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的朋友在微信上問,某一款雞蛋添加了葉黃素,這東西好不好呢?近年來,葉黃素憑借“護眼王炸”和“防近視神藥”等標簽,迅速成為保健品市場的明星產品。然而,在商家鋪天蓋地的宣傳與消費者焦慮的雙重推動下,葉黃素逐漸被神化,其功效被無限放大,甚至淪為收割智商稅的工具。
下面,我們將從科學證據、營銷策略與消費者誤區三個維度,揭示這場營銷狂歡背后的真相。
網絡上也有人拿著這種雞蛋問這種問題。
首先,葉黃素是指類胡蘿卜素葉黃素類(carotenoids xanthophy II),它包括了葉黃素(Lutein)及其同分異構體玉米黃素(Zeaxanthin)和內旋玉米黃素(mesozeaxanthin)等。 雖然它們名字不同但其本質都屬于葉黃素類(xanthophyⅡ),可以互相轉化并達到一定的比例共存。我們買的或者說大家認識的葉黃素,主要是兩側末端酮環上連接有兩個羥基的葉黃素(Lutein)。
其次,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是人體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
目前被發現的天然類胡蘿卜素已達700多種, 根據化學結構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兩類, 一類是胡蘿卜素(只含碳氫兩種元素, 不含氧元素,如B2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 另一類是葉黃素(有羥基、酮基、羧基、甲氧基等含氧官能團, 如葉黃素和蝦青素) 。
那么很多時候葉黃素是出現在保健品當中,或者是添加在一些食品當中。
那么下面我們看一下添加這個東西真的好嗎?
一、夸大宣傳與科學證據的鴻溝
1. 虛假功效的包裝,打擦邊球
商家常將葉黃素與“預防近視”、“治療干眼癥”、“逆轉黃斑病變”等功效綁定。例如,某德國進口葉黃素產品宣稱“靶向護眼”“緩解視疲勞”,暗示其具備藥物級別的療效。
然而,多項研究顯示,它沒那么理想。
近視防控無證據:
目前尚無充分科學證據表明葉黃素能預防或控制近視。近視的成因復雜,主要與遺傳、用眼習慣和戶外活動不足相關,補充葉黃素并非解決方案。
抗視疲勞作用有限:
葉黃素雖能過濾藍光、保護視網膜,但視疲勞的主因是長時間用眼導致的眨眼減少和調節痙攣,單純補充葉黃素效果甚微。 而且我們也知道,他的研究證據其實是很小的。但是有些商家為了吃這口飯就是要對大家進行一個夸大的宣傳。
改善黃斑病變的局限性:
葉黃素對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的預防作用有一定研究支持,但對已患病者并無治療作用,且需長期足量攝入(可能比不吃強一點),普通保健品難以達到有效劑量。老年性的問題顧名思義就是上了歲數的人可能都會有這個風險,不是吃了什么東西就能一定逆轉。
2. 混淆食品與藥品的邊界,刻意誤導消費者
許多葉黃素產品以“壓片糖果”和“軟糖”等形式出現,卻通過“德國藥房同款”、“醫藥標準”等話術暗示其醫療屬性。實際上,我國規定保健食品不得宣稱治療功能,而普通食品更禁止標注功效。商家通過擦邊球宣傳,模糊消費者對產品性質的認知,制造“萬能護眼藥”的假象。比如添加在一些日常食品當中。卻又不告訴您,如果均衡膳食的普通健康人根本就不缺。
例如剛才說,有的朋友拿來問我這款雞蛋怎么樣?雞蛋黃當中本來就含有這個物質,額外添加您并不一定能吸收得了。那么他又鼓吹自己是可以生食的、衛生標準很高的雞蛋,這個東西如果是生吃的話,吸收效率也不高,還比普通的產品要貴很多。這多出來的差價實在是……
更別說過量補充之后,可能皮膚指甲都會變黃,就像吃多了柑橘一樣,并且確實會吸收不良。還有胃腸道刺激、血細胞下降、凝血障礙,過敏和尿液出問題的可能性。
二、營銷策略:焦慮制造與科學術語的濫用
1. 精準收割“屏幕一代”的焦慮
針對長期使用電子設備的群體(其實目前就是基本全體民眾),商家通過“藍光危害”、“視網膜損傷”等關鍵詞激發護眼焦慮。例如,某電商平臺專題頁將葉黃素與“靶向護眼”和“延緩視力退化”直接關聯,暗示其必要性!
