會要求購買全險。
“‘羊毛出在羊身上’,經銷商獲得的金融返傭,未必全給消費者,實際上,由于經銷商參與,貸款有了中間人,反而會抬高貸款利息成本。有很多‘高息高返’業務存在利息不透明問題,很多消費者被迫背上高息債務。再者,‘高息高返’也容易造成過度借貸的問題,很多消費者在沒有貸款需求的情況下,被誘導辦理車貸。”經濟學者盤和林向界面新聞記者補充稱。
并且,“高息高返”也不利于構建健康的金融市場競爭秩序。“借助‘高息高返’,銀行的市場份額大大增加,而廠商的金融公司資金成本比銀行高,市場份額大大下降。”匡志成表示。
綜合以上諸多隱患,“高息高返”現象遭遇強監管并不令人意外。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汽車金融業務促進汽車消費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
重慶金融監管局在《通知》中明確指出,相關金融機構要推進汽車貸款業務“高息高返”整改,對照行業自律要求全面清理存量業務。
《通知》明確,相關金融機構要嚴格遵守行業自律要求,不得以高額返傭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搶占市場份額。市銀行業協會要加大汽車金融行業自律管理,對相關金融機構執行自律公約情況進行行業通報,對發現的“高息高返”、異地違規展業等線索及時向監管部門、中國銀行業協會反映,共同規范汽車金融市場發展。
事實上,這并非“高息高返”首次遭遇收緊。
2022年12月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汽車金融業務的通知》提出,金融機構不得通過向經銷商支付高額傭金的方式引導經銷商向消費者強制搭售金融產品或服務,或選擇性向消費者推介高傭金金融產品或服務。
2023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金融監管總局集中開展“為民辦實事”專項行動》,提出進一步整治汽車金融業務“高返傭”問題,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促進汽車金融市場穩健發展。
2024年11月,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聯合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和上海市融資租賃行業協會共同發布《推動本市汽車金融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的倡議書》,其中明確加強對汽車金融業務的管理,不以支付高額傭金的方式引導汽車經銷商向消費者強制推銷汽車金融產品,或誘導消費者選擇高傭金汽車金融產品。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根據《中國銀保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汽車金融業務的通知》等一些歷史監管文件中所體現出的內容,‘高息高返’與其中的文件精神不符,例如違反公平定價原則,未向金融消費者如實、全面披露相關信息,以及不利于構建良性的競爭秩序等。”
重慶監管局發文后,其他監管機構會否有跟進動作?
蘇筱芮認為,此前各類型銀行、各地對“高息高返”執行力度不一,此次地方監管發文或是一種信號,意味著各地監管對于金融機構的“高息高返”會逐步收緊。
“預計各地監管部門將會對域內汽車經銷商進行排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高息高返’行為予以有力的執法打擊。同時建議監管部門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結合起來,從消費者視角獲得更多‘高息高返’和違規展業行為的線索。”盤和林表示。
銀行層面,市場多次傳出“高息高返”業務調整、暫停的消息。
在某大行北京分行工作的小C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高息高返’在整改,我們今年年初都暫停了相關業務。”不過在深圳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多家大行仍在推行相關業務。
受訪專家認為,如今伴隨監管收緊信號漸強,銀行的汽車金融業務、與經銷商的合作模式或出現一定調整。
蘇筱芮認為,“高息高返”并不能為銀行貸款業務帶來長久增長動力,而是增加了銀行的自身經營成本,整改動作從短期看可能會流失部分資源,長期看,在沒有“高息高返”的競爭環境之下,銀行機構將更加關注市場經營實際和經銷商提供服務的質效,將目光聚焦于產品及服務的打磨。(來源:界面新聞 何柳穎)
【汽金進化論】&【汽金相對論】即將來襲!
歡迎各位2月21-22日,
一起走進上市名企:【江蘇金租】
共話:《汽車新零售&新金融 涅槃之路》
活動地點:南京金融城 江蘇金租4樓報告廳
有意參會的汽金老鐵,可以:
直接聯系:鷂石周 索要《參會指南》
【汽金進化論】&【汽金相對論】001期,
請關注【鷂石周說汽金】視頻號
2、掃碼:添加鷂石周微信
3、遞交:個人名片或工作信息
4、現有其他群的朋友,請勿重復加群
二、《車貸周刊 知識星球》私圈
加入《車貸周刊 知識星球》
添加鷂石周微信:18956044566
邀請進【車貸周刊 知識星球 VIP 1群】
其他福利:參加線下活動直降1-200元
額外贈送:三選一
1、個人:3個行業問題深度交流
2、個人:行業就業機會背調或推薦
3、公司:公司材料模板診斷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