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遠 | ID:Z201440
這兩天,估計你也看到那條消息了。
簡單講:
抖音黑板報發布一條《抖音關于打擊無底線博流量行為的公告》,它說,按照《抖音社區自律公約》這些規定,把張蘭、汪小菲等幾個賬號進行了無限期封禁。
我朋友圈和群里,大家議論紛紛,大概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人說,自己從來沒刷到過這種短視頻。這就說明,每個人看到的信息都不一樣,都有信息繭房;第二種人說,封得好。消費逝者來博眼球、賺錢的行為,本來就不好,特別讓人討厭。
最重要的,是第三種聲音。
他們覺得,平臺主動管一管是好事,但應該說得更清楚,比如:根據哪條規則,該有什么樣的處罰,這樣別人才能知道以后該怎么遵守,不然就沒法執行。
在一個日活數億,堪比歐洲總人口的網上視頻社區里,這種做法有點嚇人?,F在狀況是,平臺說經過內部討論決定,這有點像“人治思維”。
也就是說,今天能封你,明天說不定就放你,后天又封更多人,大后天又允許一些擦邊的內容出現。
隨后,朋友問我怎么看?我說,肯定不支持消費逝者的行為,封禁是對的。不過,封了之后,抖音也給對方留了很大的體面和空間。為什么?
有三點,第一,封禁的「永久性」只是表象,平臺治理中擁有「可撤回的權力」。
什么意思呢?
抖音作為平臺方,擁有對內容社區監管、調整處罰的主動權,封禁后,賬號是否能重新開通,取決于這個人后續的行為、或者商業上的博弈。
換句話說,被封后,輿論平息,當事人寫了保證書,乖乖按照要求經營賬號,平臺可能會特事特辦,讓人重開賬號。
第二點,永久封禁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終身判決」。
只要懂點法律常識,就會明白,賬號行為和自然人的身份是可以分開的。平臺封禁賬號,主要針對違規內容和輿論影響,而不是直接剝奪個人的表達權;這樣,既能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又保留對違規者的威懾力。
所以,即使是明星,只要沒有嚴重的法律問題,依然有機會重建自己的粉絲基礎和商業關系;這種是一種在「執法剛性」和「商業柔性」之間的平衡。
最后一點,抖音只是做了賬號定責。什么是賬號定責?
簡單來說,平臺只針對賬號本身的行為,進行責任認定和處罰,賬號是平臺上的一個虛擬身份,它有自己的規則和責任。
公告里說得很清楚,“張蘭.俏生活”等賬號利用逝者惡意炒作營銷,推薦不實視頻,以獲取商業利益,并屢次發布不實、侵權內容,進行違規炒作,處罰后仍未改正。
在抖音上,看似每個人都在表達,人走在內容前面;實際上,內容社區,內容大于人;這種對“賬號行為”的定責,本質把責任歸咎于賬號本身,而不是直接針對賬號背后的個人。
因此,我認為,抖音這次封禁張蘭、汪小菲等賬號的行為,表面看起來嚴厲,實際上,也給出了比較體面的方式。
阿爾貝·加繆說過,我們不能簡單地劃定界限,因為每個問題都隱藏著更深的復雜性;看似非黑即白的決策,背后,有著諸多的考量和平衡,或許,輿論之后,遵守規則,還有重新出發的可能。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