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5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日前在廣州召開,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會上,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講話中點名三家科技企業,指出中國已經顯示出引領時代浪潮的全新氣象,廣東更應該在百舸爭流中奮力爭先,引發境內外輿論熱議。2月8日,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在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專訪,就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發展等相關話題做出深入解答。
鄭永年教授指出,中國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對應的時代背景是以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產業革命。要讓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培育更多如DeepSeek這樣的明星企業,政府可以更多著眼于構建企業科技創新的“生態”,尤其注重那些面向未來的中小微企業。他相信,作為“中國硅谷”,深圳有著獨一無二的科技創新環境和區位優勢,將會冒出一大批具有“獨角獸”潛質的企業。
鄭永年教授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專訪
直新聞
2025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日前在廣州召開,您連續第三年參加“新春第一會”,請談談今年參會的感受和體會。
鄭永年:今年是廣東第三次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每年都是新春以后第一個工作日舉行,也說明廣東的領導們對經濟發展可以說是非常重視。
我以前也說過,其實年初的“動員大會”非常重要,確定發展的方向,同時凝聚政府、社會、企業的共識。因為大家要形成一個合力,沒有共識的話就沒有合力。尤其是對于經濟的未來展望,你需要有確定性。確定性從何而來?信心從何而來?政府和企業家、和社會各群體一起坐下來談,凝聚共識,才能共同尋找到確定性和信心。這樣大家心里會比較踏實,知道我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他在做什么。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還有一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每年大會的主題也不盡相同,都是與時俱進的,體現了經濟發展的“抓手”所在,今年就特別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我認為這個主題非常重要,尤其是對于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必須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否則發展會出現不均衡,某些領域難以突破。
同時要指出的是,不同時代都有不同的產業體系。今天我們所說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其實對應的時代背景是正在發生的第四次產業革命,而這恰恰以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直新聞
科技創新如何賦能產業升級?從這個角度來看,深圳有哪些優勢?
鄭永年:我們這些年經過很多的研究,提出了一個“三駕馬車”的概念,就是基礎科研、應用技術轉化、金融支持,三者缺一不可。
在基礎科研方面,深圳以前相對弱一些,但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也慢慢發展起來了;應用技術轉化則是重中之重,整個珠三角地區一直是“世界工廠”,尤其是深圳、東莞,在應用技術轉化這一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而在金融方面,深圳毗鄰香港,能夠很好利用到香港的金融資源,同時內部由國資、民營資本參與的各類金融風投服務,其實也在逐步地發展起來了。
前面我也講到,這一次的產業革命以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產業升級呈現出非常有意思的特點,那就是高度集中化,尤其是在區域上高度集中。中國目前來看最重要的產業地帶,就是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因此,一定要認識到這兩個地區對于全國產業升級的重要性。
深圳又是珠三角的核心引擎,這也可見深圳的分量。放在產業革命的框架中來看,深圳有著非常完備的應用技術轉化的基礎,這為推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速落地應用和規模化發展提供條件。其實,從互聯網時代到人工智能時代,深圳這一塊的基礎是非常好的,要如何把它發揮出來,這是關鍵。
直新聞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日前在大會上點名三家企業,其中就包括深度求索(DeepSeek)。您如何評價DeepSeek給世界帶來的影響?
鄭永年:大家都在討論這個話題,但是我們也要客觀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
我個人覺得,首先美國方面震動最大的就是資本。因為過去的AI大模型領域對于芯片有著很強的依賴性,而美國在這一領域處于壟斷地位,導致出現定價過高的問題,也就是存在很大的泡沫。現在DeepSeek出來之后,大家就看到了,原來以前其他的AI大模型存在著那么大的泡沫。
DeepSeek的誕生一舉拉低了市場價格,尤其是資本就恍然意識到,過去的價格太高了,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反應,也形成了資本的集體恐慌,因此很多美國政客也開始故意煽動反華情緒,故意夸大中國人工智能的威脅。
當然,還有國內一些輿論說“我們超越美國了”“我們打敗美國了”等等,這些聲音我們要審慎看待。在我看來,最值得重視的應是科學界的看法。他們總體是比較客觀的,認為這是“開源”的勝利,而不是“閉源”的勝利。技術進步有其內在的邏輯,開放始終是最關鍵的一個要素。
可以看到的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企業,一旦處于壟斷地位,那么馬上就會變得封閉起來,封閉肯定就會落后了。
直新聞
您如何評價深圳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現狀?未來如何進一步培育更多明星企業?
