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敢于創新、勇于試錯;杭州的實踐則表明,要注重人才培養、營造創新氛圍。從中國科創的未來出發,我們需要更多的杭州,也需要一個又一個的深圳。
因為杭州,深圳火了。
杭州科創“六小龍”集體出圈,有自媒體評論杭州科創產業及營商環境時,把千里之外的深圳帶上了。許多人的問題是:這些科創黑馬為什么出現在杭州而不是深圳?
這樣的對比,讓深圳莫名其妙,也不免有歧視杭州科創精英之嫌。
為什么不能是杭州?要知道杭州高校科研機構林立,深圳有馬老板,杭州有馬老師;深圳有萬千候鳥,杭州也人才濟濟;深圳民營企業眾多,浙江更是民營經濟的大本營;深圳是科創的江湖,杭州更是千年武林,創新活力、資本一點都不少。
天下的花兒不可能深圳獨享,中國科創江湖也不可能是深圳“獨孤求敗”。正如春節期間,成都原創IP哪吒在各大平臺爆火出圈,從萬人空巷的國潮燈會到橫掃熱搜的創意營銷,千年蓉城正用文化軟實力演繹著新時代的蜀地傳奇。
每個城市都像璀璨星斗各放異彩——深圳在硬科技賽道開疆拓土,成都在新文創領域獨樹一幟,杭州的數字經濟、合肥的量子科技、西安的航天產業都在書寫著獨特的城市敘事。
當科創之花開遍大江南北,當文化自信滲透神州大地,我們終將明白:深圳作為科創先鋒的價值不在獨占鰲頭,而在以先行示范激蕩起整個創新生態的春潮,讓百花齊放的華夏文明在競合中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無論是來自深圳的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還是杭州“六小龍”,或者哪吒背后一眾國漫技術頂流,這些震驚世界的科創文創成果,代表的是中國在世界的高度,創出中國的星辰大海。
從這個意義來說,我們需 要更多的深圳、杭州、成都,需要更多的騰訊、華為、“六小龍”或者是頂流文創IP,而不是從一城到另一城的非此即彼。
01
深圳,中國科創的“原爆點”
宇樹科技的創始人以前就在深圳的大疆待過;《黑神話:悟空》的團隊更是從深圳過去的,DeepSeek大老板賺的第一桶金也與深圳有關……
所有人關注他們為什么從深圳到杭州,恰恰忽略了深圳就是中國科創的“原爆點”。
深圳,這座從邊陲之地崛起的國際大都市,四十年間始終肩負著“試驗田”與“破冰船”的使命,從最早構建市場經濟規則,到如今成為全球科創版圖的核心節點,其發展軌跡始終緊扣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脈搏。
作為中國科創的“原爆點”,深圳的獨特價值不僅在于誕生了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世界級企業,更在于構建了“市場驅動+產業鏈聚合+資本催化”的創新生態。這里沒有歷史包袱的羈絆,卻有著最活躍的風險投資、最密集的產學研轉化網絡、最寬容的試錯文化,以及“三天一層樓”般追逐創新的效率。
即便是杭州崛起的科創新勢力——無論是宇樹科技創始人從大疆帶走的機器人基因,還是《黑神話:悟空》團隊從深圳汲取的硬核科技美學,抑或DeepSeek大模型背后創業者與深圳的資本淵源——仍可以說是深圳創新能量的外溢裂變。
深圳這座城市早已超越地理邊界,成為技術、人才、模式擴散的“創新母體”。
隨著時代的發展,深圳的意義也從推動市場經濟觀念的擴散,逐步轉向推動科技創新和相關產業的擴散。 深圳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城市可以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營商環境,成為全球科技生態的重要節點。
從“三來一補”到“硬核科技”,從“世界工廠”到“創新之都”,深圳的進化史證明:真正的策源地從不畏懼競爭,因為它的使命本就是成為源頭活水,用市場化基因激活全國創新版圖。
當杭州等城市綻放出新的科創之花,恰恰印證了深圳作為“創新熱帶雨林”的生態價值——這里孕育的不僅是企業,更是敢為天下先的膽魄、尊重市場規律的智慧,以及讓創新自由生長的土壤。
02
不為人知的深圳科創黑馬
但是,除了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這十年來深圳沒有什么科創黑馬?這是個好問題,也是個偽命題!
因為 深圳這些年出現的黑馬,他們的產品要么是領域的“全球隱形冠軍”,要么是用顛覆性技術探索全新的商業化,其中不乏突破你想象的黑科技。
比如深圳班度科技的“裸眼3D“,可以直接在空中成像、不需要戴3D眼鏡就可看到3D視像!美國有實驗室初步實現了這樣的技術,但是只能做到1厘米以內,但是班度科技的卻已經做到幾十厘米,已經有了實際落地的場景,據說比亞迪某款車內就會安裝這個裸眼3D。
合成效果圖
在生物醫藥領域,深圳也出現了眾多創新藥企,比如去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晶泰科技,成為AI制藥第一股。坪山的唯公科技在熒光編碼微球、流式細胞檢測等核心技術上實現了眾多突破,打破美國Luminex公司多年來的全球壟斷,正在推動流式熒光檢測進入高質量、低成本的新時代?。
圖源:midjourney
還有無人機,在大疆之外,深圳構筑了龐大且高度成熟的無人機產業。比如龍崗區的代表性企業——深圳海飛絲科技,其Feimeng系列無人機在農業、測繪、救援、安防等行業有廣泛應用,且是國內植保無人機領域的先行者。福田區的企鵝智酷主打小飛象、Pathfinder、涂鴉等無人機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市場。
這些企業的引領,對深圳搶占“低空經濟“意義重大。
03
機器人江湖的
“十三太保”與“八大護法”
深圳人形機器人除了有騰訊、比亞迪這兩大巨頭之外,還有行業江湖公認的“十三太保“——星塵智能、眾擎、逐際動力、帕西尼、數字華夏、智平方、肯綮科技、大象、優必選、樂聚、大族、戴盟、邁步。
眾擎的人形機器人這幾天也火到國外了,在推特上有一段眾擎人形機器人在深圳街頭散步的視頻,連英偉達科學家范熙麟也表示懷疑:走路這么自然,不會是AI生成的視頻吧?