然而,多研究也證明藍光其實并不是直接危害眼睛視力的,近視、散光等等問題很多時候是基因和用眼問題造成的。并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防藍光”了,而是您不能通過吃東西防。目前研究,干眼癥是眼球表面的疾病,并不是視網膜的疾病,所以通過視網膜當中的葉黃素去吸收藍光,這個也沒什么意思。
2. 用偽科學、假概念背書與“成分疊加”套路
部分產品通過添加藍莓提取物、魚油等成分,營造“復合配方更有效”的假象。但這些成分的協同作用缺乏臨床驗證,且實際含量可能遠低于有效劑量!此外,商家常引用“前沿研究”的片段,卻回避結論的不確定性。例如,葉黃素與認知功能、心血管健康的關聯性仍存爭議,卻被包裝為“額外福利和優秀效果”。
三、利用一部分消費者的認知誤區與健康風險
1. “越多越好”的補充誤區**
我國推薦成人每日葉黃素攝入量為10㎎,對一些中小學生的要求是6mg。過量可能引發皮膚黃染或肝腎代謝負擔。然而,部分進口產品劑量遠超此標準,如某德國品牌單日攝入量達20毫克,卻以“療程建議”誘導長期服用。很可能就是充滿愛心的家長朋友們給孩子買了個“毒藥”。
2. 忽視天然食補的可行性
葉黃素廣泛存在于深色蔬菜(如菠菜、西蘭花)和蛋黃中,均衡飲食即可滿足需求。如果有小朋友不愛吃西蘭花的話,可以換個方法炒一下,或者是做成少放醬的沙拉。例如,100克菠菜約含12毫克葉黃素,遠超某些保健品單粒含量。但消費者更易被“便捷補充”的營銷吸引,忽略食補的性價比與安全性。如果大家都知道首先第一步是好好吃飯就能補充維生素,有一大半商家要倒閉的。除非是通過正規機構查出來某些問題或者是吸收有些障礙,一般來說不需要刻意長期的補。
3. “安慰劑效應”與真實需求的混淆
也有部分用戶反饋“使用了之后,眼睛不再酸脹或者眼睛更加舒服”,可能是心理暗示或同時調整用眼習慣的結果,而非葉黃素的直接作用。還有就是,如果您閉上眼睛面對自然光源多休息一會兒或者是課間注意出去放松一下,比吃什么都能調節。此外,商家利用“防猝死套餐”等概念捆綁銷售,將葉黃素與輔酶Q10、魚油等組合,進一步加劇非理性消費。我們也已經提到過,魚油是輔助治療的東西,絕對不可以當成主角,它的有效證據也非常的低。但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給人送禮,拎上點兒什么深海魚油一度被當成很有面兒的事。
四、理性消費:回歸科學與常識
1. 明確需求,甄別宣傳
若因飲食不均衡需補充葉黃素,應選擇標注“藍帽標識”的保健食品,并嚴格遵循劑量建議。警惕“治療近視”“逆轉病變”等違規宣傳,并且不要認為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因為很多國外的保健品含量非常大,對于同等年齡的中國青少年很可能超量了。
2. 記住食補優先,適度補充
成年人每日攝入300克蔬菜(半數為深色蔬菜)即可滿足葉黃素需求。每天保證一兩個雞蛋也是很簡單的事情。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也可以吃這個量。別把菜煮太爛,這個我們就不用再說了。特殊人群(如AMD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高純度補充劑,尤其不要上網上直接找代購去。如果是賣貨的,那就是男人都要補鋅,女人都要補鐵,小孩兒都得補鈣和多種微量元素,還要治眼睛,誰不會放過的。
3. 護眼的核心:用眼習慣與定期檢查
第一點看自己的雙方血緣的親屬,如果有高度近視和散光問題的長輩,就好自為之吧。其次,預防近視需增加戶外活動(每日2小時)、控制看書和屏幕時間;緩解視疲勞可通過“20-20-20法則”(每20分鐘遠眺20英尺外20秒);眼部疾病應及時就醫,而非依賴保健品和其他亂七八糟的眼鏡或者護眼燈。尤其是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要相信手機里跳出來那些穿著白大褂的廣告,有問題先去醫院正規眼科看!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知道,補充葉黃素并不能說是完全的智商稅,它本身這個東西是不錯的。但是不能盲目補充,不是誰都缺。不要被一些營銷號牽著鼻子走,花這個錢不如多吃一些好吃的東西。有一些偽科學概念或者不完善的研究的結論,其實總被別有用心的商家拿來制造焦慮情緒,家長朋友們可能覺得給孩子買了什么東西補充了,最起碼有心理安慰覺得對得起他了。但是這并不一定是對的。
如果您為了愛護眼睛,最主要的就是調節用眼方式,如果父母和長輩有視力問題的更加要注意預防,如果真的已經近視了,請配合適的眼鏡,盡量不要繼續近視(未成年的時候度數肯定還會增加),盡量保護眼睛。
最后,如果實在不行的話,打招呼沒看著別人,您也總算有個理由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