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人性的復雜面貌時,“貪”這一特質往往成為眾矢之的,被視為人類心靈的陰暗面,是驅動我們走向墮落與不幸的根源。然而,在這一普遍認知的背后,卻隱藏著對“貪”更為深刻且多元的理解。有人堅信,人性的貪,無疑是一種弱點,它讓人迷失方向,陷入無盡的欲望漩渦;而另一些人則持相反觀點,他們認為貪念實則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是推動社會與個人不斷超越自我的內在力量。
01
Jason:正方
人性的貪婪假如不能克服,就不會有圣人了,但是歷史上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去過悟道得道的圣人,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是說明了他們克服過人性的貪婪,這就徹底說明了克服是可以的,只是對普通人來說比較難。
實際生活當中,我們經常都忘記了自己也曾做到這樣,但很少人會下決心、用定力做到這樣,因為大多數人都被欲望所驅使,不會輕易放下人性中貪婪的一面,所以壞的種子一旦種下,就會一直驅使著,是我們的欲望讓我們放不下。
02
June:反方
在我看來,人性中的貪婪難以克服。作為高等動物,人性自出生便如影隨形,它扎根于群體基因,成為人類難以掙脫的本能。
人性的貪婪就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天生就喜歡美食、熱衷于玩樂,讓一個人發自內心地喜歡吃苦味的東西,幾乎是不可能的。哪怕因病吃藥,被迫接受苦味,病好之后,也不會有人說自己愛上了苦味。
對金錢的追逐、對更好生活的向往,同樣是貪婪人性的體現。從曾經居住的窯洞,到后來的磚瓦房,再到如今的商品房,居住條件的改善,固然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但背后也少不了人性中貪婪的驅動。
人性無法被徹底克服,即便一時被壓制,一旦時機成熟,便會再度占據上風,重新顯露出來。
03
Esther:正方
我們習慣了把周圍的人、世界的人想得很壞,因為接收到的信息大抵如此——打開抖音、視頻號、微博等,不是被騙去電詐、就是某某騙局。詐騙與人性的貪婪似乎離我們并不遙遠,與其相信無端的善良,更不如去相信人性本惡,去提防對方、裝備自己。
但,當我們把眼光放近些、放到實際的人身上,你會發現其實生活中真的會有無端的善意,而不全是貪婪與詐騙。會有陌生人愿意幫助你、也會不求回報的店主給你提供一餐短暫的溫飽,世界很大、詐騙很多,但如果將視線放到周圍、放到實際的人,總會有一些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去助人的人,鮮活地活在這個世界。
04
Grace:反方
人性的貪婪不能克服。
因為可以克服就沒有那么多追求禪修的人,去到云南甚至是印度地方,專門修禪,讓自己遠離鬧事,遠離欲望,真正修煉成為無欲無求的人,說是能修煉,但也非常難,據說也需要一定的悟性才能修成。
因此人性的貪婪是從出生那一刻就自帶的,人很多時候都是被貪欲所牽著走,追名車買豪宅穿品牌,甚至是追逐各種名利,這都是被貪婪所控制,能夠真正買得起以上提到的還真不到百分之1的人,其余99%的人都在窮其一生為了貪欲而活。
所以很難克服貪欲,但是能克制,在自己有貪欲的時候,盡量克制住,不做被貪欲影響的愚蠢人,很多都是消費主義下的陷阱。
■ 編輯排版|Bettie
■ 圖片|來自AI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