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桂平一中的歷史沿革,之前有寫文介紹過,網上也容易找,本文就不復述了,各歷史時期校名有所不同,為方便敘寫,本文一律用“桂平一中”指代。 )
看桂平一中的歷史沿革,自1907年桂平中學堂開創,算起到現在,已經進入到第118個年頭了,這也是桂平區域內兩座百年中學之一。
百余年的風雨歷程,在不同時代的背景下,桂平一中的教育辦學過程可謂是多有波折,如辦學校址的歷經八遷,校名的數度更易,辦學一度中輟,等等。
這些如今都成為了桂平地方歷史故事,桂平一中的人文記憶之一了。
本文就說桂平一中的辦學一度中輟。
什么叫中輟呢?咬文嚼字的說,桂平一中至今近118年的辦學歷史,是有過中斷的,前后中斷兩個時期,加起近十年。
那好好的,桂平一中怎么會出現辦學中斷呢?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就是時代的人禍與時代的局勢影響了。
民國十年到十五年間(1921年~1926年),地方動蕩,粵軍,滇軍先后入桂與桂軍發生利益爭奪,時局不穩,桂平城也幾易其主,局勢極為混亂。
幾年間各方大軍在桂平時,如粵軍,滇軍,舊桂系陸榮廷部,新桂系李宗仁部等等,先后占領踞著桂平。這段歷史講起來就很亂雜了,反正這期間,桂平地方主要由這些大軍先后領導管理,而同時,地方也漸漸出現一種廣西自衛組織——民團總局,這種組織旨在加強地方治安和軍事防御,并且一般都是由地方的土豪鄉紳之類的人物掌控,并且由于政局不穩,縣府的威信還不如這種本地人控制的團局。
1925年前后,桂平縣最大的團局長是桂平東區社坡的薛揚波。這人的具體生平經歷,現在很零散,但評價都不高,有的文獻說他是“東區惡霸,惡紳”。
雖然為人如此,他作為東區人,也有“又當又立”的虛榮之心,于是,以他的權利,他和東區的幾位土豪鄉紳聯合起來,想在東區辦一所初中,但辦學是要經費的,自己出錢多了心又疼,于是,他打起了縣中學的辦學經費主意。
簡單說,在當時,各地的學校是分等級辦學的,省級學校經費來源多,縣級學校經費則主要靠各本縣自己籌措,像桂平一中辦學的經費,來源就是之前的桂平縣自己的賓興田,賓興產業所得的田租,鋪租一類,這些錢成為了一個辦學基金,以供本縣學校辦學經費之用。
那薛揚波等人為了在尋旺私辦東區初中,就擅自截取了賓興租的大部分資金,就造成了縣一中難以維持正常教學,被迫中止辦學。
直到1926年,廣西時局趨穩,省府,各縣府漸由新桂系完全掌控,同年秋,在時任縣長巫紹斌主持下,開會改組由土豪控制的縣團局,免去薛揚波局長之職,由進步人士李錫熙擔任局長。
同時,桂平地方的教育行政會議也接著召開,響應地方民情民意,在有識之士的支持下,改東區初中為縣辦,定為桂平縣立二中,而中斷辦學一年的縣中學恢復辦學,并正式改名為桂平縣立一中(1933年,兩校再次合并,取消一二之分)。
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當時的廣西省府進行了一次全省范圍內的,全方位的經濟普查,在李黃白的規劃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強廣西”計劃,推出《廣西建設綱領》,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話題,簡單說,其中對各級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這個大政策的影響下,省府發文,要求地方公立中學合并辦學,統一管理,于是,當時的桂平一中和廣西省立八中(后來的桂平潯高)合并。由此,桂平一中單獨的辦學歷史又中斷了幾年。
直到1943年,桂平地方復置桂平一中,而這個“復置”就復雜了。
多方查閱文獻,這一時期相關記載十分混亂不清,加上當時政策時勢影響,桂平又先后有幾所中學興廢,如國民中學,廣西省立潯州初級中學,廣西省立八中,桂平縣立初級中學等等,各校的歷史混在其中,導致很難說得清楚。
甚至現在桂平早期文獻認為,最早的1907年的桂平縣中學堂因撤并入省立八中,算是結束了,而如今的桂平一中歷史則應始于1935年,或是1943年,就是承接這幾所中學脈絡的。
當然,也正是“復置”同名,才讓人更加愿意相信,今天桂平一中就是始于1907年的桂平中學堂。
這也是一種歷史情懷了。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