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太火了。
1月27日,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的DeepSeek-R1模型,問鼎蘋果中、美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第一。
問鼎第一
無論是行業內的專家,還是普通人,都在爭相使用這款AI產品。
在資本市場上,多只DeepSeek“概念股”在連續漲停。
隨著熱度攀升,網絡黑產也盯上了這一“香餑餑”。
據奇安信XLab實驗室的最新報告顯示,已有2650個網站仿冒DeepSeek。
DeepSeek之所以這么火,一方面,是因為技術的領先。
DeepSeek的DeepSeek-R1模型,預訓練費用只有557.6萬美元、不及OpenAI GPT-4o模型訓練成本1/10的模型,卻有能力執行與OpenAI o1相同級別的推理任務,并且開放供研究人員檢查。
這讓DeepSeek的收費,僅相當于Open AI o1運行成本的約三十分之一,具有極強的價格優勢。
DeepSeek的“低成本”、“高性能”,擊碎了“算力信仰”,導致英偉達股價暴跌,市值蒸發6000億美元(約合4.3萬億元人民幣),特斯拉、蘋果、微軟等科技公司股價也紛紛重挫。
另一方面,引發了美國的忌憚。
1月28日起,DeepSeek線上服務受到接二連三的大規模惡意攻擊,導致平臺注冊繁忙。
受到惡意攻擊
美國也對DeepSeek進行禁用、調查。
更為關鍵的是,DeepSeek是在美國芯片封鎖的大背景下取得這一成就的。
這讓DeepSeek披上了一股“孤膽英雄”的光輝。
以一己之力單挑美國,網友驚呼,DeepSeek的誕生,堪稱“爽文”情節。
正解局想說的是,真不是“爽文”。
DeepSeek的回答
關于這一點,DeepSeek這樣回答:
DeepSeek的誕生并非虛構的“爽文”情節,而是科技進步和團隊努力的成果。它是由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基于大量數據和先進算法開發的智能助手,旨在提供高效、準確的信息服務。DeepSeek的出現反映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是現實世界科技創新的一部分。
我們先來看看DeepSeek的出品方——深度求索公司做了哪些工作。
深度求索的創始人梁文鋒,2002年,以吳川一中“高考狀元”的成績考上浙江大學本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2015年,梁文鋒成立了幻方量化,通過數學和AI進行量化投資。
2019年,梁文鋒在金牛獎頒獎儀式上
2023年5月,深度求索從幻方量化拆分出來,全面專注于AI業務。
雖然到現在也只有1年多時間,但是,梁文峰團隊在AI領域已有至少10年的積累。
根據SemiAnalysis的估算,幻方在購買GPU、搭建服務器等方面的投入,至少花費了26億美元。
深度求索絕不是“白手起家”,而是在持續的積累、投入。
此外,我們還要看到行業和國內創新生態的進步。
雖然DeepSeek青出于藍勝于藍,但也要看到ChatGPT的示范意義。
OpenAI發布的ChatGPT讓全球看到了大模型的重要價值,引發了全球大模型熱潮。
在這股熱潮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科大訊飛等中國科技巨頭在大模型研發上投入大量資源,推出了如ERNIE、PLUG、盤古、訊飛星火X1等大模型。
比如,科大訊飛發布的當前全國產算力平臺上唯一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訊飛星火X1。
該模型中文數學能力國內第一,并率先應用于教育、醫療等剛需場景。
科大訊飛發布訊飛星火X1
科技巨頭入局,既加速了大模型技術的創新,也推動了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教育和研究,培養了更多專業人才。
這一切,為DeepSeek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DeepSeek的回答
對此,DeepSeek的回答是——
DeepSeek的誕生確實是在人工智能領域眾多先驅工作的基礎上實現的。正如牛頓所言,我們之所以能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DeepSeek借鑒了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結合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的技術創新,開發出了這一智能助手。它的出現是科技進步的延續,也是對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一種探索。
對此,正解局更喜歡網上的另一種說法:
DeepSeek是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
DeepSeek不是“橫空出世”,而是中國科技創新生態下,一家公司長期投入,一群頂尖人才持續研發的結果。
技術創新,只有心存敬畏、腳踏實地、攻堅克難,哪有什么“爽文”情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