鄭永年:對于政府而言,其實不是要花大力氣去構建“業態”,而是要更多著眼于構建企業科技創新的“生態”。業態就是企業根據自己的評估,應當去哪里發展建設,就去哪里,這是慢慢形成的。但生態不同,這是政府可以著力建設的,尤其是改善營商環境、提升對企業服務水平等等。生態好起來了,企業自然就多起來了,發展也就快起來了。
深圳不僅僅人口規模大,在經濟、科技、制造業等等都形成龐大的規模,整體的產業升級也是具有規模效應的。有一點我還是比較喜歡的,企業沒什么事情的時候,深圳政府 invisible(隱形的),但一旦企業遇到問題,政府一定會出面解決問題,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你不需要的時候就不要出現,這就是一個政府服務企業、構建良好營商環境的最佳狀態。
這幾年里,我也調研走訪了一些深圳的人工智能企業,這些企業都是非常優質的企業,一個好的環境可以加速它們的發展。目前來看,深圳的華為、比亞迪這些明星企業,都已經是大企業了,大企業自身建設能力很強,因此我們的政府要更多注重那些面向未來的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具備“獨角獸”潛質的企業。“獨角獸”是有很大可能成長為大企業的,潛力十足,我們要認識到這點。
我個人相信,深圳今后會冒出一大批這樣的企業來,這是因為深圳作為“中國硅谷”,有著獨一無二的科技創新環境,其中以規模效應和高效的應用技術轉化最為重要。
直新聞
您落戶深圳已經五年了,您覺得這幾年深圳有哪些發展變化?
鄭永年:我一直說,大家把深圳比作“中國硅谷”,的確是名副其實。你要是去硅谷的話,看到的場景也是這樣的,大家一直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這也是為什么深圳能吸引我們,吸引全世界那么多的年輕人。眾所周知,深圳的平均人口結構是相當年輕化的,因為深圳吸引的年輕人特別多,人口流入大。年輕人為什么要來?那就是因為深圳有創新的機會,有工作的機會,這一點很重要。
這幾年來,我在深圳遇到的大部分人身上,都能感受到他們充滿動力。我一直用一句英文來描述深圳,“Shenzhen is a city of innovation, by innovation, for innovation”,意思就是,“深圳因創新而生,因創新而在,因創新而行”。所以,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創新生態都是首屈一指的,這在外國朋友那里也都是有口皆碑的,世界上很少找到一座城市能擁有像深圳這樣比較好的創新生態了。
你去看深圳的基礎設施,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相比,都絕不輸他們,對吧?我們再放眼廣大民營經濟,大疆、華為、比亞迪,其實都是深圳的民營企業,都是深圳培養出來的,跟深圳一起發展至今的明星企業。而就未來而言,深圳當然是要培養出更多年輕的“獨角獸”企業的,而且要令它們成為第二個大疆、第二個比亞迪、第二個華為,這一定是深圳會竭盡所能去做的事情。
*文章來源于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欄目訂閱號“直新聞”。
作者丨陳淼松
攝像丨李亮 孫樹君
排版丨陳吉歡
編輯丨曾子瑾
審校丨李璨
監制丨王云霞?
鄭永年: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三駕馬車”
南都專訪|鄭永年:邁入“第三次開放” 廣東可引領構建四個“大市場”
鄭永年:中國能否成為一個“開源國家”?
關于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臺。IPP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系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咨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臺,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