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侵刪。
生活中,如何分清貴人是在考驗你,還是在給你機會呢?
葉曉明和肖亞文都認為丁元英是貴人,為什么前者只能趴著井沿看一眼又掉了下去,而后者卻能每每把事情辦妥,穩穩接住機會呢?
再刷肖亞文押掉全部家當31萬元,在最危險時入股格律詩,并做好一輩子為歐陽雪打工的準備,才猛然明白葉曉明在求和失敗后,為何火急火燎地退股。
除了認知低、怕吃虧外,葉曉明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他雖然認為丁元英是高人,可能是改變他命運的貴人,但沒有提前花時間認真仔細去了解他。
因為不了解,所以就不會明白、也看不懂丁元英對下一步運作,以及對每件事的預判。
這也是一種因果,你想鏈接一個人,對他卻不夠了解。
而是僅憑他家里幾十萬的音響,用高檔茶具,和別人眼中對他的評價,而【盲目】地跟隨,去合作,這無疑是給自己挖坑,為自己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對一個人不夠了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們之間的緣分還沒到,還沒到可以合作共事項目的時刻。
這個時候就不要期望對方給你機會或者資源,就算是給你了,你看不明白,自然也接不住。
對丁元英不夠了解,這是葉曉明的【失誤】,也是導致他和肖亞文不同結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肖亞文給丁元英當了一年多的助理,丁元英對她能力非常認可,也足夠了解信任她。
私募基金解散后,他為什么讓肖亞文幫他找個地方清凈隱居,而不是找韓楚風。
要知道找房子這事屬于丁元英的【私事】,相比肖亞文,韓楚風一來是自己好友,二來資源、人脈、能力都更強,為什么不找他呢?
這說明丁元英對肖亞文的【認可】,說白了,貴人讓你辦私事,這是在給你機會。
兩人在一起共事一年多,他們互相足夠了解、信任,也有足夠的默契。
肖亞文的綜合能力很強,只要丁元英一句話一個眼神,她都會多個維度幫你考慮周全,并且在多個維度中找到均衡點。
后來,丁元英讓肖亞文幫忙在北京找門面和倉庫,就印證了這一點。
他并沒有詳細交待要多大面積,價位多少,只是讓芮小丹轉告她,想找個音響店。
還說,其他方面,肖亞文都會考慮周全,完全不用操心。
因為足夠的了解,所以足夠的信任。
不管是當初找房子還是找門面倉庫,這都是丁元英給肖亞文【拋鉤子】和【給機會】。
而反觀丁元英讓葉曉明等人加入格律詩,根本不是機會,而是在考驗他們。
也可以說,如果他們經受住了考驗,那么才有【上岸】的機會。
丁元英曾用【聰明】二字來評價葉曉明,但又說一個人單單用聰明來評價,遠遠是不夠的。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丁元英看不上葉曉明他們,所以自然也不屑給他們機會。
任何時候,想鏈接到貴人,中間一定會經歷一些考驗。
這些考驗不論是自然發生還是刻意為之,要讓貴人覺得你有能力、有分寸,而且足夠的了解和信任他。
反之,就如同葉曉明,想鏈接貴人,想靠丁元英上岸,但又不花時間認真去了解其做事風格、為人處世。
這就導致了揣摩不透對方的動機和預判,經受不住考驗,錯把機會當成陷阱,火急火燎地給丟棄。
因為肖亞文對丁元英足夠的了解,所以,丁元英讓她做的每一件事,她都能夠分清這是給我【機會】,還是在【幫忙】。
她在這一點真的拿捏得特別有分寸,給人的感覺就是多一句過多,少一句不行。
想要鏈接高人,把他變成自己的貴人,一定要多了解多思考,然后無條件的去相信。
對方到底是什么樣的人?他的能力、為人處世、做事風格都是你所喜歡也一樣認可的嗎?
如果不是,趕緊止步,再去了解,或者直接舍棄。
如果你決定相信并跟隨,就要無條件的相信自己的眼光,并做好接受一切結果的準備。
假如結果我顆粒無收,他坑了我,我也認,這是我判斷失誤的結果。
切記,在鏈接和投誠之前沒有仔細的思考和了解,憑感覺他好像很厲害是個高人,而一股腦地撲上去。
撲上去之后,開始左右搖擺,懷疑人家的能力、動機,甚至懷疑自己的決策。
該嚴謹的時候不嚴謹,該有魄力的時候反而像個跳梁小丑。
古語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只有真正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才能在機遇與考驗面前,做出明智的選擇。
這也告訴我們:在追求機遇時,要以嚴謹的態度去了解,以堅定的信念去信任,以智慧的眼光去分辨。
只有這樣,才能抓住那些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感謝你讀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