星塵智能、逐際動力的機器人也各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十三太保”其中九家都位于南山,南山成為深圳機器人研發重鎮,而深汕合作區則成為一個龐大的機器人制造中心。
“十三太保“還只是人形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家用機器人領域,深圳早已打開市場。越疆的協作機器人號稱工業機器人界的“輕功大師”實現全技術鏈自研,出貨量在協作機器人行業中排名全球前二、中國第一。
此外,在機器人智能與傳動感知領域,深圳還有“八大護法”:奧比中光、光鑒科技、帕西尼、兆威機電、鑫精誠傳感器、速騰聚創、中大信、微秒控制,為深圳人形機器人產業保駕護航。其中,奧比中光是機器人視覺和AI視覺科技的行業領軍企業,已與超百家機器人企業達成合作;而帕西尼的觸覺感知技術更是對標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擁有超人般的觸覺感知能力,是未來高端機器人必不可少的技術。
“十三太保“、“八大護法”,深圳的機器人已經蔚然成林。
04
智駕與類腦算法
在AI領域,深圳整體實力與北京上海看齊,在行業等專門領域可圈可點,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黑馬。
華為的氣象大模型可以精準預測天氣,相關研究成果登上了2023年7月的《自然》雜志。
深圳元戎啟行去年以來在智駕領域異軍突起,已經改變了無人駕駛格局,短短幾個月量產項目超10個,包括長城智駕版藍山、Smart精靈5號等量產項目。元戎啟行因此殺入智駕第一梯隊,與華為、Momenta并列。
算上大疆的智駕,深圳在智駕領域有華為、大疆、元戎啟行三大企業,而元戎啟行作為國內首個完全的端到端模型,前景不可限量。
值得注意的是,AI大模型底層架構的研究上深圳正在取得突破。
深圳陸兮科技推出的“NEURARK類腦架構”,不僅是第一個自研的國產大模型基礎架構,可以替代Transformer,而且可以大幅降低能耗。
從AI發展趨勢來看,類腦算法應該是未來的趨勢。“NEURARK類腦架構”提出者、陸兮科技創始人汪博倫與周芃是兩位年輕的女科學家,是深圳AI靚麗的風景。
05
科創需要長期主義
深圳在半導體、芯片、新能源以及一些消費產品上也有黑科技。
新能源領域有“六強”:貝特瑞、欣旺達、拉普拉斯、華寶新能、新宙邦、珈鈉能源。
消費領域的影石、韶音耳機、樂其SmallRig等,在國外的名聲要遠超國內。
就連門窗領域,深圳也出了一家黑科技公司——好博窗控。好博窗控打造出“雨天也開窗”的黑科技,創造性地改變了門窗的開啟方式。穩坐建筑五金行業全國第一梯隊。
可見,深圳的科創已形成“創新熱帶雨林”,它絕非曇花一現的煙火,而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考驗的是耐力、戰略和對未來的遠見。
將科創發展僅僅歸結于一兩個“零星爆款”產品的出現,就斷言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科創實力,無疑是短視的,也是對科技創新規律的誤讀。
真正的科技創新,需要長期主義的堅持和耐心。它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需要對基礎科學的重視,需要寬松的創新環境和對失敗的容錯機制。
一個爆款產品的誕生,或許是偶然因素的疊加,但要形成持續的創新能力,則需要深厚的積淀和長遠的規劃。這其中包括人才的培養,技術的積累,產業鏈的完善,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
毫無疑問,長期主義的堅持與沉淀,正是深圳科創這么多年來得以引領中國的優勢。 ? ? ? ?
06
我們需要更多的杭州
因此,將杭州科創企業的崛起視為對深圳的挑戰,是狹隘的視角。
中國科創的進步,絕非零和博弈,而是百花齊放、相互成就。
資本是逐利的,人才更是流動的。DeepSeek 、宇樹科技的成功,都離不開中國整體經濟環境的沃土,也離不開深圳先行先試所積累的經驗和人才。認為這些科創黑馬的出現,是深圳與杭州之間的此消彼長,無疑忽視了中國科創大環境下的要素流動和協同效應。
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看到,深圳和杭州可以形成互補和促進的良性循環。
深圳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和成熟的市場化機制,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和市場渠道;而杭州則擁有豐富的高校資源和創新文化,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和創意。兩個城市完全可能共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科創生態圈,共推中國科創事業的發展。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正體現在這種“多點開花”的格局中。
深圳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敢于創新、勇于試錯;杭州的實踐則表明,要注重人才培養、營造創新氛圍。 從中國科創的未來出發,我們需要更多的杭州,也需要一個又一個的深圳。
在科創實力決定全球競爭力的當下,一個城市與另外一個城市的片面對比,都有狹隘之嫌。我們更應該期待,中國科創多點開花、多城結果,無論是北上廣深,還是杭州、成都、重慶等等這樣的新一線城市,一個新的中國科創生態圈良性的流動與互動。那些震驚世界的“黑科技”,也不再是某一個城市專屬的榮耀,因為它們都代表中國科創的新尺度,也是在拓寬中國未來的星辰大海。
深圳的先行,杭州的崛起,希望僅僅是一個開始。
文|深圳客編輯部
圖片來自網絡
說說你眼中的深杭科創
留言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